济南长清:微短剧赛道,入局者的“新跑法”

发布时间:2025-11-18 21:49

  前不久,济南长清区孝里镇方峪村的古石屋间,微短剧《你郝大胆》剧组正在拍摄外景戏份;不远处,刚刚投用的清影基地影棚里,该剧的内景拍摄也在同步进行。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这个年增速超过30%的产业赛道,国内各大城市正纷纷“亮剑”:西安占据全国60%的产量,以“竖店”闻名的郑州日均开机百部戏,北京则汇聚全国三分之二的产业价值,深圳凭借ReelShort等平台成为短剧出海桥头堡……

  起步仅一年的济南市长清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不做追求体量的“大工厂”,而是选择培育“小而美”的“产业雨林”。目前已集聚350家企业,签约剧集130余部。

  靠精准配套打动剧组

  “我们很清楚自己的位置。”长清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网络视听行业工作小组副组长顾建美坦言,“与那些产业重镇比规模、比产量,不现实。当前微短剧产业正在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恰恰给了我们机会。”

  这一判断基于深刻的产业洞察。作为首批“山东省网络视听产业园区”承载区,长清的影视基因由来已久。这里不仅孕育了深度参与《哪吒》系列、承接《长津湖》《流浪地球》等大片制作的企业,也是《武松》《八仙过海》等经典剧目的取景地。

  产业的竞争,本质是要素的竞争。在区位上,长清地处“济南西大门”,2小时高铁圈覆盖北京、上海等核心文化市场,既享京津冀与长三角双圈辐射,又具备二、三线城市的成本优势;在人才储备上,13所高校、20万师生构成华东地区重要的“人才池”,其中6万余名影视艺术类师生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文化底蕴上,长清坐拥灵岩寺、齐长城等本土资源,地处“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的一小时交通圈内,泰山文化、儒家思想、泉城风韵交相辉映,为内容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

  今年5月底,长清全域30余家单位成立短剧协拍联盟,将园博园、灵岩寺等优质取景地及配套食宿全面整合,由文旅、融媒等单位为剧组提供一站式服务。

  清影基地运营负责人徐龙驰阐释了其中的商业逻辑:“我们不做最大,但求最有效率,靠精准的配套打动全国各地的剧组。”基地打造了60多个室内实景棚,实现了从“民国公馆”到“现代总裁办公室”的一门之隔转场;各类剧目的服化道也准备充足,将竖屏短剧拍摄周期从7天左右压缩至3-4天。“以前剧组拍戏,外景得自己找、内景得自己搭,费时又费钱。现在来我们这,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直接‘拎包开拍’。”徐龙驰说。

  效率优势正转化为成本竞争力,带来的吸引力也在增强。徐龙驰估算,通过高效的拍摄组织和资源共享,能够将一部剧的平均拍摄成本降低五分之一左右。清影基地尚未完全建成时,就已承接了20余部剧集,建成后已签约剧集130余部,其中18部已杀青。

  构建“联盟合作”模式

  今年5月,《长清区扶持微短剧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从基地建设、内容创作、人才培育等8个维度给出具体扶持政策;还设立了1亿元的影视基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激励优质项目。

  经过一年探索,这里初步构建起“一核多园”的产业载体格局。长清区网络视听行业工作小组驻企工作人员王长龙介绍,齐鲁创新谷西城软件园作为“大脑”,承载着产业孵化、技术研发和总部经济功能;清影等拍摄基地则作为“手脚”,专注于提供专业化的拍摄场景和服务。这种功能互补的布局,旨在实现创意与制作的无缝衔接。

  西城软件园推行的“流水分成抵顶房租”模式,很受企业欢迎。“我们不是简单地给补贴,而是建立一种共生关系。”西城软件园董事长高寿柏解释,“如此既降低了企业初创成本,又把我们的利益绑在一起。”

  这也体现了长清的差异化发展思路:更注重构建“联盟合作”模式,风险共担、盈利共享、共同成长,建立长期共赢的产业生态。

  从建筑行业跨界而来的启源文化传媒总经理刘晓奇对此深有体会:“我们这种‘新兵’企业,在大城市可能无人问津,但在长清,工作小组主动上门服务,帮我们对接政策、人才和业务。”

  在任何行业,人才都是第一资源。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微短剧行业人才需求同比增长26%。长清区的不少网络视听企业选择立足本地,深挖13所高校的人才储备,加强对当地群众演员的挖掘与培训。

  在红石榴(山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培训教室,“横漂”归来的创始人王刚,正在为“宝妈”和大学生群体进行表演培训。最近三个月,他们招募超过1200人,包括有基础的影视专业学生、有意通过群演实现就业的当地群众。他们经过“报名-筛选-培训-实践-再深造”的模式,培育梯次人才队伍。

  “短期内,我们可能培养不出大流量明星,但能够批量培养合格的短剧演员和制作人员。”该公司董事长孔祥伟说,“微短剧行业不仅需要‘明星大腕’,更需要大量的基础人才。”

  90后“宝妈”王丽已参加过一次群演实践。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一直赋闲在家。“我以前就对表演很感兴趣,只是觉得这个行业太光鲜,离自己很远。没想到现在家门口有了这样的机会,让我多了一个收入渠道。我还打算跟着老师学学化妆,让以后的选择机会更多些。”

  培育生态提升竞争力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4年微短剧用户日均观看时长达68分钟,付费用户规模达2.3亿人。市场规模快速扩张背后,是用户对内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早期依靠“爽剧”套路快速盈利的模式已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行业进入“内容为王”的新阶段。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如何差异化竞争,成为各地和各公司发展所面临的“必答题”。

  在内容上,长清区的多家企业均选择避开竞争白热化的“爽剧”,转向《数学家刘辉传奇》《你郝大胆》等具有文化内涵的题材。“长清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都是宝贵的创作素材。”孔祥伟说,山东的孔孟文化、抗战历史,泰山石敢当、扁鹊传说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着眼未来竞争,西城软件园则将算力建设作为重点,通过自建算力中心,接入可共享的万P级全国算力池,为“AI+短剧”的探索构建技术基础。在业态上,高寿柏则提出“微短剧+文旅”的融合设想,把拍摄基地的功能进一步拓展。他认为,拍摄基地不应仅是布景的堆砌,更应活化为一本开放的“立体剧本”,为游客提供“剧本式沉浸体验”。目前,园区已有文化创意设计及开发、原创动画开发、游戏开发、影视后期制作、数码技能培训等相关领域的企业进驻。

  起步一年,长清区已集聚350家行业企业。这个数字与西安600余家、郑州820余家的规模相比确实不大,但长清的成长质量值得关注。“我们当下的目标不是追求企业数量,而是培育产业生态。”长清区副区长陈楠说,“就像雨林,树木不一定是最高的,但物种一定是最多的,这样生态系统才能更健康、有活力。”

网址:济南长清:微短剧赛道,入局者的“新跑法”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78219

相关内容

微短剧赛道, 看济南长清区的“新跑法”
微短剧铺就新赛道,明星能否跑得更畅快
微短剧铺就新赛道,明星能否跑得更畅快
湖南长沙县打造微短剧产业新高地
长短视频平台纷纷入局,明星涌向微短剧
周星驰、小米、华为入局短剧赛道,新流量风口有何魔力?
青岛IP发力微短剧赛道 影视产业与微短剧优势连接
213个剧组入驻 浙江南浔打造长三角微短剧集聚地
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布局到哪儿了
刘晓庆、万茜、秦俊杰等入局微短剧,微短剧能否成为新标杆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