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才少女到言情师太,她的流金岁月不可复制

发布时间:2025-11-18 20:45

无论是由张曼玉和钟楚红主演的港版电影,还是现在当红小花们主演的热播电视剧《流金岁月》,不由得让很多人又重温亦舒,或者更确切地说,重温自己的青春记忆,床头亦舒的作品陪伴走过青涩的初恋,奔向现实的中年。

亦舒迷们长大了,但亦舒并未老去。14岁出道发表处女作,17岁出版首部小说集,70岁写了第300本书,从天才少女到言情师太,亦舒一直是香港文坛的传奇。

她是金庸眼里“编故事”的天才

亦舒,原名倪亦舒。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是她的兄长。她与金庸大侠曾是《明报》同事。这三者,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雄霸江湖。

师太文功了得。她是金庸眼里“编故事”的天才,语言文字的运用,比其兄出一头地。鬼马多才的倪匡也并不吝啬对胞妹的肯定,“她的文字比我好,随便拿起一本翻开看就吸引你”。

亦舒文风清洌,语言犀利,个性鲜明,一看就知是她的文字。现代都市繁华背后的冷暖,世情百态练达皆在笔端发力,一剑封喉。有人看她的短篇,短短的一万字,把人的一生都写尽了,轻描淡写一句话,已经讲出人性的美丑。

亦舒讲诉的故事中,她的笔墨多是给了女人。性格要独立,姿势要好看的主张,正是亦式的独门精髓。以亦舒的观点,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是不是有点当下“凡尔赛”的味道,不显山露水的高傲,才是真高傲。

她作品中的金句,受到现代都市女性的青睐,奉为情感与职场上的“葵花宝典”。《玫瑰的故事》中说,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开到荼靡》中说,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喜宝》中说,生命还是好的,活下去单是为这太阳为这风,便是充分理由。

词人林夕,读亦舒时并不早,“亦舒驰名多年,我这个粉丝却慢了几千拍”,但一经读起,相见恨晚,视为枕边书。“每晚来一本,很快就追回之前一百多本亦舒小说散文。”亦舒的文字,更是影响到他的创作。他写词有一长串的备用歌名名单,亦舒金句就在其中。王菲的《开到荼靡》就是借鉴亦舒书名。为了致敬偶像,他更是创作了《亦舒说》。

少女时代就成为亦舒迷的章小蕙,“最惬意的日子是从天地图书第一时间买到她的新作,坐在身旁等待约会的小男生们看我,我看亦舒小说。”后来,两人因缘际会成为好友。亦舒的另一部名篇《这双手虽小》,曾给迷茫期的章小蕙提点,她问师太书名的含义,师太借用书中主人公嘉扬的话答:这双手虽然小,但属于我,不属于你。“你可明了?

多年来,亦舒10余部作品先后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不过,圈中流传一个很经典的段子,颇值得玩味。当年看完改编的《玫瑰的故事》电影,亦舒哭了,导演以为是感动得哭了,没想到真性情的亦舒是被气哭了。

读过原著的千万亦舒迷们也不买帐,最好别在师太作品上动刀。

年轻时的她,就象一股不羁的风

头顶著名女作家的光环,感情生活自然也受到万众关注。

亦舒一生有三段情。

她喜欢有才情的男人。前两任是画家和演员,最终牵手到老的人,是一名知识渊博的教授。

年轻时的她,就象一股不羁的风,敢爱敢恨的新女性。感情来时可以飞蛾扑火,当感情随风消逝,便决绝到底。就如她笔下的女子们,可以软弱,但决不沉沦。可以隐忍,但决不小视。学会豁达,方才从容。

19岁,她与才华横溢的画家蔡浩泉闪婚,这段不被家人看好的感情,三年后还是走向破裂的边缘。“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舒服、安全得不觉得它的存在。”她的爱情观,让她从一段感情中义无反顾地抽离。

此后,蔡浩泉另娶,亦舒也与她眼里的完美“男神”,出演过《大醉侠》《十二金牌》等经典影片的男星岳华相恋。

对于这两段情,当时香港媒体报道甚多。其中不乏各种娱乐圈中当事人的诸多八卦逸事。岳华在《志云饭局》节目中,爆料与亦舒相处的细节,亦舒生气时会剪烂他的西装,甚至会将刀插在他的床上。

年轻时的亦舒与岳华

众人哗然,想想也并不奇怪,爱恋中的女子,师太也是凡人。对于前任,任你评说,她不语,也不再纠葛。

朋友问她,是否百毒不侵?

她答:才怪。但最佳防毒面具是不去理它,自由社会,爱说什么就说什么,一定有若干人喜欢放冷枪、射毒箭,可惜级数不够,多数老远就凌空落地。

另一次的沉默,却带来太多的质疑。

2013年,柏林影展。旅居德国的导演蔡边村的纪录片《母亲节》,讲述儿子与生母30多年未见的故事。蔡边村,正是她与第一任蔡浩泉的爱情结晶。

时年65岁的亦舒,最终通过微博做了回应:我怀你的时候是那么年轻,但是我要你活着,甚至我亲生的母亲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着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来,我只有十八岁。

其实,读过她书的人都知道,这段文字出自她多年前短篇小说《妈》。寥寥几语,读出青春的痛惜,母性的温情,决绝的无奈。

亦舒与儿子

而在她专栏中,她这样谈失去:你失去幼婴是因为他变为孩子,你失去孩子是因为他已成长为少年。

只是不知道,人到中年的蔡边村是否通过寻找,对这段不知何时破冰的母子情已经释怀。

“亦舒自是亦舒,何屑理会他人。”对于“不认亲”风波,二哥倪匡深知自己胞妹的个性。尽管兄妹两人也已20多年未见面。“无特别事情,何必妨碍他人生活?俗人不明,以为必要,十分可笑。”

俗人以为的人之常情,往往就是俗情罢了。

活得通透的蔡澜说得明白:“不相往来,不代表不互相思念”。金庸先生过世,他给亦舒写信:我把这几天的事写信给你,当成你也在查先生身旁。

“我们活在世界上,不是为了求人原谅。别人要误会,让他误会好了,何必在乎?”年轻时的亦舒是这样,现在似乎并未改变。

这就是亦舒。她并不是俗世中的女子,何苦要用俗世的眼光去评判。

沧海一声笑的洒脱

江湖纷扰,化作风轻云淡。

亦舒的理想生活是,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不做什么,不负责任,同我爱的以及爱我的人,一起坐着说话,笑着看日落。

岁月静好,恬淡如歌。这样的生活,在她中年以后实现。

四十岁,嫁作他人妇,与梁姓教授移居加拿大,从香港文坛淡出江湖。淡出江湖并不意味着封笔,而是沧海一声笑的洒脱。

写作是她此生挚爱,年少成名的她,从落笔的第一个字起,就喜欢上了这个行当。“写稿真是快乐的职业,简直是无本生利的玩意儿。稿纸是二哥给的,原子笔是细佬剩下的。”而且她讨厌换衣服,每日要上写字楼,往哪儿去找这么多的衣服来换?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师太,依然笔耕不辍,坚持用笔写字,且早已著作等身。70岁时,第300本书问世,科幻风格的《衷心笑》让等待的书迷又眼前一亮。就连老友蔡澜也评论:难得。

退隐之后,她几乎不接受采访,也不做新书宣传,哪怕一小段录音也不肯。邮件采访也只一年一次,配额用完,只能等到明年。只见其字,不见其人。这种境界,少人企及。但媒体眼里的亦舒,就是个传奇。“文星高照,逍遥海外,也是一种奇格。”

她海外生活的点滴,也只是从好友口中,让大家得之一二。一个微雨日落时分,章小蕙去亦舒的温哥华家中坐客。远远地看到亦舒屋前车路旁种满了树木花草,清幽而诗意,不由感叹,“真不愧为女作家,写作环境都这么飘逸雅致。”

在亦舒迷眼里,师太的文字陪伴她(他)们熬过不知所措的岁月,温暖和慰籍某一刻孤独的心灵,可以几遍,几十遍重温。

其实,亦舒迷们何尝不是陪伴亦舒走过她的流金岁月,共同成长,不离不弃。这也是她写下去的动力。

想像中的她,永远是三十左右的模样,永远象一股不羁的风,就像她笔下塑造的那么多那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个性女子。

举报/反馈

网址:从天才少女到言情师太,她的流金岁月不可复制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78087

相关内容

圆号演奏家韩小明:天才不是用金钱就可以复制的
北大才女金铭“叛逆”人生:41岁仍单身的她,直言爱情从来不平等
流金岁月电视剧海报
金玟岐:岁月偷不走的音乐才女
明星制造者 一流造型师的天价薪金
从动作明星到最受欢迎新人歌手,她是港圈不可复制的童话
校友桐华:从北大才女到言情天后
岁月无情!四位女星从美若天仙到认不出的变迁
陈金飞:从刘亦菲到杨采钰,岁月与爱情的双重考验
《流金岁月》叶谨言和锁锁什么关系?隐藏的父女情还是职场感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