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版】
在乒乓球教练的职业生涯中,有时会面临艰难抉择:当手下的两位弟子一位是稳居世界第一的顶级选手,另一位是潜力无限的年轻新秀,而自己的精力又无法兼顾时,该如何选择?国乒名帅邱贻可给出了答案——他可能选择后者。这意味着,刚刚卫冕世乒赛女单冠军的孙颖莎,或将结束与邱贻可长达三年的师徒合作。
这次教练调整并非简单的职位变动,而是国乒内部一次重大改革的开端。随着总教练李隼退休,新任乒协主席王励勤推行“能力优先”的选拔机制,陈玘、阎森等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可能回归,而肖战凭借“三项全能”的执教优势成为总教练的热门人选。这场调整将在全运会后正式展开,或将重塑国乒未来的竞争格局。
自巴黎奥运周期以来,国乒教练团队经历了不小的人员流失,陈玘、刘国正、黄海诚等优秀教练相继离队。王励勤上任后,决心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模式,引入公开竞聘制度,重点考察教练的过往成绩和未来规划。据前国手刘丁硕透露,原定于第三季度启动的竞聘可能推迟至11月全运会结束后,这一时间调整也反映出此次改革的复杂性——不仅要解决程序问题,还需应对现实中的“救火”需求。
目前,国乒队伍面临诸多挑战:王曼昱在肖战离任后长期缺乏固定教练指导;孙颖莎虽与邱贻可配合默契,但教练精力有限;林诗栋、蒯曼等新星崛起,急需专人培养;而男队方面,樊振东短期离队、王楚钦伤病困扰,青训体系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教练竞聘的评审团堪称“全明星阵容”,王励勤可能担任负责人,乒协副主席马龙参与其中,邓亚萍、王楠、张怡宁等大满贯得主也可能加入。更引人关注的是,王励勤有意召回陈玘、阎森等老教练,甚至一张张继科与王励勤的合影,也引发了外界对前者可能回归的猜测。
邱贻可的执教能力有目共睹。2014年从四川省队退役转任教练后,他带领队伍屡创佳绩,培养了朱雨玲等顶尖选手。他的执教风格注重“因材施教”,为每位球员量身定制训练方案,既抓技术细节,也重视心理建设。2022年接手孙颖莎后,两人配合默契,助她稳居世界第一并斩获世界杯、世乒赛等多项冠军。然而,邱贻可与蒯曼的合作时间更长——从她进入国家队起便亲自指导,一手将她培养成新星。
蒯曼作为年轻的左手选手,进步神速:首次参加世界杯便夺得亚军,世锦赛搭档王曼昱拿下女双冠军,世界排名已跻身前十。她的双打和混双能力尤为突出,而混双团体赛正是洛杉矶奥运会的新增项目。据透露,国乒内部“232计划”已将蒯曼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足见其重要性。
邱贻可对两位弟子的指导方式截然不同。对于技术成熟的孙颖莎,他强调“稳中求胜,以经验压制对手”;而对充满冲劲的蒯曼,则鼓励她“放手一搏,把师姐当作挑战目标”。这种差异化培养让两人既能相互激励,又能共同进步。
场下的邱贻可与弟子们关系融洽,既是严师,也是益友。他会细心为蒯曼更换备用球拍的胶皮,用手势暗号指导战术;孙颖莎夺冠后第一时间将奖杯递给教练,蒯曼则在领奖时亲手为邱导挂上奖牌。当然,也有趣事——比如乒超联赛结束后,邱贻可自己拎包先走,留下蒯曼推着几个行李箱,被网友调侃“一胎精细养,二胎放养”。
然而,教练的精力终究有限。孙颖莎作为世界第一,状态波动常让邱贻可承受压力;而蒯曼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更需要稳定的指导。若此时更换教练,蒯曼需重新适应,可能影响发展。反观孙颖莎,技术已趋成熟,心理素质强大,适应能力更强,换教练或许能带来新的战术提升。有分析认为,让邱贻可专注培养蒯曼符合国乒的长远战略,同时也能让孙颖莎接触新的执教理念。
关于孙颖莎的新教练人选,前女队主教练孙逊和混双组组长肖战都是热门候选。肖战尤其被看好——他曾培养出张继科、王曼昱等名将,并指导孙颖莎/王楚钦混双组合夺得奥运金牌。王励勤也公开支持肖战,认为其能力与改革方向高度契合。
国乒的教练岗位绝非“铁饭碗”,既需过硬的专业能力,也需强大的抗压心态。无论此次竞聘结果如何,都将深刻影响国乒未来数年的发展。
邱贻可的选择是否正确?孙颖莎换教练是机遇还是挑战?国乒的这次大调整能否应对张本智和、勒布伦兄弟等外协选手的冲击?时间将给出答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