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与黄伟文
如今,香港词坛“两个人写出六百万人心声。”这两人便是林夕与黄伟文。而我亦最熟悉与心水这两人。所以,当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最先看的也是关于这两人的部分。
黄伟文在采访中倒并非完全是他歌词的鬼马风格,反而给人感觉相当认真及诚恳。他认为如今的成就是“日子有功”而已,自己所力求达到的是去“呈现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情,这才是对自己、对广东词坛有意义的事情。不过另一面的他也仍然足够大胆与自信,称“两个人写出六百万人心声”的现象并非是因为自己有名气,而是他与林夕的歌词确实写得好,如今也未有完全放心托付的后晋晚辈。
对林夕的词较熟悉,之前也有看过他所写的随笔《原来你非不快乐》,总体上并无歌词那般有感觉。但这回书中的采访让我真正开始了解林夕本人。采访中的林夕完全是一个学者,对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理性辨析,引经据典,大谈新诗风格、道教思想。他的许多话语往往是一针见血。“如果你说不准把歌词写成新诗的体裁,张惠妹唱过原是新诗的流行歌词,后来更成为很hit的歌,请问又如何看待呢。罗大佑就曾谱写新诗作为流行曲,郑愁予亦有把新诗谱曲成为了歌词,那又该如何看待呢?”,“太在乎将文学题材下一个定位,并且成为固执的时候,就是学者的盲点”,因为“一个念过大学的人,不应该那么狭隘地看待事情。”而他对文学的看法,的确显示他宽广的世界观。“文学是无界限的,是所有现象,一幅好的图画既有艺术境界,亦有文学成分。”
在林夕与黄伟文采访中的第一个问题都是问他们对文学与歌词之间关系的看法。两人的回答显示出各自的区别。黄伟文说“我认为所有有意识排列的写作,都是文学。”林夕的回答是“歌词与文学一样,都是贵古贱今。”黄伟文的答案正如他的写词风格,不受既定规则约束。而林夕却是倾向于从歌词的社会意义、存在价值方面给出答案。有人曾评价黄伟文像李白,林夕像杜甫,的确是一个贴切的比喻。林夕对歌词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有着深切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超越其它词人。“我唯一有意为之的,是希望流行曲有其哲学性。”因为“对自己有要求,是对世界最起码的责任”。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林夕与黄伟文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72609
相关内容
林夕和黄伟文,林夕和黄伟文的关系林夕与黄伟文:名字背后的缘分与创作魅力
黄伟文:林夕是神,我只是凡人
林夕&黄伟文:两个男人的爱情教科书
林夕领进门,皈依黄伟文
陈奕迅:把深情给了林夕,把怪诞给了黄伟文
林夕悲天悯人,黄伟文愤世厌俗,却都喜欢她身上的真实与美好
林夕是哪里人?词作人梁伟文为什么叫林夕
黄伟文or林夕?
黄伟文和林夕——分析一下香港两大金牌作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