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碰杯情谊浓!北派笑匠川味宗师,传统幽默谁接班?
岁月雕刻的幽默,老友重逢的情谊:赵本山与李伯清的巴蜀再聚

您瞅瞅,这照片里的老哥俩!头发全白的赵本山,标志性光头的李伯清,挨着坐一块儿,脸膛红扑扑的,精气神十足,手里还夹着烟,桌上小酒半杯。谁能想到,这两位中国喜剧界的“活宝”,从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大师,在成都又碰头了!这跨越二十多年的情谊,真是让人心头一暖,也忍不住感慨时光飞逝。

照片里藏了不少故事。赵本山里面穿着高领衫,外面套件黑白拼色的外套,白裤子,翘着二郎腿。李伯清呢,里头白上衣,外面是件黑黄相间的外套,黑裤子,一顶浅卡其帽子规矩地搁膝盖上。嘿,还别说,俩人这神态,一点不像快七十的人,那份从容和神采,比不少小伙子都强。桌上的那瓶酒,两个半满的玻璃杯,红润的脸色,还有那没离手的香烟,都透着股老朋友聚首的惬意和率真。看着赵本山开怀的样子,不少网友又想起来那句老梗:难怪都说陈冠希像他年轻时候!

说起这两位,绝对是咱老百姓的开心果。赵本山,那是春晚的“钉子户”,小品王,《刘老根》《乡村爱情》这些东北乡土剧,把笑声送进了千家万户。您记得那句“改革春风吹满地”吧?就是他带的头儿!在他的带动下,原来乡间的二人转,变成了红遍全国的大产业,给多少人找了饭碗?不容易!李伯清呢,是咱们巴蜀的“男神”。一把折扇,一方醒木,用地道的四川话讲评书,“散打”人生百态,幽默里带点辛辣,硬是把方言艺术打造成了巴蜀文化的闪亮名片。您听听那些俏皮话,多接地气啊!

这两位大师的路子,起点都挺坎坷。赵本山童年苦啊,成了孤儿,跟着盲人二叔学艺,吃百家饭长大。李伯清也不容易,扛过大包,当过伙夫,在社会最底层尝遍了酸甜苦辣。正是因为这份扎实的生活底子,他们的作品才那么鲜活,演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他们懂民间疾苦,所以作品才那么有生命力。
他俩的缘分,得倒回到1998年11月。那时候,四川搞了第一届“巴蜀笑星擂台赛”,李伯清和王迅他们一路杀进决赛。这动静把远在东北的赵本山给吸引过来了,专门飞到成都参加颁奖礼。就在那会儿,两位幽默大师第一次深聊,相见恨晚,交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幽默虽然一个扎根黑土地,一个浸润麻辣味,但对生活的洞察和对喜剧的热爱,那是异曲同工。

中间这一隔,就是漫长的十七年!直到2015年10月,赵本山带着他的“本山铁岭乐团”去成都做公益演出。机会难得啊,他赶紧把李伯清约到酒店房间见上一面。想想看,老朋友阔别近二十年再重逢,那话匣子一打开,根本关不上!两位喜剧大师坐在一起,聊的肯定不只是家长里短,那份智慧和默契的碰撞,那笑声的分贝,想想都觉得精彩。那份沉淀了岁月的友情,金子一样珍贵。

这次照片流出的聚会,具体为啥还不清楚,但毫无疑问是又一次老友重逢的温暖时刻。照片里,岁月毫不留情地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印记:赵本山满头银发更显沧桑,李伯清脸上的皱纹也深了。但那股子穿透时光、活力满满的精气神,那份从容自信的笑容,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们:老艺术家风采依旧!比他们实际年龄年轻多了。看得人又欣慰又有点心头发酸,时间真是把无情的刻刀。

这哥俩的重逢,往小了说是一段老友情的延续,暖人心。可往深了看,它更像中国民间传统喜剧艺术的一张特殊“合影”。赵本山代表的东北二人转文化,李伯清代表的川味散打评书,都是在乡土里长出来的瑰宝。他们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坚持,把地方特色艺术推向了全国舞台,成为文化符号。他们是草根逆袭的典范。但现在,电视在变,网络在变,短视频抢走了年轻人太多时间。这些扎根泥土的传统幽默,还能像以前那样火吗?它还能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活宝”,让这些笑声继续温暖人心?

赵本山和李伯清的聚会,是两位艺术家的重聚,也映照着我们共同经历的时代。他们塑造了无数经典,带给咱老百姓无数欢笑。看着照片,看着那些斑白的头发和深邃的皱纹,我们感动于这份穿越岁月的友情,也忍不住思考:这些承载了我们几代人记忆的民间笑声,以后该往哪里走?它们能经受住数字浪潮的冲刷吗?它们靠什么,才能像这照片里的两位老人一样,永葆生命力?您觉得呢?欢迎大家伙儿在评论区聊聊,说说您记忆中最深刻的赵本山小品或李伯清段子,也谈谈您对这些传统幽默未来的看法吧!
举报/反馈
网址:白发碰杯情谊浓!北派笑匠川味宗师,传统幽默谁接班?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72167
相关内容
京味津韵海派渝风大碰撞 “欢乐对对碰”碰出戏剧曲艺满堂彩“幽默与怀念:明星配音师石班瑜的艺术传奇”
笑岔气了,“鲁味幽默”太上头了
海派石库门里年味浓 非遗、传统技艺争艳迎新春
传承经典川味,“金宫”荣获【四川老字号】称号
东北人的幽默风趣,明星们的个性魅力,东北幽默潮流的兴起影响
名人幽默故事20个
四川人的幽默有十分,为何李伯清能独占9分?
王赫野武艺直播连线变二人转现场,东北幽默碰撞机灵反应
真诚才是必杀技,山东话杀进喜剧界!看“鲁味幽默”如何笑傲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