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卸任,基民该怎么办?
双节前,多位明星基金经理有了新的动向。诺安基金公告,蔡嵩松因个人原因全面历任旗下产品;中欧基金公告,葛兰、周蔚文也分别卸任旗下多只基金。连很少关注基金的亲人,也突然问我:“基金经理离职或卸任对基金有什么影响吗?”今天借此机会,展开说一说。
1. 基金经理为什么会离职卸任?
2. 基金经理离职后,持有的基金该怎么办?
3. 基金经理如果就职新平台,我该不该跟随?
4. 如何从根本上应对基金经理的离职?
一
基金经理为什么会离职卸任?
其实,基金经理也就是一个工作,离职卸任是很正常的。一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 追求更大的平台。如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往头部公司跳;
2. 追求更高的收入。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去做私募,是因为私募有高额业绩提成。如果在大牛市行情下,管理规模上百亿,按照超额回报的20%作为回报,一年赚几千万是很轻松的。
但是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一般都是“工资+奖金”,网上很多人说XX公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达到几百亿,个人收入上亿,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管理费是基金公司收取,然后有35%-50%左右是支付给代销机构了。
3. 业绩不行被下岗。这两年市场行情不好,不少之前的明星基金经理业绩遭遇滑铁卢,被投资者拿脚投票,被离职也很正常;
4. 主动“减负”,对抗规模效应。当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过大时,对业绩是有一些影响的。所以有些基金经理会主动卸任某些产品管理。如中欧葛兰属于这种情况。在今年上半年,信达澳亚冯明远、诺安蔡嵩松其实已经在不断地主动“减负”;
5. 挂羊头卖狗肉。有些基金会存在“基金经理挂名现象”。一是“新人管理,老人挂名”,普通老将挂名是增加投资者信任感,王牌或者顶流挂名,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二是“老将为主,新人挂名”这主要是让新人多一些管理经理;
6. 应对监管要求。2020年4月,中基协发布《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工作指引(试行)》,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只。
二
基金经理离职后,持有的基金该怎么办?
1
分清楚产品类型
①如果是货币、纯债、被动指数基金等,基金经理变更对业绩影响不大;
②如果是指数增强、偏股型基金或者是FOF产品,需要关注下基金公司整体投研和续任者管理水平。如果觉得不看好续任者,可以替换成持仓和管理风格相似的基金。
2
分是否有持有期限制
今年还有不少封闭期内的基金出现了基金经理变更的情况,这就比较被动了。本人持有的某头部公司三年持有期产品,就变更了2任基金经理,只能跟自己说以后这家公司产品再也不买了,吃一堑长一智。
3
分清基金经理离职原因
①如果是自身职业发展需求
可以关注下基金公司投研实力和续任者水平,一般头部公司投资大佬比较多,即使明星基金经理辞职影响不大;如果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核心投研人才流失影响会比较大,需要谨慎。
②如果是主动减负/或者响应监管需求/或者老带新
可以观察下也可以直接转换到该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
③如果是业绩太差
那就耐心持有,观察一下,反正死马当活马医。说不定换了人,还有新起色;
三
基金经理如果就职新平台,我该不该跟随?
“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这句话深入人心,也导致某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对原公司规模冲击是比较大的。到底该不该追呢?
根据晨星的经验,基金经理成功适应新公司并复制过去的成功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以供投资者在决策是否要跟随基金经理时参考:
1
投资理念和流程
如果基金经理在新、旧产品上采用的投资理念和流程越一致,复制过去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2
在新基金公司管理的产品类型
如果基金经理之前是管理债券型的,去了新公司接管的是一只可投权益类的混合基金。那么投资者需要评估这位基金经理的从业背景和能力圈了。不能仅仅因为信任该基金经理过去的出色业绩而盲目跟随;
3
研究资源
基金经理加入新基金公司后可以获得的研究资源和质量可能与过去存在差异。充足的研究资源对基金经理的成功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基金经理在新公司能够获得更好的研究支持,他继续创造出色业绩的机会也更大;
4
投研文化
基金经理加入新公司还需要跟新的投研团队磨合,如果之前背景崇尚明星基金经理,而加入的公司强调团队合作,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去适应。反过来,如果之前公司强调团队合作,现在需要单打独斗,一样可能难适应。盲目跟随也不行;
5
费率
最核心的是如果基金经理在新公司管理的产品费率远高于过去。尤其是一些私募费率设计远超过公募,不管他的业绩过去多么出色,与新公司融合多好,过高的费率长期来看都会对业绩造成侵蚀。特别是对于整体收益率水平相对较低的债券型基金而言,投资尤其要关注费率差异,以及申赎和赎回带来的交易成本。
总体来说,目前公募基金运作越来越倾向团队作战,也在努力去“明星基金经理化”。当某明星基金经理离职跳槽后,投资者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四
如何从根本上应对基金经理离职?
以前我们常说基金是“懒人投资”,其实现在产品越来越多,风格分化也比较严重,要想通过投资赚钱,自己必须要懂一些基金知识,化被动为主动。
1. 加强自身学习。可以多阅读,了解一些基金相关知识;
2. 分散投资。多买几只,不要只买一种风格或者是一个基金经理的;
3. 被动投资。可以投资一些被动指数基金,规避基金经理离职风险;
4. 选基金投顾或者FOF。也可以找一些更专业的机构或者基金投顾,他们能给一些针对性建议。也可以直接投资一些FOF产品,也是分散投资。
好了,离合聚散是人生常态,基金经理也只是一份工作。别人有了更好的去处,我们为他祝福。自己的投资还是要自己做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祝大家投资都能心想事成!
到了四季度,不少机构基金销售压力又很大了。就我们的了解,理财经理普通存在“信心不足、动力不足”,客户普通“谈基色变,一提基金就走了”,怎么办呢?基于此,我们目前正在编写一套非常实用的《基金营销100个怎么办系列》内刊:
1. 该内刊所有问题均来自于最近1-2个月一线的疑问,我们给的解决方案也是非常贴近目前市场的;
2. 该内刊编写全部采用问答式,方便取用。而且每一个答案不是简单的话术应对,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了解每个疑问背后的问题;
3. 该内刊因为是实时收集疑问,实时撰写解决方案,目前还在撰写中,会在10月底完成100个怎么办;
4. 为了保证内容实用性、实效性,我们也欢迎大家多多跟我们交流,凡是提供的问题一经采纳,我们免费为您解答同时赠送价值不等的代金券,联系九思小漫(jiusixiaoman)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卸任,基民该怎么办?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70097
相关内容
于洋离职传闻落地,明星基金经理卸任常态化,年内公募基金经理离任182人于洋离职传闻落地,明星基金经理卸任常态化,年内公募基金经理离任182人
又有明星基金经理,卸任所有产品
明星基金经理张翼飞离职
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年内离任基金经理数量创新高
年内已离职331位!基金经理“离任潮”凶猛,明星基金经理减负成趋势
官宣!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年内离任基金经理数量创新高”
又有明星基金经理要离职?东方基金蒋茜开始卸任产品 此前新产品刚刚发行失败
张坤卸任高管、鲍无可离职,公募告别明星时代,基金经理团队制或成主流
明星基金经理张翼飞离任!规模连降,安信基金“水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