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早期经历


01:21
朱标人物生平:早期经历
朱标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龙凤元年)九月五日出生在太平府商人陈迪家中。朱标出生时,父亲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今南京),长子出世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欣喜,并留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的石刻。为了让长子朱标得到良好的教育,至正二十年(1360年,龙凤六年),六岁的朱标就跟随大儒宋濂学习儒家经义。 [3-4]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龙凤十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并立朱标为世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吴元年),朱元璋令十三岁的朱标赴临濠祭拜祖墓,临行前朱元璋教导朱标,一路上要多关注民生,了解百姓的喜好,同时希望他能通过此次长途奔波明白自己打江山的艰辛。该年冬,朱标跟随朱元璋观郊坛,朱元璋命人引至农家,察看百姓衣食器。朱元璋又指着路旁的荆条和楚树说:“古时候用这些植物制作朴刑(即用木条抽打犯人),因为它们具有祛风的功效,虽然会造成皮肉伤害,却不会致人于死。古人制定刑法时用心如此仁厚慈悲,你应当牢记这一点。” [5]
册为皇储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立为皇太子,带刀舍人周宗上书乞教太子,朱元璋欣然同意。中书省、都督府刚刚成立,请以朱标为中书令,朱元璋没有应允。朱元璋对朱标极其重视和爱护,任命了一大批功勋卓著、品行高尚的重臣兼任他的东宫佐官,并不再另设东宫府僚,当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时,各位重臣可以直接和太子沟通,以免产生嫌隙。同年,挑选了一批品性优秀的青年才俊陪朱标读书学习,此外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征召各方名儒轮流为太子和诸王讲课。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不易与守成艰辛,朱标也并无纨绔之习。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命东宫及王府官编辑经史古人行事可为鉴戒者,训谕太子和诸王。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制《大本堂玉记》赐太子。 [6-7]
监国治政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朱标与常遇春之女常氏成婚。洪武六年(1373年),朱标已十九岁,朱元璋让其参与处理政事。洪武七年(1374年)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出生,洪武十年(1377年)次子朱允炆出生。朱元璋见他年纪已长,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有意让太子“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从此朱标开始学习并协助其父处理日常政务。 [9]朱标性格仁善,常常建议行“宽通平易之政”,却与朱元璋意见相左而难以实行,但这并未影响朱元璋对朱标的器重与喜爱。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詹事院,朱元璋谕令吏部侍郎侯庸“辅导太子,必得忠正贤良之士”,故以兵部尚书唐铎兼任詹事。 [8]
患病去世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明太祖因江南地薄而有迁都之意。于是命皇太子朱标前往关中与洛阳视察。朱标八月十一日(9月9日)从应天府(今南京)出发,当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2月23日)返回应天府,一路舟车劳顿,回京献上陕西地图之后病倒,病中仍不忘向朱元璋上书建都事宜。朱标志欲定都洛阳,但无论是筹划迁都西安还是洛阳,都因其病重而搁置。 [35]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1392年5月17日),朱标病逝。朱元璋悲痛不已,同年八月,朱标葬于孝陵(朱元璋陵墓)东侧,即明东陵,谥号“懿文太子”。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靖难之役,明成祖夺位后复称懿文太子。 [10]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后复称朱标为兴宗孝康皇帝。清代所修《明史》中也称朱标为孝康皇帝。 [1
] [11]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辅助朝政
朱标监国辅政期间,将自己治国理政的理念在小范围内付诸实践,很多仍有借鉴意义。与朱元璋“重典驭下”“以猛治国”不同,朱标更倾向于行“宽通平易之政”,因此与朱元璋颇多分歧,特别是在朱元璋“杀人过滥,恐伤天和”之时,朱标常予以劝谏。如其师宋濂一家曾牵扯进“胡惟庸案”中,朱元璋要处死宋濂,经朱标和马皇后力保,才得免一死。 [8]
考察关洛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下诏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旧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遣朱标考察关洛,计划为新都选址。然而第二年朱标病逝,这沉重打击了朱元璋,令其不愿再劳师动众地再行迁都。 [12]
团结兄弟


01:42
长子朱标考察定都地址,回来一年后病死,朱元璋这才放弃迁都
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犯下过错,触怒朱元璋,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得以重返封国。由此,朱标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48]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史籍评价
《明太宗实录》:懿文太子以柔弱牵制文义,不称太祖意。 [13]
《奉天靖难记》:懿文太子所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尝督过之,退辄有怨言,常于宫中行呪诅。 [14]
《明史》: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2]
谥册:皇太子标居位二十有五年,分理庶政,神赞弘多。
名人评价
方孝孺(明初大臣):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 [15]
谈迁(明末清初史学家):不有所废,其何所兴?懿文之早世,天所以开靖难也。彼孝友仁慈,出自至性,周成、汉惠,将驾而三之。天之勿永其年,以免玄武门之血,懿文幸矣!然遗其忧于太孙,天未厌乱,罹此疾威,惜哉! [16]
小约翰·郎洛瓦(美国学者):朱标的教养是文人型的和“右文”的君主……这种人治理国家可能用“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用以粗暴镇压为能事的“军事”之治。 [17]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为师求情
洪武十三年(1380年),宋慎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中,导致宋濂一家遭祸,宋慎与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死,朱元璋想处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才得免一死,徙至四川茂州安置。 [19]
与父争执
据野史记载,朱元璋在征战中,尝为敌兵追击,高皇后马氏背着他逃命。马皇后死后,太子可能是考虑从此失去与其父缓冲的余地,便将这一事件绘作图像,藏在怀中,以备不测。后来果真发挥了作用。一日朱元璋又大开杀戒,太子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朱元璋不作声。第二天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下,叫太子拿起,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我所杀的都是天下的坏人,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当这个家!”太子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是说有怎么样的皇帝,就有怎么样的臣民,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掼,并继续追打,他就有意把图掉在地上,朱元璋看到图,感念马皇后而怒气得以消解。 [20]
洪武七年(1374年),孙贵妃去世,朱元璋令太子服齐衰杖期,太子以其不合礼法而拒绝执行,朱元璋龙颜大怒,甚至抽出宝剑对准朱标,朱标逃走。翰林正字桂彦良劝朱标说:“礼可以放一放,君父之命是不能违背的,不然就会产生嫌隙。”于是朱标才肯服丧并向朱元璋道歉。 [21-22]
皇子咏月
有一天朱元璋观赏新月,诸皇子都在他身边。朱元璋命他们吟咏新月。朱标诗云:“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峰头。虽然未得团圆象,也有清光照九州。”朱允炆此时年纪尚幼,也做了首诗:“谁将玉指甲,掐破天上痕。影落寒潭底,鱼龙不敢吞。”朱元璋读后,认为都非吉兆,因而心中闷闷不乐,于是赐给朱标父子一个匣子和钥匙,里面装着剃发用具和度牒,让他们在将来出事时打开,朱允炆因而在靖难之役后成功逃脱。 [23]
不过此新月诗最早记录于元末明初人叶子奇洪武十年(1377年)入狱后的著作《草木子》中 [24],那时朱允炆才刚出生,不可能会写诗。此诗应为元顺帝的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所作。 [25]因而该故事为后人虚构。
人际关系
播报
编辑
父母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朱元璋
太祖高皇帝
母亲
马皇后
孝慈高皇后
妻妾
关系
姓名
简介
元妃
常氏
孝康皇后,开平王常遇春之女
继妃
吕氏
懿文太子妃,史称吕太后,太常寺卿吕本之女
子女
儿子
关系
姓名
简介
长子
朱雄英
常氏生,虞怀王
次子
朱允炆
吕氏生,建文皇帝
三子
朱允熥
常氏生,吴王
四子
朱允熞
吕氏生,衡王
五子
朱允熙
吕氏生,徐王
女儿
关系
姓名
简介
长女
朱氏
江都公主,下嫁长兴侯耿炳文之子耿璇
次女
朱氏
宜伦郡主,下嫁于礼
三女
朱氏
生平不详
四女
朱氏
南平郡主
四女生母皆无记载,故仅以排行推断常氏墓志中言其所生两女应为江都与宜伦,抑或因早夭而失载。 [18] [27]
相关争议
播报
编辑
生母争议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前五个儿子俱为正出嫡子, [31]但也一直存在马皇后终生未育的说法。例如《南京太常寺志》就记载太子朱标与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的生母为李淑妃。 [32]但实际上,据李淑妃之父李杰的碑文记载,李杰生于1331年,仅比1332年出生的马氏大一岁。 [33]又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杰之女册为淑妃, [34]此时的朱标已经年近三十,自然没有李淑妃生育朱标之道理。况且李杰是于1356年前后才投奔朱元璋的,而朱标生于1355年。根据李杰投奔朱元璋的时间推断,李淑妃入宫膺选的时间不可能早于其父投奔之时,因此朱标不应是李淑妃所生。
死因争议
据《明史》记载,正值壮年的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时患病去世,未即皇位。至于是什么病没有具体说明,只是记载朱标是“因风寒而毙”。 [2]
根据明代大臣王鏊的记载,有个叫詹徽的酷吏和朱标一起录重囚,朱标倾向从轻处置,遂与詹徽产生矛盾。朱元璋认为詹徽的做法是对的,朱标却说应以仁厚治天下,朱元璋怒道:“俟汝有天下为之!”朱标惊惧,竟自投金水河中,被左右救起,但因此一病不起。临死前对儿子朱允炆说:“我之死,徽为之也,无忘我仇!”后来朱允炆成为皇太孙,果然杀了詹徽。这个故事流传甚广,但真实性待考。 [26]根据明末清初傅维麟做著《明书》所说,朱标早逝是因为和朱元璋发生争吵,导致精神压力过大,郁闷致死。 [49]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余新忠教授在其《明懿文太子朱标尊贵而郁闷的一生》中否认了这一说法,认为朱标就是正常病死。 [50]
陵寝遗址
播报
编辑
明东陵墓道
明东陵是朱标的陵寝,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东陵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其陵寝在孝陵之左,因方位而得名;二是朱标生前为东宫太子,死后陵寝称东陵。明东陵总体布局与明孝陵相似,但规模较小,有陵垣、陵寝大门、享殿前门、享殿及宝顶等建筑要素组成,主要建筑在一条南北轴线上分布,现存明东陵前门基址、排水设施以及门殿月台基址等多处遗址。陵寝前部的园墙平面前尖后方,呈龟背形,格局特殊,是中国现有的唯一一例龟背形帝陵平面布局形态。1999年5月下旬至2000年5月下旬,经过南京市文物部门和中山陵园管理局一年多的考察,明东陵得以揭示。2000年9月,中山陵园管理局对明东陵寝园遗址做了科学保护,建成了江苏省首座帝王陵遗址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51]
史籍记载
播报
编辑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 [2]
《明太宗实录》 [13]
影视形象
播报
编辑
名称
年份
饰演者
剧中形象
《游侠张三丰》
1981年
张国荣 [36]
-
《大明群英》
1987年
潘文柏 [37]
-
《朱元璋》
1993年
黄河 [38]
-
《帝王之旅》
2000年
陈宝国 [39]
-
《大明天子》
2005年
潘高锋 [40]
潘高锋版
《神机妙算刘伯温》
2006年
马幼兴 [41]
-
《传奇皇帝朱元璋》
2006年
潘粤明 [42]
-
《朱元璋》
2006年
侯祥玲 [43]
侯祥玲版(3张)《大槐树》
2010年
杨紫茳 [44]
-
《洪武大案》
2011年
张进 [45]
张进版
《英雄诀》
2019年
李荣波 [46]
李荣波版
《山河月明》
2022年
何晟铭 [47]
何晟铭版
网址:朱标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69406
相关内容
朱明星商标目标榜首朱志鑫闪耀C位 朱志鑫颜值实力双重认证 朱志鑫
开局剧透朱标之死,朱元璋疯了全文免费阅读 朱永明李善长目录
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是怎样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朱予琪电商模特标准
朱元璋逼死欧阳伦,朱标吓坏了,连太子都不敢做了
朱亚文成新好男人标准 爱为家人下厨
朱一龙获金鸡奖影帝,85后演员新标杆
广东引援又失策!曝北控截胡朱松玮,朱芳雨大外援目标合理吗?
朱厌提到,白色拖地长发是大妖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