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
明星价值的问题一直是近来行业探讨和关注的话题,明星对一部影视作品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价值?如何选择明星?明星价值是否到了非理性的地步?著名导演、一线平台以及资深的投资人和经纪人们坐在一起聊了聊这个话题。
文| 夕姐
明星,在如今已经快成为了影视行业的敏感词,一方面是明星身上附着的市场价值形成一个巨大的吸引力黑洞,另一方面则是创作者和投资者对屡屡走高的明星片酬带来的深切担忧。
明星到底改如何去定价?这恐怕并不是一个能够用一句话轻易解决的问题,而站在产业链的各个端口去看,又能够有不同的维度、产生不同的结论。明星对于一部影视作品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价值?创作者和投资者如何去选择明星?而明星的市场价值又该如何去估算?
近日在一场名为“CC-Smar明星价值榜发布盛典”的活动上,这些有关明星价值的问题就被集中关注探讨了一下。导演黄建新、平台方爱奇艺副总裁戴莹、投资人夏锐、张逸松、既是经纪人又是投资人的黄斌,一起从各自角度探讨了有关明星价值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发布会上,还发布了《2017年中国影视明星价值报告》,以票房、收视率、网播量、粉丝基础、媒体关注度等大数据为基础测算出中国影视明星的市场价值,并解读了还总体特征、分阶段特征、荧幕形象特征、作品特征和宣传策略等。
数据或许能够成为影视明星定价的一个判断标准,而作为一个复杂且多元的问题,秉持着不同立场和角度的影视创作各个端口的人们又是如何去做判断的?
黄建新(著名导演、制片人):
资本让影视业十年走过了别人五十年的路,矛盾自然会特别集中
选择演员要分两步走
有人说今年的票房真惨,我讲比较正常。其实我们中国电影90年代以后开始向市场转变的时候,我们经历了特别多的事情。因为我们用十年走别人五十年的路,所以矛盾变得特别集中,我们经常会蒙,但是仔细把世界的电影史想一想,会发现其实整个过程都是一样的,也没有什么意外的。
不认识字可以看电影,这是它的伟大之处,所以就不会跟观众对立。可是电影是要发展的。随着教育的提高,电影的水平提高是一定的。中国实际上在这次经济危机里,资本没有了方向,突然发现电影、电视是他们做的一个出口。
这一次的最大的问题就在这儿,因为蜂拥而至,回想一下,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时候,任何一个导演拿到一个投资都是相对困难的,大家会努力做好剧本,让投资人相信这个剧本,经过各方面论证的过程,才能拿到一次投资权。现在资本的涌入以后,如果是专业的资本,会对文化产业有一个了解,会允许我们制作中间的时长。
这个最明显的就表现在前两年,上海电影节最大的新闻发布会不是讨论专业问题,是每天成立无数个新公司,无数个资本宣布较进入新三板。等于这样的一个过程,迅速把中国原来的薄弱环节扩大,有点像房地产一样,本来这个时间是十年,但是在两年时间这个泡沫就破了。全世界电影发展都有规律的存在,我们遵循这个规律,我们就会把电影电视做得更好。
我们在前期的路上走了很多弯路,犯了很多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电影依然往前走,如果我们不努力做好,历史的时机给了我们一次的机会,所以资本的消退是好事,使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回到电影的创作本身,把它拍好。
如果我们时间拖得很长,我们整个时间拉长失败了以后,那个机会就不存在了,就彻底完了。中国的年轻电影人、年轻电视人非常优秀,电影要永远相信,特别是年轻人的。中国独特的文化产生中国独特的电影为时不远,变成一个伟大的电影国度。
今天是讨论演员排行榜的价值,其实我以前做导演,选择演员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我其实是要角色靠近他的。大家一开始觉得这个说法有点怪的,我觉得每个导演都是这样的,他选一个演员,先选择在编剧给的剧本上,他接受的艺术形象靠近的演员。
但是一旦选了这个演员,接下来的第二步把角色的剧作向演员靠拢。这是为什么?因为你选他的时候,他身上一定有一个独特的魅力存在,你才会选择。这个时候编剧的第二重任务是什么?在这个演员身上发现最吸引你的地方,你要使用他最吸引那部分的能力,这也是观众喜欢他的那部分。如果你一味要求演员向莎士比亚靠拢,其实很多演员会把弱点暴露无遗,所以选演员是应该你一旦选择了他,一定要使用他常用的方式。
我一直认为,电影表演教育里面有一个缺乏,就是要教会演员演别人,可是生活中他是最吸引你的,我也问过像美国的教育,他们首先是发挥你的天性,让你自己的魅力全部展现出来,这是选演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微妙的东西。
我们怎么样组合演员,怎么样组合使他们自身吸引我的东西,在这个地方是合适的。第二,一旦对的时候,我们怎么样调节剧本,向所有的演员靠拢,把他们最大的成象发挥出来。
因此,现实中演员的结构关系,赋予了电影之外的一些想象,这个也是选用演员非常重要的,其实跟电影故事无关,是另外的一次人物关系的想象。只有这些都合适了,那个电影的宣传和电影的推行的方式就会变得比较简单。
戴莹(爱奇艺副总裁):
流量明星不是唯一标准
网络平台最大的价值就是敢用新人
我首先想说的是,当我们去选择演员的时候,我们要首先清楚情况,实际上很多的明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气质和光环,然后能够得到非常好的粉丝的喜爱。而实际上这个明星的气质和人设,可能依托于他完美地诠释了他扮演的人物,我觉得无论是明星还是演员,还是说你能不能把这个活干好。
其实对于网站来说,我们非常期望跟一线的大明星合作,因为他们确实有非常好的流量和关注度,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唯一的标准。网络之所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一个渠道,就是因为我们确实敢用新人,平台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你一定要有造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星。
我们知道只有戏托人,没有人托戏的,因为我们网络做了很多剧集的类型,比如说像校园剧。对于我们一年30部产量的平台来说,我们要去造星。我们不用去一味地排斥明星的价值,因为他们有价值,同时我们要有新人的更多的机会。
因为我们类型化比较丰富,青春类型、推理悬疑的类型,古装的类型,所有的类型都有,其实演员不同类型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这样的话,给更多的新人能够跟更好的明星合作。
黄斌(著名经纪人,制片人,导演,电影营销专家):
回到常识、回到规律本身
跟专业的平台和团队合作就不会产生畸形
在互联网的环境里,我们常常会被一些东西误会,其实想说的是我们要回到常识,回到规律本身。用很多个别的现象去概括这个行业是不对的,我的观点是市场是一个最有利的武器,它会自动调节所有的价值。如果没有人出钱,或者没有人买,自然不会有人去承担高的成本,尤其是在一个复合性的行业。
我是觉得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有它的一个最深层次的规律,不存在某一块东西会特别得畸形,发展的时间很长,自然会有一个调节的机制,我自己能做的,是更多地去选择跟专业的平台、团队、制作公司合作,只要专业的,在某一块产生不专业才会浮现一些很可怕的现象。而这些可怕的现象不是我们的这个行业的主流。我特别怕的就是放大,说明星现在怎么样,在专业的平台绝对不会做很傻的事情,这是我要的表达。
明星经纪人是一个时运的行业,虽然有时运的问题,但是花无百日红,我们只是在某一个阶段怎么样抓住最好的东西,我们会比较突出叫质感,有质感的明星才能够走得比较长,这个质感就是抛开那些所谓的商业,怎么样挖掘出他本身的价值。我觉得他的内涵或者他跟观众在交流时候的某一种东西,那才会走到真正观众的心里。你怎么跟观众交流,你怎么在运营明星,用观众最喜欢的方式去进行交流,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重要。
夏锐(资深制片人、投资人,UMG联播传媒董事长兼总裁,北电五度基金董事长):
优秀的项目一定不缺钱
明星有没有价值建立在符不符合的基础上
现在热钱很多,导致你专业的善于判断的投资人,在面对头一个题材的时候,你出一千我出两千,相互把这个价抬上去以后,实际导致投资的标的物跟你要的完全一样,它符合我们所有的要求。但是后来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觉得风险有点大,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它符合我们想要的价值,但是实际上这种价值我们也投不进去。
优秀的项目一定不缺钱,本身有问题的这些公司和项目,可能会被资本抛弃。至于明星在这个项目中有没有价值,前提是建立在符不符合的基础之上,如果不符合,那其实是拧巴的,所以我认为明星在这里面,数据是一方面,但我认为专业的,考验我们投资人对这个项目的判断是最重要的。
张逸松(北京太合娱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演员预算不超过10%将成为一种常态
在选择一个项目的时候,大家会讨论的问题是,谁最合适?因为现在电影,演员比重在整个预算当中接近了30%,而且包括大多数电影都是这样的商业化。当然我觉得不会是一个常态,或者不应该适合于每一部电影,电影还需要给观众进到电影院来的理由,而这个理由不单单是在比互联网提前一个月看到明星的一个作品,那更多的是一种视觉化的体验和享受。
当然现在很多影片慢慢不再去用简单的演员的方式来衡量一个影片价格,包括很多成熟的导演,成熟的影片,演员比重会不断降低。其实能看得出来,演员预算没有超过10%,我觉得会是一个常态,我们可以把更多的制作预算留在拍摄上,留在给观众恢复到一些观众想到看到或者可能没看过的场景,但是说起来容易,但是其实整个行业目前来说,用演员的价值体现是最简单的衡量方法,因为特别简单。
对于年轻导演,演员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很好的沟通意向。今天拿到这个排行榜我们发现,有价值的演员都在倒数,我觉得明年会有一些改变。还需要有一些数据做一些支撑,但是也不希望太多依赖数据,所以我相信这个榜的发布其实经重要的是在之后如何读解。
欢迎关注“看电视”姊妹号“有点儿内容”
“有点儿内容”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