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淋淋”的去个人化与超级IP的资产化
原创/文字/李滨

似乎东方甄选的大瓜不是用来吃,而是用来切的。所有参与分析这个热点事件的人,表现得都比当事人明白,反衬出几位当事人的糊里糊涂。好在事情在经历了股价下跌、大量丢粉和舆论围攻之后,有了反转。新京报客户端说:12月18日,董宇辉成为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股价盘中涨幅超过17%。
虽然此事尚无定论,但是意义重大。董宇辉的个人IP价值受到了应有的尊重。
此前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俞敏洪并不理解流量从何而来”,文中说:“俞敏洪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明白,东方甄选为什么会火起来,否则,他也不会纵容孙东旭一而再、再而三的公开贬损董宇辉。”
事情的经过就不再赘述了。总之董宇辉是个超级个体,但他是时势创造的英雄,而非企业包装的明星。新东方是一家在教培治理中受冲击较大的企业,但处置得当,仗义疏财,转型带货被视为企业不屈不挠的自救,董宇辉恰好以一个勤奋的普通人形象,用学识与口才为口罩中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情绪价值。
有人说一家独大是权益风险,有人说是管理挑战,还有人说是公危机,似乎都是隔靴搔痒。其实,此事的核心,就是如何摆正超级个体和企业的关系。

01
东方甄选的
几败俱伤
对这个热点事件的评论很多,比较典型的是下面这四个观点。
观点1:卸磨杀驴说
微博大号“作业本”说:董占据了一半天下,俞能睡得着吗?睡不着。他担心的估计就是董有一天没搂住,胡说了什么……这一切就完了。所以他要不动声色地搞那些小作文……直播是疫情的怪胎,早该结束了。
观点2:去个人化说
罗永浩的“交个朋友”,就是在他自己的配合下完成的去罗化,他说:非家族企业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选择去个人化色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中途有“交个朋友”的高管试图损害我的利益并把我踢出去,那……就不说血淋淋的话了,总之一定不会是今天这样的共赢结果。
他又说:东方甄选可能是直播电商在中国诞生后,我见过的最不公平、最荒唐、最欺负压榨年轻人的现象级公司,而且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很可能因为小董性格上的问题,这个现象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观点3:不共戴天说
有位原经管类大报主编和俞校长是熟人,她在朋友圈里说:老俞看着挺睿智,管理能力也太次了,这么多年了,老师线和管理线之间依然不共戴天。
其实,专业团队和管理团队之间两张皮的问题,又何止是教培或电商?医美业不也是如此吗?
观点4:因为糊涂,所以没有赢家
本来是一把奇迹般的好牌,突然就被打得稀烂,而且没有赢家。我倒不是很赞同网上讨论最多的阴谋论,宁愿相信是东方甄选的决策层一时糊涂,根本就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去董化?如果说在董的盛名之下,引起了高层的心理恐慌,那么,慌的是什么呢?或许还是格局小了,或许是害怕失去权力的妄想症。毕竟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百年难遇。

02
超级个体与
资管团队
1、 超级个体的IP是怎样炼成的
当所有合适都凑到一起,就会发生奇迹,它在董宇辉身上爆发了,让他成为一个超级个体。
那位爆料小作文不是董宇辉写的小编,不管他是受人指使,还是个人叫屈,这一动作都显得缺乏常识。此举不仅惹怒了一众“丈母娘”,而且暴露出企业内部管理规则的幼稚。董宇辉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否会写富有文化底蕴的小作文,而在于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说是“饭圈文化”也好,人们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也好,超级IP作为内容的呈现者,与后台参与创作的团队,本来分工就不同,也不涉及著作权的问题。同样的内容,换一个人念出来,还会有这么大反响吗?
任何一个超级IP,都是团队共同打造的成果,后台小编拿着工资写东西,没有明星主播的宣读,或许一文不值。但是小编留言这么个不成熟的举动,却被演化成个人光环的情绪化争夺,本质上是管理规则的缺失,不仅仅是年轻人的冲动。
小作文是不是董宇辉本人写的并不重要,只有他才有那样的传播力,因为他有强大的丈母娘粉丝群。如同人工智能,粉丝与主播的互动也是一种训练,这不就是饭圈文化吗?直播带货和教培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靠的就是老师或主播的个人魅力。所以有人说董宇辉把生意做成了教育。
当然,还有机会的成分。彼时罗永浩刚刚把IP改成“交个朋友”,开始大量失粉。粉丝们需要寻找新的舞台。
延展到医美业,美容医生的个人IP存在同样的问题。其实影视剧制作领域早就有成熟的方案,比如一部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原作者、改编者、投资方、演员、制作方、发行方都有明确的权益归属。美容医生个人IP也可以遵循类似的方式,先小人后君子,先把IP合同签好。个人IP需要团队支持与资金投入,与电商主播的模式类似,具有聚集效应,虽然核心是个体,但是它是个人、团队、资金、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还有时运的成分。
2、 个人IP的权益划分
超级个体出现之后,随着个人品牌升级,超级个体与企业或投资人之间的权益,完全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相关人士与机构之间如果不能客观面对并理性地调整关系,重新划分权益,就可能发生重大失衡;利益共同体内部的人与人之间,如果不适应这种改变,宫斗便在所难免。结果就可能是超级个体出走,或利益共同体的分崩离析。
罗永浩在微博说:美ONE的创始人不是李佳琦,他本来只有一点点股份,但成事儿后就调整成大股东了(即便不是单一最大股东),虽然他到今天也肯定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媒体报道显示,李佳琦在公司是要拿走大部分利益的,这不是美ONE的老板厚道,是市场价值的公平分配。
这或许就是直播电商的逻辑,头部主播可以是一家公司的上帝。这种情况的合理性与长久性可以商榷,但这反映了超级个体时代的特征。因为超级个体的诞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或者说缺乏先验性,故此只好水到渠成,走一步说一步。不像影视剧行业,已经形成了行业规则,大家有言在先,一个热播剧火了,不会是主演分走大部分利润。
创业医生团队也会时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生与管理者之间,医生与投资人之间,也都会随着个人IP的崛起,出现权益的调整。
在医美机构里,过度依赖某个医生会有怎样的结果?某位大IP医生请了几天病假,机构就没有业绩了,医生病好后业绩又回来了。这个时候,老板可能会陷入沉思。
一个医生有了个人IP,有了庞大的粉丝群和患者群,是应该加大投入,持续发展,还是应当控制节奏,避免一家独大?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关键仍然是医生个人IP的权益划分。
联合丽格帮助医生做个人IP很多年了,大致能够分成两种情况。一是自然成长型,不专门投入商业资源,由医生个人维护,这种个人IP带来的收益,自然要按医生多拿、机构少拿的方式分配;另一种情况是多见的,需要机构投入资源,有团队维护和资金支持,这种IP带来的收益,按照医生、机构、IP团队三方协议的原则进行分配。随着医生个人IP的成长,要根据各方付出的量化与变更,做出相应调整。
个人IP是一种数字资产,参与人按照协议规则,动态调整收益分配比例是合理的。罗永浩在微博里说:东方甄选想去董化也无可厚非,但过程中董宇辉的贡献完全没有公平公正的回报,利益完全没有保障。他自己说拿得“够多了”,那是他厚道或害怕;分配得“够不够”,商业是有它自身的逻辑和公平合理性的。老罗在此指出“够多了”和“够不够”不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公平与公正的权衡。
3、 超级个体的IP风险控制
超级个体的个人品牌需要被制衡吗?
个人IP养成后产生的张力或离心力,应该如何消除?处理得好就能够产生更大的凝聚力,前提是分清到底什么是应该被制衡的。
需要被制衡的永远是权力,而不是品牌。品牌是用来分享的,既有利益,也有荣光。或许东方甄选根本没有搞明白,想制衡的是什么?
个人权力过大而且不受制约,可能会出大事儿,大则祸国殃民,小则损人利己,可以把一个国家搞乱,也可以让一家企业破产。所以,需要把权力关进笼子,权力是需要被制衡的。
个人品牌大起来了,又能怎么样呢?比如董宇辉,整个东方甄选的每个人都可以分享他的个人品牌,并获得相应的利益,大家在他的个人品牌之下分钱,本来是打着灯笼难找的事,如果不是出于妒忌,真想不出为什么要限制他?
这样的超级个体是应该被保护起来才对,一是别让别人挖走,二是别让人设崩塌。
如果说有风险,那就是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个主播品牌万一出了问题,可能给整个公司带来灭顶之灾。所以,这个时候要做的,不应该是削弱董宇辉,而是应该再培养几个。郭德纲在这方面打了一个比较好的版,让德云社从老郭老于俩人撑着,变成了一堆弟子们一起撑着。
4、 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冲突与化解
董宇辉无疑是超级个体,但是他的个人品牌和俞校长或新东方比起来,应该还是不能相提并论,不过与东方甄选的企业品牌相比,却是大了不少。
个人品牌强大之后,如果没有驾驭能力,与企业品牌的冲突在所难免。从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上看,个人品牌是否依托于企业品牌而生,或者反过来,企业品牌被个人品牌拉动,这两种情况都成立。比如球星梅西,他的个人品牌超过阿根廷队的品牌,也拉高了阿根廷足球的品牌;但董宇辉的个人品牌却是俞敏洪的个人品牌、新东方企业品牌在东方甄选的企业平台上共同生成的,是企业的资产,起码有一部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何要打压呢?本来是可以共赢的。比如乔布斯和苹果,不是互相成就吗?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来说事儿,在商业逻辑上很难解释。
超级个体生成之后,必然要经历角度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是利益共同体协同完成的。当个人品牌与权力都绝对集中时,这个人必须是最大的老板,或者变成最大的老板。利益分配机构是经济基础,品牌共建是上层建筑。这或许可以说明为什么那么多国企老板生成了个人IP之后,无法在制度下获取个人利益,最后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说到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个人IP与企业IP发生冲突,往往是价值观不同导致的,它是导致团队解体的底层原因。

03
医生个人IP
与投资人的关系
医美业的人看到东方甄选的话题,都会联想到自己的行业。我们时常看到那些拥有个人IP的医生带着资源和粉丝出走的案例,也看到很多机构老板禁止做医生个人IP的做法,他们担心把医生的个人品牌做大了,然后人没了。
1、 坐在跷跷板的两头
那些有个人IP的医生与投资人,就像坐在跷跷板两头的人,有时候会较劲,有时候会找平衡。但是绝对的平衡是没有的,否则就不是跷跷板了,起起落落也是一种平衡。通常的情况是,一头是品牌,一头是权力,保持相对平衡;如果个人品牌和机构权力都在一头,那么可能会绝对失衡,于是重的这一头就必须做出承诺,保证对方能够平安落地,不然游戏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
2、 技术壁垒与分工协作
医生有没有可能变成超级个体?当然是有的,但是专业的限制让医生离不开团队,就像超级球星C罗也不可能保证球队一定能取胜,因为足球是团体游戏,C罗不听话,照样被办。超级个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就是维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而技术恰恰可能使人拥有足够的不可替代性,个人的综合素质又进一步决定了个人品牌是否能够崛起。所以,东方甄选应该伺候好董宇辉,因为这样的人才迎合了天时地利,不可多得;所谓“伺候”,其实是一种分工合作,并且要时时让超级个体知道:这个平台、团队、系统对你很重要,并且能够满足你的一切需要。
3、 明确各自想要的
医生的个人品牌相对安全,投资人一般不会刻意压制医生们的个人IP,除非你想把钱都装进自己的腰包。资本要的是利润,不会和医生们在个人品牌上争风吃醋。
有位博主评论东方甄选事件时说:最近新东方这件事,都火到国外投资圈来了,国外的投资界大佬,其实一直盯着我们国内电商这块大蛋糕。投资圈的逻辑是什么?不是看你这只鸡下的金蛋有多大,他第一看你能不能持续每天下金蛋,第二看你们家里有多少只能下金蛋的鸡,第三看能不能持续地孵出更多能下金蛋的鸡。

045
最 后
直播电商的头部主播也好,美容医生的超级IP也好,都不是虚构出来的,当然也带有一定的随机幸运成分,它是个人才华、机遇与资源在某个群体或平台上,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某个特定时点的爆发。一旦幸运地获得了成功,所有人都应该本着将这份“资产”做大做强的发展眼光,处理好超级个体与企业的关系,相应地调整好利益结构,而不是急于将蛋糕切分吃掉;或是个人因为没弄清品牌与权力的区别而产生恐惧心理,掉入“血淋淋”的去个人化的泥淖。毕竟,超级个体的IP是一份需要精心维护的虚拟资产。这份资产的价值往往与其成长的环境不可分割,各利益相关方都应换个思路来重新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最要不得的就是中国式的权谋术。毕竟时代不同了,网络重构了社会结构,过去的某些智慧已经变成了智障。
- END -*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李滨,转载请标明出处,不得对本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注明: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本文发布内容及图片如涉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相关权利人与本平台账号联系,我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
网址:“血淋淋”的去个人化与超级IP的资产化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67720
相关内容
是礼仪,还是霸凌?血淋淋的事实背后,韩国畸形的前后辈文化周淋档案,周淋资料,周淋图片
61%!产品 + 渠道创新 蒙牛冰淇淋业绩收录有史高增长
超级IP与超级符号:娱乐产业的双翼
谁干的?汪小敏开演前收人腿礼盒 血淋淋看得毛骨悚然
品牌“IP角色”四大派(1)——从蜜雪冰城学IP如何超级符号化
社交圈层冰淇淋营销模式
中国IP新纪元:从泛化概念到可量化影响力数据资产的深度嬗变
为什么吃冰淇淋会头疼?吃冰淇淋头疼怎么办?
文化产业中的明星IP类型与IP化流程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