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公司2天曝财务危机,孙越吴京受波及,明星投资风险凸显

发布时间:2025-11-15 06:04

最近后台总有人问,怎么看于谦老师那个事。

说实话,这事刚出来的时候我没太在意。

一个影视公司,欠了百来万,股东里有个名人,这种家长里短在财经圈都算不上前菜。

但发酵了两天,我发现大家讨论的重点都偏了,一会是“有钱养马没钱还债”,一会是“吴京也被拉下水”。

这些都是情绪,不是问题。我们得捋捋,这事背后真正值得普通人琢磨的,到底是什么。

这事的核心,根本不是明星八卦,而是一堂价值千金的《公司法》公开课,尤其关于“认缴制”这个大坑。

我们先来算个账。

于谦老师关联的这家“墨客行影业”,被法院恢复执行111万。

但这家公司真正的雷,是累计被执行了超过7500万,已经是个“老赖专业户”了。

于谦老师在里面占股10%,认缴了500万。

关键点来了:认缴,但出资期限写的是2050年。

很多人,包括一些看着挺精明的生意人,都把这个“认缴期限”当成了护身符。

以为只要我把期限写得够远,比如写到下个世纪,就等于不用掏钱,白拿股份,空手套白狼。

朋友开公司,拉你入伙,“不用出钱,先占10%股份,认缴个100万,期限写30年”,听着是不是跟捡钱一样?

早年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朋友拉我搞个项目,说你啥也不用干,挂个名当股东,认缴点钱,期限随便写。

我当时琢磨了一下,这不就是让我拿自己的信用去给他的项目背书么?

万一项目黄了,债主找上门,法院一看股东名单,哟,这还有个“猫笔刀”,认缴了XX万还没给,那不就得找我要钱填坑么。

这值博率太低,算咯。

事实证明,这个“算咯”很关键。

“认缴制”是2014年公司法改革的产物,本意是好的,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大家创新。

以前开公司,注册资本100万,你就得真金白银拿出100万存银行验资,叫“实缴制”。

现在不用了,你说注册100万,可以承诺在10年、20年甚至50年内缴清,这就是“认缴制”。

这个制度的善意,很快就被玩坏了。

很多人把它理解成了“可以一直不给钱”。

他们以为,只要公司没到认缴期限,股东就没义务掏钱。

这是一个致命的误解。

法律上有一个概念叫“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正常情况下,你可以慢慢等到2050年再给钱。

但如果公司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欠了一屁股钱要破产清算了,或者被强制执行但没钱可还,那对不起,所有股东认缴的钱,不管期限是哪年,都必须立刻、马上、无条件地拿出来,用来还公司的债。

你的“远期支票”,瞬间变成了“现金 sofort”。

所以你看,于谦老师这事,那111万只是个引子。

真正的风险在于,一旦这家负债7500多万的公司被启动破产清算,他那笔写着“2050年到期”的500万认缴出资,就可能要立刻补足,用来给公司填坑。

这还只是他关联的其中一家公司。

这才是这次事件里,最有价值的那个知识点。

它把一个在法律文件里冷冰冰的条款,活生生地演绎了出来。

再说说所谓的“人情投资”。

你会发现,这个雷爆出来的,牵扯到于谦、孙越、吴京,背后都是一个“熟人圈子”。

德云社的师徒、搭档,影视圈的好友,大家基于人情和信任,互相参股,你投我的公司,我投你的项目,资源联动,抱团取暖。

这在商业世界里太常见了。

圈子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筛选和信用背书机制。

因为我信任你这个人,所以我相信你的项目靠谱,我愿意投钱。

这能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

但在一个下行的市场里,这种模式的脆弱性就暴露无遗了。

影视行业尤其如此。

前几年热钱涌动,一部电影但凡有个明星参演、投资,基本都能赚钱,区别只是赚多赚少。

在那种环境下,“人情投资”的成功率很高,大家你好我好。

但现在呢?

根据数据,头部电影拿走了大部分票房,大量中腰部项目都在亏钱。

市场从“共赢”变成了“零和”甚至“负和”游戏。

这时候,人情就靠不住了,项目的基本面才是。

你搭档再靠谱,你朋友再大牌,也扛不住一部电影票房惨败带来的真金白银的亏损。

当项目黄了,大家开始算账的时候,才发现当初基于“人情”签下的那些法律文件,上面写的不是“义气”,而是“责任”。

《公司法》可不认什么师徒情谊、兄弟感情,它只认白纸黑字的股东名册和认缴金额。

吴京的被牵连,就更有意思了。

他作为中国电影票房的定海神针,投资应该是非常专业的。

但他参股的“好马文化”——一家由于谦弟子担任法人的公司,同样也因为区区8.5万的款项被列为被执行人。

这说明什么?

说明即使是“浓眉大眼”的战狼,在“圈子”和“人情”面前,也可能做出一些不那么审慎的投资决策。

这笔小钱对他当然不算什么,但暴露出的投资逻辑,值得我们警惕。

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系统性风险”——你在一个有问题的系统里,哪怕你自身再强大,也可能被系统的风险所波及。

所以,这件事给我们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启示?

第一,深刻理解你签下每一个字的法律意义。

尤其是在给朋友公司当挂名股东,或者参与创业公司时,别被“认缴xx年”这种条款忽悠了。

那不是一张废纸,那是一张随时可能被激活的债务凭证。

你的个人信用,是你最宝贵的资产,不要轻易为别人的PPT背书。

第二,敬畏周期,相信基本面。

不要迷信任何“圈子”或“大腿”。

在经济上行期,很多问题都会被掩盖,人人都是股神。

只有退潮时,才能看清谁在裸泳。

人情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更不能替代专业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

第三,管理好自己的“信用账户”。

对于明星而言,他们的名誉就是最重要的资产。

一次商业投资的瑕疵,对个人品牌的伤害,可能远超那笔投资的金额。

对于我们普通人也一样,每一次的违约、失信,都会在信用记录上留下一笔,影响我们未来的贷款、合作。

说到底,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明确的标价”。

你以为的那些便宜,往往在未来某个看不见的地方,等着你用更昂贵的代价去偿还。

共勉共戒。

举报/反馈

网址:于谦公司2天曝财务危机,孙越吴京受波及,明星投资风险凸显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61491

相关内容

于谦财务暴雷不到一周!更多内幕曝光,原来孙越吴京都有关系
于谦被执行111万元背后:明星投资踩坑真相与影视圈风险警示
于谦暴雷仅2天,内娱老戏骨被扒底朝天,孙越吴京也受牵连
*ST金科: 关于公司及子公司与新增产业投资人及财务投资人签署重整投资协议的公告
相声大腕于谦陷债务风波:111万执行款揭露明星投资暗礁
明星豪宅风光难掩投资风波,于谦欠债背后曝演艺圈真相
舆论狂欢之下的吴秀波事件,明星危机公关如何破局?
福田汽车: 关于对北京汽车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风险评估报告
年底明星财务混乱!八位艺人退出投资公司,包括刘涛、孙俪
明星热衷投资影视公司 需做好调查和风险评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