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温暖的记忆
转自:辽宁日报
周立民
2013年, 农历癸巳年, 黄永玉先生九十岁,他出版了一本又厚又大的画册《黄永玉九十》。在短序中, 他以特有的黄氏幽默写道:“十年前出版过一本八十岁画册,眨眼九十,再出本九十岁画册。一个人到了九十岁,还有甚么话说?老骥伏枥,走都走不动,还志在千里个屁?堪幸这辈子选了美术行当,自己喜欢,朋友开心,时间属于自己,还能攒点闲钱聊渡(度)余生。自己给自己说两句好话:‘恐鹈鴂之先鸣’,还真勤快,对得住一天三顿饭!”
八十岁到九十岁,通常意义上讲,这是人生的暮年,然而,从这本画册中不难看出,这却是黄永玉艺术创作的又一个爆发期,他笔下的色彩是那么绚烂,气势又如此磅礴,思绪依旧那么敏锐,找不到丝毫的暮气,反而像他书写过的鲍卜·迪伦的那句话:“经过多年我才成为年轻人。”这或许可以看作黄永玉何以在办了九十岁画展之后,还办了“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文学展”的理由。巴金故居有幸成为这个全国巡展的全程主办者和具体操办者。“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展览中黄永玉所写的条幅上的这句诙谐的话,成了2013年热爱他的人的接头暗号。您见过这样“老”的老头吗?
2011年巴金故居面向公众开放前,黄永玉先生应邀给巴金故居画了一幅《巴先生》,这是巴金故居开放时收到的一份厚礼。筹备故居时,有一次我跟李辉老师聊天,谈起故居开放时,想给读者准备一份纪念品,不知道可否请黄先生画一幅藏书票。黄先生不认识我,李辉怎么转达的我不清楚,回复是: 黄永玉先生说开什么玩笑,给巴金先生的故居怎么能画这么大一点点的藏书票,找几张巴金先生的照片给我,我要画幅大的……于是,便有了这一幅97×180cm的大画。
这幅画第一次在我眼前打开,就震撼了我。画面的中心是巴金先生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坚硬的白发。与之相映的是艳红的梅花,枝干遒劲有力,色彩浓黑,像乐谱有流动的韵律,又有历史的沉重。落款是“辛卯年十月”“作于北京万荷堂”。画上还配了一首意味深长的诗《你是谁》,诗中不断叩问“你是谁”,又一次次确认他的身份,直到终篇:“谁都认识你是巴金/你大声地喊出/我是人!”这可以感受到黄永玉先生对巴老深深的理解。
这幅艺术精品挂在巴金故居的主楼门厅,人们走进巴金故居首先看到的就是它,它也是故居开放后参观者最喜欢的展品之一。2011年12月1日,故居开放日,黄永玉应邀出席开馆仪式,那一天来了很多知名人士,但真正的“明星”却是黄永玉。大家都追着他,围着他,在这幅巨作前跟他合影。2013年的“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由巴金故居来承办,黄永玉是德高望重的大名人,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想与他打招呼合影,请他签名。一场读者见面会座无虚席,场外还人头攒动。
一晃十年过去了,当年展览中的很多细节在记忆里都模糊了。今天回想起来,虽然难免也有物是人非之感,可还是有很多忘不掉的充满温暖的瞬间。我参照了当年的笔记本和图片,按照时间顺序十分珍重地捡拾这些记忆的碎屑。
10月18日,记得天气晴好,下午3点,读者见面会在上图的会议厅举行。黄先生首先回忆当年他在上海时的事情,接下来是与读者直接交流环节。有人问黄先生养生秘诀,他的回答是:我又抽烟,睡觉又睡得晚,又不参加运动,也不吃水果。主要的就是不考虑养生问题。观众听后,哈哈大笑,我旁边有位听众对他的朋友说:这个不能全听他的,他不养生身体没问题,轮到我们那可不一定了——我想这位要是有外号的话,一定叫“人间清醒”吧 。还有人问黄先生用不用电脑写作,老人家说家用电器里他最熟悉的只有手电筒,他与电脑的关系就是为电脑提供内容。还有人问他的梦想是什么?这大概是当时流行的灵魂之问吧,黄先生回答得斩钉截铁:我每天忙得差一点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哪有工夫做梦!
19日,展览开幕日。来了很多家乡人,中午,黄永玉在南鹰饭店请他的乡亲们,记得有画家刘鸿洲、学者左汉中、学者卓今、侄子黄毅、摄影家石磊、摄影家卓雅等,外人只有李辉夫妇、周毅和我吧,俨然在开凤凰同乡会。包间里挤满了人,大家环绕着黄先生,说说笑笑。
下午,展览开幕前,上图展厅外早已聚集来自各方的读者。黄永玉早早来到贵宾室会见了各路宾客,其中有张乐平先生的子女七人,他们亲切叙旧。黄先生念旧,这样的活动,他尽量通知老朋友和他们的亲人,大家见见面。记得他特地叮嘱要通知的人里还有黄裳的女儿容仪老师。
在贵宾室里聊天的还有广州油雕院的许鸿飞院长、荣宝斋的前经理雷振芳,不知道聊起什么,黄永玉信手在要来的纸片上写了一句话:便使夷齐饮,终当不异心。后来我查了一下, 这是东晋诗人吴隐之《酌贪泉》中的两句,全诗是:“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原文与黄永玉所写略有差异。这也是与黄先生聊天中常遇到的事,聊着聊着,他想起某一个句子,凭记忆随手写下。黄永玉写好后,向许鸿飞解释了这话,并把纸片送给他。
展览无话。晚饭前有一个小插曲:大家同乘一辆中巴去静安寺附近一个饭店吃饭。正值傍晚下班的高峰期,车水马龙,我们的车子走走停停。过常德公寓时,我跟黄先生说张爱玲曾在这里住过。黄永玉说:“张爱玲这个女人不太可爱,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萧红……”正说着汽车一个急刹,顿了一下,黄先生连忙说:“罪过,罪过,不该随便议论前辈,你看她不高兴了。”
20日,大家与黄永玉一起夜游浦江。上海是黄先生留下诸多人生记忆的地方,在两岸的辉煌灯火中,大家围着黄先生拍照谈笑。10月的上海,江风已有些凉,黄永玉想起了什么吗?我没有问他。
21日,黄永玉在宾馆签字赠翻译家周克希一部《黄永玉九十》,上面题字:克希要小心 黄永玉 2013.10.21.上海。何出此言,我忘了,也许当初我就没有问过黄先生,“不该打听的事情不打听”。十年后,我翻到《黄永玉全集》文学编的卷首,黄先生的题词是:立民可不简单,多写两个字。黄永玉 2013.10.上海。我也不曾多问。只是,现在想起他给故居的每一个人签字的情景,还是有些心酸。
21日这一天,黄永玉还要到红房子餐厅吃一次,尽管已非当年的红房子。中午,大家便陪黄先生从锦江宾馆慢慢走到淮海路,在餐厅的二楼吧边吃边聊。黄永玉说,以前红房子的经理是巴金先生老家李家的管家,他们要是随巴金先生来红房子会得到经理特别礼遇,饭菜都是由经理亲自安排,这让他们很有面子……还有这事儿?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黄先生满肚子故事,随便扯出两个都够教授们“考”半个月。红房子一饭,算是结束上海第一阶段旅程, 接下来黄永玉要去周边城市休息一下,大约去了绍兴、湖州、嘉兴等地。
黄永玉此行最后一场公开活动是10月28日下午在巴金故居为他赠送的铜像《新世纪不再忧伤》揭幕。现场的人不多,比较轻松。揭幕后,我陪黄先生在园子一头散步,贴墙的桂花都开了,香气袭人,不知聊什么,老先生突然脱去外套,走向中间的草坪,他好像说了句好久没有练过了,便坐在草坪上,两手抱着脚,来了一个侧身翻滚。大家先是惊呆了, 继之是惊呼、是欢笑、是赶紧拍照,赶紧扶黄先生起身。
2013年10月,黄先生的上海之行,在欢笑声中画上了句号。
十年后,2023年最后一天的凌晨,我在客厅里写这篇文章,在记忆的碎屑中追寻逝水流年,窗外夜墨黑,身旁沙发上柠檬狗睡得香甜。我有些累,翻动那本巨大的《黄永玉九十》休息片刻,一下子翻到黄永玉2007年所绘的一幅《水仙图》,蓝色打底、中间是翠绿的花茎,星星点点的黄蕊白花,冰清玉洁香气可感。画上面有一段黄永玉“丁亥春黄永玉于京东万荷堂时年八十四岁矣”的题跋。这段之后,意犹未尽,他又补写:“人云七十三、 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今年若阎王亲自来,我就问他,你急甚么?不见我正忙着吗?那么多坏人你不抓,官怎么当的?”
是啊,你急什么?!可话未出口,泪先默默流下,饭桌上恰恰有一束水仙花,深夜时它们散发着清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那些温暖的记忆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58772
相关内容
重温经典:林志颖的《戏梦》,那些年的音乐记忆《温暖的弦》结局,温暖恢复记忆,占南弦得知真相后不知所踪
罗志祥唱《爱转角》追忆昔日甜蜜,唤醒那些年爱的记忆
郭德纲与张云雷:师徒缘深,寒冬中的温暖记忆
齐秦:那些在记忆深处的经典歌曲与青春记忆
黄晓明悼念姥姥:那些温暖的瞬间与永恒的爱
大S:那些年她用演技刻下的青春记忆
念旧的人仿佛拾荒者,在回忆中徘徊,企图从寥寥无几的记忆碎片中寻觅一丝温暖
张国荣与他心爱的狗狗:温暖的陪伴与回忆
经典歌曲中的温暖回忆:孟佳《CLOSER》背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