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传奇“一姐”竟是上海人!崇明出生,青浦长大,一口流利上海

发布时间:2025-11-13 21:24

5月3日晚,上海前滩31演艺中心的灯光骤然熄灭。

两千多双眼睛紧盯着舞台中央,突然一束追光打下——78岁的汪明荃踩着十厘米高跟鞋,一个箭步冲到台前。

"阿拉上海囡囡回来啦!"这句带着浓浓沪腔的乡音,瞬间引爆全场。谁能想到,这位称霸香港娱乐圈半个多世纪的"阿姐",骨子里竟是个地道的上海小囡?

台下前排几位头发花白的阿姨激动得直拍大腿。戴珍珠项链的李阿姨一把拽住老伴:"我老早就讲伊肯定是上海人!这个'回来啦'的尾音,跟我娘舅说话一模一样!"确实,汪明荃这口上海话可不是临时学的。1947年夏天,她出生在崇明岛一户商人家庭,童年时光在青浦的弄堂里度过,直到9岁才随父母移居香港。老邻居回忆,小时候的汪明荃总扎着两个羊角辫,跳房子时裙角飞扬,说话带着甜甜的沪腔。

这场《DIVA》演唱会,汪明荃铆足了劲要给家乡惊喜。开场曲《热咖啡》音乐一起,这位古稀之年的"小姑娘"竟来了段利落的爵士舞步,看得观众直揉眼睛。更绝的是她连唱带跳两个多小时,中间换了五套造型,从金色亮片装到翡翠绿长裙,一套比一套惊艳。后台人员透露,为了这场演出,汪明荃提前半年就开始加练,每天雷打不动健身三小时,把年轻伴舞都累得够呛。

最让人意外的要数演唱会中间的"沪语时间"。汪明荃突然放下话筒,用地道上海话拉起家常:"小辰光最欢喜去城隍庙买梨膏糖,五分钱一块。"台下顿时响起一片会心的笑声。有网友翻出她早年训斥老公罗家英的视频,用的也是上海话:"叫伊勿要再吃香烟了,讲了几百遍都不听!"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乡音,装是装不来的。

90后音乐人林家谦接到汪明荃邀约时,手抖得连钢琴都弹不准。"她居然说'现在香港最红的作曲就是你啦',我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两人合作的新歌《Make My Day》成为全场亮点。有意思的是,林家谦的创作风格深受顾嘉辉影响,而顾嘉辉正是《万水千山总是情》的作曲者。当这首经典前奏响起时,台下不少观众直接站了起来,跟着旋律大声合唱。

55岁的张女士举着手机边拍边抹眼泪:"1988年放《万水千山总是情》时,我们整条弄堂挤在一台电视机前看。"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舞台上这个活力四射的"小姑娘",就是三十多年前那个温婉的庄梦蝶。

汪明荃的人生比电视剧还跌宕。1956年,9岁的她戴着红领巾,独自坐火车去香港。刚到香港时因为不会说粤语,没少受同学嘲笑。谁曾想这个上海小姑娘后来会成为香港第一个电视艺员训练班毕业生,证书编号0001。更传奇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上,站在舞台中央主持的正是她。老观众感慨:"从《家变》女强人到《创世纪》商界大佬,再到现在的唱跳歌手,她活出了别人三辈子的人生。"

散场时,保安大叔嘀咕:"这些阿姨爷叔怎么比年轻人还兴奋?"他不知道,对这些上海观众来说,今晚不仅是一场演唱会,更是找回了自己的青春记忆。而舞台中央那个永远不服老的上海姑娘,用她的人生告诉所有人:乡音是最动人的旋律,年龄从来不是梦想的界限。

举报/反馈

网址:TVB传奇“一姐”竟是上海人!崇明出生,青浦长大,一口流利上海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55624

相关内容

崇明人对上海认同的形成
穿过隧道 崇明人的“生态岛” 越过大桥 上海人的“世界岛”
上青浦,下江南!首届上海青浦水岸音乐节将于10月启幕
海门、启东和崇明,是殊途同归还是各走一边?
有哪些艺人是上海人啊(哪些明星上海人)
上海浦东爱乐乐团挂牌一周年 海归艺术家奏响中外名曲
上海话在香港的不为人知地位,揭秘沪港两地明星的语言纽带
崇明人的口音为啥和启东人的口音相近?崇明人的先民是从丹徒等一带上 爱问知识人
“锦绣之约”再谱华章 上海浦东流行音乐基地奏响青春之声
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上海浦东这个元宵游园会海派韵味十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