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理大观园后,探春李纨的关系为何变差了?只因王夫人干了一件事

红楼梦第55回,由于王熙凤病重,大观园诸事就落在了王夫人的肩上。王夫人一向清闲惯了,于是就将管理大观园的权力下放给了李纨、探春和薛宝钗三人。而就在李纨和探春管理大观园期间,两人的关系却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一些裂痕,原本和睦的姊妹关系,变得微妙敏感。
而引起这个变化的导火索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赵国基的丧银问题。
其实若从根源细细探究下来,丧银问题的导火索是由王夫人引发的,甚至可以说是王夫人一手带的节奏,因为根据书中记载,吴新登家的本来已经回过了王夫人,可是王夫人自己却不管,而是让下人们直接去找李纨和探春来解决。且看原文记载:
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家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第55回
赵国基是赵姨娘的亲兄弟,又是探春的亲舅舅,这些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还故意让人去找探春来解决,可见王夫人此举是有意给探春出难题,或者说是王夫人对探春初次管家的一个小小考验。但由于现场李纨也在,从而导致这件事情变得异常复杂。
李纨的表现
由于探春的特殊身份(赵国基是她亲舅舅),为了避嫌,探春没有回答,而是直接让李纨来处理,结果李纨的处理方式却让人大跌眼镜,且看原文:
探春便问李纨,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吴新登家的听了,忙答应了“是”,接了对牌就走。——第55回李纨的作为非常的不恰当,她以袭人母亲去世,得了四十两丧银,于是也要给赵国基四十两,这本身就有违贾府规则——家生的二十两,外头的四十两。
袭人是贾府买来的,所以属于“外头的”,她母亲去世得四十两丧银,完全正常;可赵国基就不一样了,他是贾府的家生子,是贾府奴生奴的后代,所以只能得二十两的丧银!
李纨作为贾府的大嫂子,对于贾府内部的规章制度,应该是非常了解的,那么她为什么要犯这么明显的错误呢?

这就要分析到李纨的性情了,李纨是一个恩宽罚少的“大菩萨”,加上自己在贾府孤儿寡母的艰难处境,她从不肯轻易得罪人,而且在丧银这件事上,花的又是贾府官中的钱,拿着官中的钱给自己做人情,何乐而不为?
而在赵国基应该发放多少丧银的问题上,她想要讨好探春,赵国基是探春的亲舅舅,探春又是李纨现在的同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探春个面子,也算是善缘了!
另一方面,大家要注意细节,李纨在说给赵国基多少丧银时,专门提到了袭人,这处细节值得细细品味。
袭人是王夫人内定的准姨娘,甚至王夫人已经给她发放每月二两银子一吊钱的月例,袭人她妈去世,得了四十两丧银,所以李纨就想打个马虎眼,她觉得袭人作为准姨娘,她的母亲可以得四十两的丧银,那么,赵姨娘也是姨娘,她的哥哥也能享受这种福利。
而且这个事情,即便被王夫人知道,李纨也能理直气壮地说:我是遵循太太您的路线走的!
探春的心态
李纨此番作为可谓是聪明了,但她却算错了一步。
李纨太过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却忽略了探春的性情。探春是一个嫉恶如仇,很有原则性的姑娘,加上眼下深得王夫人信任,帮助管理大观园,眼下却为了自家舅舅的利益而抛弃了贾府的规章制度,这如果让王夫人知道了可了不得,更何况这件事本身就是王夫人给探春的一个考验!

探春想要秉公处理,结果却遇上了想打马虎眼的李纨,眼看着吴新登家的领了对牌就要走,探春赶紧是将她叫回来,详细询问历来丧银规矩,且看原文记载:
探春道:“你且回来!”吴新登家的只得回来。探春道:“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样必有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第55回在得知家里的二十两,外头的四十两后,探春立刻安排:赵国基只能发二十两丧银。探春的这种作为是完全正确的,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必须先树立起威信,如果自己却以权谋私,那么底下人有谁还愿意听她的话,探春拿自己的亲舅舅来“扎筏子”正合适。

至此,探春算是通过了王夫人的测验,但事情却并没有因此结束,因为她的亲娘——赵姨娘听闻这件事后,就来找探春要说法。
赵姨娘的胡闹风波
事情刚刚办完,探春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就气冲冲的赶过来,想要为自己的兄弟赵国基讨一个说法,还言之凿凿地称自己还不如袭人了,搞得探春很尴尬:
于是探春拿出往年的账单,给赵姨娘摆事实讲道理,告诉她丧银的发放是一直以来的规矩。赵姨娘自知理亏,于是就开始东拉西扯,又是说探春捡了高枝儿往上飞,又说探春是个白眼狼,自己发达了就不管她这个亲生母亲。

李纨在一旁也开始劝诫,可她一张口,就触碰到了探春的痛点——嫡庶之别!且看原文:
李纨在傍,只管劝说:“姨娘别生气,也怨不得姑娘。她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探春忙道:“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的姑娘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第55回李纨的话,无疑将矛盾的焦点指向了王夫人。李纨的言外之意是,探春之所以不敢对赵姨娘太好,是因为王夫人在当中拦着,所以探春不敢表露。
而这番话无异于在探春的伤口上撒盐,庶女的标签、赵姨娘之女的称呼是探春心里永远的痛,也正是因为被撕扯到了痛处,探春干脆“六亲不认”,直言说王夫人才是她母亲,她的舅舅是九省检点王子腾,赵国基和赵姨娘只是奴才而已,这话说的可真是相当绝情了,而事实上,探春这些话都是被李纨给逼出来的。

其实探春和李纨之间,原本是没有矛盾的,他们两个之间唯一的分歧点就在于对王夫人的态度。
王夫人因为想要为贾宝玉争夺荣国府的继承权,所以一直忽视李纨母子,她不但剥夺了李纨的管家之权,安排她每日跟贾府姊妹们一处学习针线,让她无力插手对于贾府诸事,其后抄检大观园,王夫人甚至撵走了贾兰的奶娘,理由是“兰小子也不小了,不需要奶娘了”,而事实上,即便年龄大如迎春,她的奶娘都一直在,直到贾母查赌,才将其撵走!
诸多细节,可见王夫人并不看好自己的儿媳妇李纨,李纨对王夫人也一样;探春则恰恰相反,探春是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奇女子,她一直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而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人品卑劣,她想要与赵姨娘划清界限,所以她在生活中,一直站在王夫人这一边,比如第46回,贾赦强娶鸳鸯,贾母却骂王夫人,众人都缄默不语,唯独探春站出来替王夫人说话。

诚如陈大康《探春治家新论》(载《红楼梦学刊》2019年第四期)中对李纨此情节的评价:
李纨的劝说是“怨不得姑娘,她满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说的出来。”客观上又将矛头引向了王夫人,同时触及探春“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的底线,探春坚持维持原议,并直说李纨“糊涂”。这番争执传到王夫人耳中,她对李纨的不信任会加深一层,同时也会为自己选中探春而欣慰。因此,李纨和探春两人之间产生了细微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的焦点就在于她俩对王夫人的正反两个态度,也从此回之后,探春和李纨之间显得生疏了许多,包括其后贾宝玉生日夜宴,探春还在考虑要不要邀请李纨一起过来,当年“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的纯粹姐妹情,到底还是沾染上了利益、世俗的尘埃。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网址:协理大观园后,探春李纨的关系为何变差了?只因王夫人干了一件事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55490
相关内容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李纨好心办了一件蠢事,贾母欲言又止大有深意李纨为何被作者嘲讽“不积阴鸷”?只因她没有做这件事
红楼梦:庶出的贾探春为何能参与管理贾府事务?
《红楼梦》中最精明的人:李纨第一,探春第二,还有两个是大丫鬟
抄检大观园时,林黛玉为何一声不吭?原来她有把柄落在王夫人手里
《红楼梦》薛宝钗为何搬离了大观园?
薛宝钗虚伪过了头,林黛玉当面讽刺,探春、李纨一眼识破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人物关系
从贾探春到林徽因 | 潘向黎
李纨:燃烧的青春,孤独的长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