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程朱理学被认为是宋代儒学的巅峰成就之一,对我国古代思想史有着深远影响。围绕理学的种种争议,正是其作为千古之学的重要性所在。朱熹,作为理学的奠基人,不仅是文学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富有教育智慧、善于思考和提问的杰出教育者。

一、年少就学,建瓯得理 朱熹出生在福建尤溪县的一个儒学世家。他的祖父朱森非常热爱学习,家族世代为官,家风严谨且注重教育。史书中记载,婺源著姓,以儒传家便是指的他的家族。朱熹的父亲朱松对孩子的教育也十分严格,尤其对朱熹的学业格外上心。 朱熹五岁时便开始启蒙,六岁时便能熟读《孝经》。与同龄孩子玩耍时,朱熹常常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出日月八卦的图案。一天,朱熹向父亲提问:天上发光的是什么?朱松回答说:是太阳。朱熹接着问:太阳是挂在什么上面?朱松回答:太阳大概依附在天上。朱熹又继续追问:天的外面又是什么呢? 这些看似天真幼稚的问题,竟让朱松这个博学多才的父亲都感到吃惊。能够在这样一个封闭的时代提出如此深刻的问题,朱熹从小便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求知欲和思维深度。 朱熹的父亲意识到他与常人不同,很快便将他送入学堂,与年长他几岁的同学一起学习。朱熹不负所望,十岁时已通读《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之作,每次读书都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其中。 绍兴十三年,朱松去世,临终时将朱熹托付给住在建瓯的文士刘子羽,并特别请来三位大儒辅导朱熹的学业。虽然深受丧父之痛,朱熹依旧更加努力,日夜苦读,学问进步迅速。也正是在这段时期,朱熹开始思考圣人之学,希望能够像孔子、孟子那样,成为具备高觉悟的圣人。这种想法伴随他一生,晚年在教导学生时,朱熹常常说:普通人也应该以成为圣人为目标。

二、中和旧论,理学大成 在朱熹的为官生涯中,他始终不忘学问。在圣人经典上,他常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朱熹天资聪颖,18岁考取贡生,19岁成为进士,第二年便开始走上仕途。 在任职期间,朱熹勤奋治政,关心百姓,同时也始终不忘求学。他通过广泛阅读各种学派的著作,再结合个人的思考,不断创新自己的学说。正如他自己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思想之源,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学者。在担任官职期间,他曾多次出访,拜访了李侗等当时的名儒,参加了鹅湖论辩和心学之争,还亲自前往湖湘地区,拜见了张栻等学者。他广泛学习,虚心请教,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学问。 与其同时,朱熹的朋友李伯谏被朝廷召至地方担任讲学官职,朱熹为他写下了《送李伯谏序》,在文中高度赞扬了李伯谏的学识和品德,并告诫他要为百姓谋福。文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今仍是启迪无数学子的名句。 晚年,朱熹退居书院,回到故乡教书育人,经过多年的仕途经历,他对理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治学过程中,朱熹善于融合各家学说,将不同思想的精华吸收并化为己用。然而,他对程颢、程颐兄弟所传的理学思想有着较为刻板的理解,直到晚年才通过敬和双修的理念,对他们的著作进行了重新解读。这一过程,也标志着朱熹的理学思想得到了全面成熟。

三、幼子之问与格物穷理 朱熹所创立的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最精细、最完善的道德哲学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格物和穷理两个概念。 所谓格物,是从外到内,由表及里,通过观察和体验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在掌握了事物的表象后,进一步追问,概括出普遍的客观规律。 朱熹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不变的天理,而人要达到圣人境界,必须领悟到事物背后的天理,回归天与人合一的本性。否则,人便会因欲望而偏离天道,造成混乱。 朱熹的理学思想,也体现在他与学生们的日常互动中。一次,在课堂上,朱熹看到一名妇女提着竹篮去集市,便向学生们提问:我们常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 课堂顿时陷入寂静,学生们似乎从未思考过这个简单的问题。其实,买东西这一说法在唐朝曾有解释为东坊西市的方位论。正在大家纷纷猜测时,一位十岁的小学生举手说道:如果从五行来分析,‘东西’代表木和金,而‘南北’则代表水和火。竹篮可以装木和金属,但不能装水和火,所以我们说‘买东西’。 朱熹听后大为赞赏,他以此为例告诫学生们,治学要注重细节,讲求创新,不能死记硬背,要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发现规律。

结语 朱熹的学术成就得益于他丰富的游学经验和从实际问题中总结出的新知识。他注重细节,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学问,这正是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是推动中国古代科学进步的关键之一。虽然朱熹的理学思想在历史上评价不一,但他严谨创新的治学精神无疑值得后世学子学习,并从中汲取智慧,开创新的学术天地。
网址:朱熹问学生:为何说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55245
相关内容
朱熹问学生:为何说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朱维铮:于丹根本不知《论语》为何物朱熹:理学巨匠与千年哲学的光辉孟学研究丨王岩:孟子性善说的三种解读方式及其意义——以赵岐、朱熹和伊藤仁斋为例别再冤枉了!买东西要先看买家秀,最后一张是“鲍喜顺”的脚?东西问丨宁一:中医药文化如何在东南亚“落地生根”?买房就送比亚迪Offer?近20万东北人在广西安家 南宁开发商组队北上抢客什么是宋韵美学?破题关键是一位南宋“北漂青年”东西问丨邓秀军:朱子学如何更好走向世界?【刘长焕】论王阳明与朱熹的心印契合与观照 ——以《朱子晚年定论》为考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