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合作不断,偶有破裂如同行商争锋
去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停留了四天时间,创下了他访问中国的最长纪录。这次行程似乎让外界觉得中俄关系变得很铁,但实际上,两国之间的合作还没有走到真正的结盟阶段。两国领导人在公众面前频繁会晤,举办各种会议,但背后各自的算盘依然很明确,没有放弃各自的利益,把合作看成是一种互补的贸易关系。外界有人说,中俄正朝着建立一个联盟的方向努力,但专家却普遍认为,毋宁说这不过是双方利益之上的合作,而不是结成铁杆的同盟。

俄罗斯一直在转向东方,试图减少对西方的依赖。近年来,莫斯科在经济和能源方面的政策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俄罗斯希望通过把能源出口重心转移到中国市场,来缓解因西方制裁带来的压力。中国则继续扩大在俄远东的投资,推动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但现实是双方合作的推进远远没有达到想象中的速度。尽管有合作的表象,但实际操作中,两国都在角力,彼此都在算计着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经济合作成为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如天然气、石油,是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这笔交易规模不小,超过了四千亿人民币,几乎成为俄罗斯的救命钱。年复一年,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大量资源,而中国也在不断增加能源进口,从中获益。这一关系被外界看作是双边合作的核心,但其实两国都在心照不宣地在强调,彼此的合作只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就算关系看似密切,方向错误时,双方也能随时调整。

另一方面,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上的行动也让中俄关系变得复杂。俄罗斯派出战机,日复一日地在该地区执行任务,而中国则主要通过派遣一些人道主义援助和表态支持来表达立场。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时往往是支持俄罗斯,试图帮忙挡住一些西方国家的压力。但事实上,中国没有出兵,也没有真正参与到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中。俄罗斯“着急”,但中国的考虑更多是维护自身利益,毕竟中国面对局势变化,有自己的一套应对策略。
发展合作的具体项目多半难以迅速推进。比如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双方都在说要加大合作,但实际上进展缓慢。中国企业在投资时遇到不少难题,俄罗斯方面的官员也抱怨中国的资金来得太慢,工作推进得不够快。双方的合作像在超市购物,挑挑拣拣,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但那些不划算或风险大的项目,想都不想。尤其是在远东地区的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上,问题层出不穷,交流和合作都带有各自的硬性要求和规矩。

俄罗斯对中国的看法也在逐渐变化。曾经的“铁杆兄弟”似乎慢慢变成了“合作伙伴”。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俄罗斯期待中国能多帮忙,尤其是在国际场合上表现得更明显,但中国一直保持着模糊的立场。中国强调要和平谈判,不公开支持俄罗斯,给俄罗斯留下一点不满的空间。俄罗斯自己派兵到叙利亚,也不是完全赢得了中国的支持,反而让部分人觉得中国是在“搭便车”。中国多次在联合国表示,中俄合作要讲原则,但实际是要在对自己有利的地方拿到最大利益。
在这场关系的拉锯中,普通民众的影响微乎其微。俄罗斯远东地区华人社区还算热闹,但中国去俄罗斯旅游的人多了,买点打折商品,看看俄罗斯的城市风光。年轻一代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印象,主要集中在手机应用和一些平价电商商品上,交流较少。两国民众之间的交集,不像两国领导层那样频繁,关系更多是政策和利益的体现。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持续升级,导致俄罗斯被迫把能源出口转向中国。虽然价格还在谈判中,但整体市场关系变得越来越灵活。俄罗斯用市场化的方式出售能源,中国则用多元渠道购买,双方都在尽可能减少风险。这种合作没有谁在背后指挥,只是各自按各自的需求行动。这也让双方都清楚,平时拉得再紧,真正要闹翻,随时都能反转。
终究,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不像表面那么简单。表面你可以看到一片“亲密”,实际细节里,却充满了算计、权衡。这种状态维持着,似乎也没有人非要把关系弄得多牢固;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区别“朋友”和“合作伙伴”,更像是选择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态度态度。未来会怎样,没有人能说清,双方也都明白,合作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意”,谁都在观望后续的变化。

举报/反馈
网址:中俄关系:合作不断,偶有破裂如同行商争锋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54186
相关内容
如何评价中俄关系?王毅重磅表态:中俄合作没有禁区,没有上限!中俄万字联合声明,内容亮点多多,美国破坏中俄关系的企图破产
俄方说出真实想法,中俄是不是“主从关系”,普京心中自有论断
有人唱衰中俄关系,中方大使的话很明确了,中俄缺了谁都不行
击破不实谣言,中俄关系积极改变
俄中关系:多领域合作下的高水平发展
乐观与怀疑:俄罗斯专家对俄中关系的不同认知
拿台海碰瓷中俄关系,西方理解不了中俄合作的底层逻辑,注定徒劳
正阳门下小女人:陈雪茹徐慧真关系要彻底破裂?合作关系将要中断
于中宁:如何理解中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