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乒乓球大满贯得主李晓霞接受媒体专访,终于回应了2012伦敦奥运会女单决赛中赢下丁宁,夺得奥运女单金牌的争议问题。
李晓霞称:“我特别委屈,很多网友都来骂我,骂我的话很难听,对我而言就是人身攻击。我没有办法,那个时候大家都同情弱者,如果我站出来发声,不免会有人说我装,我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一切。”
“她在场上有抵触情绪,也影响到了我,我努力让自己重新投入到比赛中,要让自己狠起来,不能输给自己。”
……
原来,在当年的那场女单决赛中,因裁判频繁判罚丁宁下蹲发球时抛球高度不够违规,这或许影响了丁宁的心态和状态,最终她输给了李晓霞。
有位球迷如此评论说:“这场球:输得憋屈,赢得不光彩,要怪就怪裁判想当主角!”
其实,这还会让人联想到另一场争议富有争议性的比赛:其中的主角之一,也是丁宁,不过,这次人们认为:丁宁成了“受益者”。
那是2015年世锦赛的女单决赛,丁宁与刘诗雯争夺冠军,在决胜局时,处于落后的丁宁突然崴了脚,她治疗后回来,本来领先的刘诗雯,此前的良好状态全无,最终输给了丁宁。丁宁从此走上了大满贯之路,可刘诗雯直到2019年,才拿到世锦赛单打冠军。
但其实,球场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而正是在无法预测的多变环境中,谁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谁就有可能是最后的胜者——如果将胜败之原因,总推到客观环境上,而不是找主观因素,这显然不是最正确的路径。
同时,作为球迷——特别是粉丝型的偶像崇拜者,不要总是想当然的起哄,更不要人为地为自己的偶像体育明星,与对手之间制造噪音和矛盾,特别是不要将自己国家的队员之间给“网络暴力”出莫须有的矛盾:比如,在丁宁与李晓霞之间,在丁宁与刘诗雯之间……这样做寿,其实是一种很LOW的粉丝行为。
而像什么“丁宁输得憋屈,李晓霞赢得不光彩”,这种说法非常值得商榷——丁宁输就算输了,其实并没有太多憋屈吧?毕竟,谁都会遇到不同尺度的裁判,真正的问题,其实仍要从丁宁的高抛发球质量上,来找问题才对!
而说李晓霞“赢得不光彩”,就更是没有道理了!——对手的表现如何,裁判的判罚怎样,并不是李晓霞所能左右,她不需要关注这些,她只要打好自己的球,争取获胜就行了,李晓霞能因此奥运夺金,是她的荣耀,何来“不光彩”之说?
同时,像当年刘诗雯与丁宁在世锦赛争夺冠军的决赛,道理也是一样:不要妄言什么“丁宁故意崴脚”的阴谋论,同样,也不要说因此大大影响了刘诗雯——如果小枣足够心理强大,她就不会受到影响;假如真要因此受到了影响,也只能说明刘诗雯的心理素质仍需要精进罢了。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球迷,特别不要因为“粉丝的偶像崇拜心理”,而人为地给我们的选手之间制造矛盾了——这样的做法,是一种令“仇者快、亲者痛”的不齿行为!【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