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高分辨压缩感知对比增强全身MRA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5-11-10 07:50

来源:磁共振成像传媒

许多动脉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及心血管疾病等均会累及全身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虽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是有创性检查、涉及X线电离辐射危害、碘对比剂过敏风险、术后多种并发症等缺点而极少运用于疾病诊断。超声检查无创,价廉,并能半定量测定血流,但它有操作者依赖性,难以提供临床医师感兴趣的血管全貌图。CT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也有电离辐射并须使用含碘对比剂,发生不良反应概率偏高,且具有肾毒性。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angiography, CE-MRA)目前已成为血管病变的主要影像检查技术,几乎可用于全身各级血管进行诊断评估。无创性、无电离辐射及钆对比剂的安全性使CE-MRA成为比DSA和CTA更理想的选择。MRI全身血管检查时,目前的技术通常需要两次注射对比剂,两次扫描经过减影后才可完成,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肾功能负荷和检查时间。多回波Dixon(multi-echo Dixon, mDixon)是一种新的水脂分离技术,与传统减影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以及更短的扫描时间,已经成功应用于下肢血管成像。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快速MRI技术,其原理是在非线性迭代重建中,利用图像结构的内在稀疏性和欠采样K空间数据重建获得逼近全采样的图像质量,从而缩短了采集时间。由于CE-MRA的数据正好符合稀疏性,K空间中心数据主要决定图像的对比,因此CS加速技术适用于CE-MRA成像。目前,国外已有CS在MRI中的报道,如心脏电影成像、时间飞跃MRA(time of flight MRA, TOF-MRA)等,与传统的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 PI)加速技术相比,无论是成像速度还是图像质量,CS均优于PI。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孔祥闯副主任技师团队尚未见国内外报道CS技术应用于全身血管成像的先例,因此尝试利用CS和mDixon技术优化全身血管成像技术,实现仅一次注射常规剂量1/2的对比剂,一次顺序扫描完成且无需减影,旨在探讨其在全身血管成像中缩短检查时间和减少对比剂用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希望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快速且实用的磁共振全身血管扫描方案,助力于提高患者耐受程度,减少运动伪影,提高工作效率。

【李景阳,富青,刘小明,等.三维高分辨压缩感知对比增强全身MRA技术的可行性研究[J].磁共振成像,2024,15(11):123-129.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24.11.019.】

(作者:李景阳,富青,刘小明,吴佳威,金腾,于群,雷子乔,孔祥闯)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可查看详细内容;关注“磁共振成像传媒”公众号与《磁共振成像》杂志共同成长!

孔祥闯 副主任技师

孔祥闯,硕士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技师。

专业特长:DR、CT、MRI、DSA成像技术及影像后处理技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外周神经成像技术。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技师专委会青年委员,武汉市医学会放射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获得成果/奖项:

1.周学军,孙建忠主编,孔祥闯副主编,MRI检查技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538千字,2019年

2.周学军,孔祥闯主编,MRI检查技术实训与学习指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千字,2020年

2.李真林,雷子乔主编,孔祥闯参编,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数字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870千字,2016年

3.李萌,樊先茂主编,孔祥闯参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3版--国家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523千字,2014年

4.隗志峰,张晨主编,孔祥闯参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训与学习指导,国家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320千字,2014年

5.余建明主编,孔祥闯参编,医学影像技术学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10千字,2014年

6.余建明,牛延涛主编,孔祥闯参编,CR、DR成像技术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211千字,2009年

7.张永学,冯敢生,谢明星主编,孔祥闯参编,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诊疗规范,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600千字,2006年

8.孔祥闯(3/8),DSA成像技术参数与疾病显示的相关性临床应用研究,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余建明,雷子乔,孔祥闯,刘永华,曾军,冯敢生,于群,杨明)

获得基金项目资助情况:主持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面上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科学研究基金等多个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等。

推荐阅读

1.基于压缩感知的心脏磁共振电影成像在左心室应变评估中可行性分析

王妮 吴琛 周运锋 谈忠孝 程亮 刘孟潇

【磁共振成像 2024年11期】

目的 探讨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的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单激发CS实时电影(single-shotCS real-time cine, RT-CS)序列及两次激发CS电影...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

2.比较CS-SEMAC、HBW和Dixon三种去金属伪影技术在脊柱金属植入术后MRI的应用价值

尹凡 章宇媚 李丙萱 徐磊 孙仪 邹月芬

【磁共振成像 2024年09期】

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结合层面编码金属伪影校正(compressedsensing-slice-encoding metal artifact correction, CS-SEMAC)技术用于脊柱金属植入物术后MRI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比较招募的35例脊柱金属植入物术...

出版日期: 2024年09月

3.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与并行采集技术在肩关节MRI中的对比研究

杨泽铖 詹艺 施楠楠 商爱 单飞 沈杰

【磁共振成像 2024年08期】

目的 通过与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 PI)对比,探讨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istedcompressed sensing, ACS)技术对肩关节MRI扫描时间和图像质量的影响,并优化扫描方案。 材料与...

出版日期: 2024年08月

4.头颈联合3D-TOF-MRA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序列的优化

袁畅 张煜堃 曹家骏 宋清伟 苗延巍

【磁共振成像 2024年04期】

目的 通过比较施加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s, AF)的并行采集(parallel imaging, PI)、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人工智能-压缩感知...

出版日期: 2024年04月

5.压缩感知联合并行采集技术的屏气 3D LAVA FLEX序列在肝脏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

方子榕 陈秋雁 叶灵 余波 陈志健

【磁共振成像 2024年02期】

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 AF)联合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基于区域增长和相位校正水脂分离技术的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

出版日期: 2024年02月

6.人工智能-压缩感知技术在颅脑3D T2-FLAIR序列采集及脑白质高信号评价中的应用

曹家骏 刘娜 钟美梦 袁畅 张煜堃 苗延巍 宋清伟

【磁共振成像 2024年02期】

目的 探究不同的基于人工智能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istedcompressed sensing, ACS)加速因子对颅脑3D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3D T2WI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 3D T2-FLAIR)序列图...

出版日期: 2024年02月

7.压缩感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李烁 王效春

【磁共振成像 2023年12期】

压缩感知(compressedsensing, CS)是一种通过对k空间进行欠采样来显著缩短图像采集时间的技术,同时采用更新的算法实现原始信号的重构,保证重建图像的质量。将CS应用于MRI中,可以加快成像速度,同时可以保证图...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

8.压缩感知联合EPI-ASL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孙美荣 苏春秋 卞红丽 赵献策 金东生 鲁珊珊

【磁共振成像 2023年11期】

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联合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 EPI)的动脉自旋标记技术(EPI-CS arterial spin labeling,EPIC-ASL)在改进脑灌注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的EPI动...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9.压缩感知技术三维MRI矢状位T2加权频率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显示距腓前韧带的价值探索

张小艳 马培旗 袁玉山 王仲秋 彭彬 张宗夕

【磁共振成像 2023年06期】

目的 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技术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MRI矢状位T2加权频率衰减反转恢复(T2 weighted imaging-spectral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T2WI-SPAIR)序列显示距腓前韧...

出版日期: 2023年06月

10.高分辨率压缩感知TOF-MRA在烟雾病分期及出血相关血管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李青 苏春秋 武鹏飞 吴伟 鲁珊珊

【磁共振成像 2023年04期】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of-fight magnetic resonanceangiography, TOF-MRA)在烟雾病(moyamoyadisease, MMD)分期及出血相关血管评估中的应用价...

出版日期: 2023年04月

编辑:江 俊

初审:张 琴

复审:王志强

终审:贺光军

版权声明

磁共振成像传媒提倡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但需取得本平台书面授权许可。欢迎转发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欢迎合理引用。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存疑,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们将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平台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欢迎点赞 收藏 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三维高分辨压缩感知对比增强全身MRA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50201

相关内容

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技术与应用研究
视频压缩技术的创新前行者:用二十年锻造精彩——对话2019年欧洲发明家大奖“终身成就奖”最终入围者玛尔塔·卡兹维茨博士
基于OFDR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
格力空调的压缩机是日本的吗?技术溯源与品质保障全解读
PWI联合MRA评价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的后循环远端无症状缺血
研究表明:长期音乐训练可增强老年人言语感知能力
八卦宅男类型分析:高端宅男作战技术研究
生态保护与食品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吴永祥副教授—黄山臭鳜鱼超高压加工与组胺检测技术研究
氮化硼纤维增强陶瓷基透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高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