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马克尔,萨塞克斯公爵夫人,最近宣布重返演艺圈的消息一经曝出,立刻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一举动,不仅吸引了公众的目光,也引发了不少评论。英国《每日邮报》专栏作家莎拉·瓦因便在文章中犀利地评论了梅根的复出演艺圈,她甚至将梅根与19世纪传奇女演员莉莉·兰特里相提并论,认为梅根这一举动可能是她离开王室后最“真实”的一步。而瓦因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梅根与哈里王子的婚姻,是否会因此产生深远的影响?
莎拉·瓦因开篇便用历史人物做对比,她提到莉莉·兰特里是19世纪80年代的知名女演员,她因与威尔士亲王(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国王)的绯闻而名声大噪。莉莉不仅以美貌和才艺获得了上流社会的青睐,还成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的肖像画模特。她的美国和英国巡演受到了极高的评价。而更为重要的是,莉莉凭借着出色的商业头脑和雄心壮志,在演艺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甚至在1882年成为了Pear’s肥皂的代言人,借助王室的关系和自己的名气,过上了奢华的生活。瓦因认为,这一切和梅根的经历极为相似——梅根也通过与王室的关系,迅速积累了名气,并准备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重返演艺圈。
本周的新闻透露,梅根将出演一部新喜剧电影《Close Personal Friends》,与莉莉·柯林斯、布丽·拉尔森和杰克·奎德等知名演员合作。在电影中,梅根饰演一个与明星夫妇互动的角色,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的是“自己”。这让我联想到经典浪漫喜剧《诺丁山》中朱莉娅·罗伯茨和休·格兰特的经典台词:“我只是一个女孩,站在男孩面前,请求他爱她。”如果梅根也能上演类似的情节,且换上“王子”的角色,想必会成为轰动一时的电影情节。瓦因认为,这部电影的拍摄对梅根来说,是一次“权力之举”,而且非常聪明。电影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如果剧本足够优秀,梅根的演技出色,这无疑能帮助她重新塑造公众形象,比之前的访谈节目、播客和电视节目更具说服力。毕竟,梅根通过这些方式并未完全打动公众。
瓦因进一步指出,这一次的决定之所以显得格外“真实”,是因为它让梅根回到了自己的根本。在遇到哈里王子之前,梅根一直是一个渴望名利的演员。短暂的王室生活过后,她最终回到了自己最初的追求——尽管这次是好莱坞主动向她伸出橄榄枝。36岁时梅根第二次走上红毯,嫁给哈里。如果她没有嫁给王子,或许她的演艺生涯会有所不同。如今,她凭借“王室附加值”重返演艺圈,仿佛重演了莉莉·兰特里的传奇。
然而,瓦因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梅根是否在嫁给哈里时,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是否她的目的就是通过婚姻获得全球知名度,进而为自己打开演艺事业的大门?虽然这一说法听起来有些过于功利,但梅根随后的行为,确实让人不免产生这样的疑虑。从她和哈里“逃离”王室的速度(婚后仅两年)来看,似乎也能看到她在这段婚姻中的某些“算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梅根不是真心对待这段婚姻,只是王室配偶的“尽职”生活,从来没有出现在她的剧本里。
那么,哈里王子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切的呢?瓦因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哈里如何看待梅根重返演艺圈?官方的说法是,哈里十分支持梅根,甚至表示他只希望梅根做让自己快乐的事。瓦因对此并不置疑,但她也调侃道,或许这其实是哈里“保命”的选择——“老婆开心,自己也开心”。然而,瓦因也不禁担心,哈里是否会感到失落。毕竟,梅根飞黄腾达,而哈里似乎还在寻找自己的定位。随着梅根的事业越来越成功,哈里的选择却越来越有限,他是否会因为缺乏自我实现而感到沮丧?此外,梅根拍电影的繁忙日程和频繁出行,是否会使得哈里逐渐成为她生活中的“备胎”?瓦因的文章提出了这种可能性,认为哈里可能最终变成梅根的“加一”伴侣,而非一个独立的主角。
特别是,哈里对军队和退伍军人的承诺依然深刻。他近期为阵亡将士纪念日写下的短文《The Bond, The Banter, The Bravery》,表达了他对“坚忍精神”的赞美,并回忆起自己在军中的生活。尽管梅根的新闻吸引了更多的眼球,但哈里显然仍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责任。他对英国军队和退伍军人的承诺,透露出一种深深的乡愁和不舍。
总体来看,莎拉·瓦因的文章犀利且富有深意。她赞扬梅根重返演艺圈是一次“真实的回归”,但同时也对这段婚姻的未来产生了疑虑。梅根就像19世纪的莉莉·兰特里,借助王室光环去实现自己的野心,而哈里似乎还在寻找失落的“英国梦”。这是否意味着夫妻俩的未来将会面临分歧?谁知道呢,但这一切无疑会成为皇室迷们热议的话题。如果你支持梅根,或是倾向于哈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