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王菲这个名字,就会联想到她洒脱不拘的性格,她不谙世事的眼神还有她空灵动听的歌声。
殊不知,若不是幼年时,她渡劫成功,我们将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声音。
这一切得从她的出生说起。
1969年8月8日,是个好日子。北京青年沟的煤矿大院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王菲。
她的父亲王佑林是煤炭工程师,母亲夏桂影是煤炭文工团的女高音,王菲算是出生在世家。
不过,15岁以前,王菲还不叫王菲,她叫夏林,因为一些特殊因素先随的母姓。
由于父亲常年要忙于工程工作,母亲经常要深入矿区演出,幼年时期的王菲只能经常寄养在邻居大妈家。
王菲4岁时,后脑勺突然长出一块核桃大小的肿块,而后引发了严重的淋巴肿大,又高烧不退,邻居把王菲送医后,父母闻讯匆匆赶来医院,看到的是一动不动地躺在病床上的女儿,只见王菲双眼紧闭,牙关紧咬,滴水难进。医生遗憾的跟他们说:“出院吧,准备后事。”
回到家后,父亲强忍着痛苦,默默的准备了一口小棺材,母亲抱着王菲号啕大哭,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女儿这么短命。就在这时候,奇迹发生了,王菲在母亲的怀抱中迷迷糊糊的醒来,后来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王菲又可以活蹦乱跳了。
或许,这只是老天爷给王菲的一场考验,度过了这个生死关,才有了后来的天后啊。
经过王菲的这场大病,父母惊觉平时对孩子疏于照顾,但夫妻俩一时半会都没法丢掉手头的工作照顾王菲,思来想去,决定把王菲送到了关系较好的姨妈家。
两年后,王菲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父母把她接回了北京上学。
只是,王菲回来没多久 ,他的父亲便留独自移民去了香港,刚刚回到父亲的怀抱,转眼又是送别。
当时王菲还太小,不明白父亲为什么执意要丢下他们,当她和母亲以及哥哥在首都机场送别父亲时,心里同时泛起了不舍和怨恨的情绪。
王菲继承了母亲的歌唱天赋,她从小就爱唱歌,在北京读中学的时候入选了央视的银河少年合唱团,并当上了班上的文艺委员。
在王菲读高二的时候,她就出版了翻唱邓丽君歌曲的作品《迷人的卡勒》。
1987年,王菲考上了厦门大学生物系,但她最终放弃了入学机会,听从父亲的建议也移民去了香港,当时的香港娱乐圈一片繁荣,王菲想要发展歌唱事业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王菲初踏入香港时,自己去报了模特培训班,当上了模特。
后来受不了模特圈的风气,便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专心发展歌唱事业。
王菲能够踏进香港娱乐圈,快速取得成绩,除了她的唱歌天赋,还有她父亲的助力。
那时的王佑林来到香港已经很多年了,也在这边有了人脉。在父亲的引荐下,王菲向著名音乐家戴思聪拜师,继续学习声乐,王若林还为王菲做主,签约了新宝艺唱片公司。
就这样,王若林为女儿在香港娱乐圈铺了路,王菲的天赋,有了父亲的助力,有了公司的扶持,简直是如鱼得水。
为了让王菲红,公司还特地请了大师为王菲取了个艺名叫王靖雯,并推出了同名专辑《王靖雯》。
不知是大师名字取得好还是王菲运气好,这张专辑一出,便达到了金唱片的销量,王菲还凭借这张专辑获得叱咤乐坛流行榜叱咤乐坛女歌手铜奖,那时的金奖是林忆莲,银奖是叶倩文。
如果说,王菲的火的是靠父亲的话,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她父亲不过就是给她铺了路,让她能够有个舞台充分展示自己大的天赋,而成功的与否,与王菲自身的能力和魅力脱不了关系。
有人评价王菲的音乐:“王菲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唱每首歌都留有余地,比如有些歌手内心明明是空的,唱情歌却唱得哭爹喊娘,让人没有共鸣,而王菲内心有很多情感,情歌却唱得云淡风轻。”
王菲之所以能成为传奇,是因为她洒脱不拘的个性和天生的音色,王菲的歌是极具个人化的,她不是那些没有内核千篇一律的歌手。
王菲的巅峰时期恐怕连他的父亲都想不到,
巅峰时期的她,香港乐坛的新人老将没人能跟她比,她的影响力遍布内地、港澳台、新加坡、日本、美国,张惠妹曾评价她:”一众明星出场,她永远是主角。“,就连黎明和张学友也甘愿做王菲忠实的听众。
2000年,王菲的唱片销量累计达到970万张,获得了粤语唱片销量之最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今,已经到了知命之年的王菲,虽然很少开演唱会,也不怎么出专辑了,但关于王菲这个乐坛传奇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她爱过的、爱她的、她的伴侣和孩子无不是令人觉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存在。她的为人作风不受世俗的框架限制,她敢爱敢恨的洒脱态度,一直被世人争议着,好听的说她洒脱不拘,难听的说她不守妇道,但那又如何,天后不在乎,正是她的不在乎,她的随性,才让她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观娱妹原创文章,多平台娱乐作者,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与你一起品味娱乐百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