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戚薇和自己“复制粘贴”的女儿小Lucky是明星中母女相处的典范。在综艺节目《拜托了冰箱》中,何炅问:“当遇到小孩一定要,你一定不给时,谁会占上风?”
戚薇的回答值得各位父母学习,“我把她当大人沟通。”
有一次戚薇穿了一件Lucky特别喜欢的裙子,不让妈妈穿走,并声称这条裙子是自己的。
于是母女便争论了起来,女儿说:“这个裙子我很喜欢,它很美。”
戚薇回答:“那我也要美啊。”
戚薇后来说到,我不要这样安慰她,这个东西是我的,你没有理由,因为你年纪小就有道理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的东西,谁也不应该惯你这个坏毛病。
这样的教育理念,既让女儿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也给女儿立好了规矩,更能让孩子乐于和父母沟通。
随着孩子一天天增长,你可能会觉得:每天都和孩子说话,但感觉他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和我说。有时,甚至我问一句他答一句,聊着聊着就把天聊“死”了。那么,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敞开心扉做朋友呢?
说话≠聊天
一些家长朋友可能会了解过有关上下学路上和孩子聊天的好处,便把其当做一种固定流程,每天严格执行。
然而,我们并不能确定,你一定是做到和孩子聊天了。因为说话不等于聊天,聊天看似很随便,却是具有温度的,它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重要纽扣。如果一个人只是出于程式化似的与人交谈,那恐怕无法称之为合格的聊天。
和孩子交流,一定是要真情实感、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迫的、抱有功利心的。
聊天是平等的
我们更要明白,和孩子之间聊天是为了增进亲子关系,并不是给你提供一个教训孩子的场景。
如今本就快节奏的生活,成年人把主要精力投入在事业上,下班后还要刷刷手机、看看直播、买买东西,留给孩子的时间进一步被压缩。在这个基础上,还试图要达到“教育目的”,对孩子进行说教甚至斥责。
聊天,应该是彼此平等的场景,不应该和孩子有“上下级”之分,更不应该加入训斥、说教的功能。如果那样的话,孩子会无法分辨什么时候该严肃,什么时候该轻松,也不会对我们产生信任和依赖。
永远不要和别人的孩子比较
在有的父母眼里,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是一种“激励”、一种“鞭挞”。殊不知,这种方式只会一次又一次伤害孩子,让孩子关闭自己的心门。
孩子和成年人一样,也有自尊心,更需要自己所爱之人的支持。作为父母,我们可能常常看到孩子不如别人的地方,但请记住,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他有缺点,亦有优点。你不要让他去学别人家的孩子,而要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敷衍的对话不如不谈
有时,我会注意的一些父母不太重视和孩子的对话。比如孩子兴致勃勃描述一件事时,父母可能专注于手机上的内容,或者干其他事情,嘴上敷衍几句:这样啊,好,不错,哦,是吗……
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就是“傻瓜”,他们听得出你是在敷衍他们。如果你真的手头很忙,就跟孩子说“我先做完这件事然后慢慢听你说”,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可以用假装的关心骗过孩子的眼睛。
你要选择相信孩子
良好对话的基础是什么?是信任。我们不可能对自己不信任的人还敞开心扉,孩子也是如此。一些父母不顾及孩子隐私,凡事都要插手;又或者以自己的主观判断为依据,从来不听孩子的解释。
这样的关系下,孩子对你透露的心事会越来越少。因为他知道你不会听他的解释,更不会尊重他的秘密,干嘛还要把你当好朋友呢?
不要总是翻旧账
有时,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家长会苦口婆心(絮絮叨叨)教育孩子。切记,即便孩子做错了,也不要反反复复说,讲道理立规矩都要说到点上,不要总是翻旧账,那对孩子的进步毫无用处。
学会接受现实
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或者没有按照自己说的去做时,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这种失落和愤怒,源于我们对无力掌控的事物的恐惧。
和孩子交流时,要提醒自己接受孩子不断长大、不断拥有自主意识的现实。就像我们的自己生活,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按照我们所想的进行。把自己的期望降低一点,学会接纳不同的结果,这样才能和孩子平心静气聊天。
学会像朋友一样对话
有些家长会郁闷:明明我讲的道理很清楚了,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为什么他就是不理解我的苦心呢?
我们换一种立场想想:你最好的朋友,会经常和你讲大道理吗?不会吧,他们往往容易与你共情,然后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帮助你分析,让你想通这件事情。
孩子也是一样的。没有人愿意主动被说教,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也很难说服一个正在钻牛角尖的人。如果你想帮助孩子,不妨以好朋友的姿态和他聊一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来告诉孩子利弊,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