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赛力斯,最大中国车企IPO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5-11-07 17:44
“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选择。”

“一生也许很漫长,但关键时刻往往只有几步。”

这两句话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成功背后,总有着深刻的战略决策和明智的选择。

作为首家A+H豪华新能源车企,赛力斯的上市,不仅仅标志着其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成功,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一环。

从默默无闻,到创造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赛力斯的成功是无数次战略选择中做出正确决策的结果,也是用4年时间创下如此奇迹的解谜密码。

然而,也不止于此——赛力斯的成功,除了自身与伙伴的努力,还在它选择了当下这个最好的时代,也把自身打造成为这个时代里高科技制造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的模式之一,这可能是它除了对于汽车产业之外,对整个社会更大的贡献。

                    ——导语

01

IPO奇迹与待解之谜

11月4日,赛力斯上市前夜,我来到了山城重庆,选择在两江新区一家离赛力斯总部不远的酒店住下。这家五星级酒店的停车场,几乎有一半车位都停着问界系列的SUV,其中最醒目又最多的,自然是赛力斯的明星产品问界M9。

很多人都钟爱问界M9,在国内哪一座城市都是。但如同这家酒店地下停车场里的盛景,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足见重庆人尤其对自己城市的这座车企感到自豪和钟爱。

令我略微遗憾的是,我本想捕捉一些这家植根西部的明星车企在上市前的独家信息。到了后,却发现我认识的几乎所有赛力斯人,都赶往了香港;即或在重庆,也在为这个重要的时刻做准备而无暇分身。

但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知道我为此目的而来的重庆本地朋友,都在热议这个话题。

对于赛力斯人的忙碌,我也能理解,他们正在为即将见证历史而积极准备,但包括我在内,都没有想到11月5日迎来的H股上市能创下如此辉煌的记录——

作为首家A+H豪华新能源车企,赛力斯的上市标志着其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成功。而这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突破,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一环。可以想见,这次成功的IPO,是赛力斯挥师海外最好的背书,是其下一步在海外市场有更大作为的起点。

图片

含金量更高的是,赛力斯成为了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其实,我觉得这个计算口径实在是有些谦虚。因为事实上,身处于“从燃油车向电动化,从电动化向智能网联化”的大时代里,又有哪家车企没有向新能源方向探索?而它们(包括传统车企的新能源部门),实现盈利的又是如此凤毛麟角。

但毫无疑问,这一成就的背后,正是赛力斯无懈可击的市场嗅觉,以及一系列决定命运的合作。

赛力斯的上市成功,归根结底不是偶然、不是巧合,它是一场“严格按照战略选择前进”的“必然的奇迹”,从更大意义上说,也是一次对中国高科技制造业实力的自我验证。因为,它不仅是2025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车企IPO,更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

数据显示,赛力斯的营业收入在2024年达到了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达到了26.21%。

曾经有一个阶段,赛力斯的问界大卖,但资本损益表上是亏损,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赛力斯的辉煌不具有长期性,有人更斥之为亏本赚吆喝……但事实证明,当建立生态链、研发前沿技术的高昂成本被巨大的销量摊薄后,赛力斯留下的是更深厚的底蕴,同时证明了自己能盈利而且能很快盈利的惊人实力。

这些数据不是照亮天空的烟花,而是实际反映了赛力斯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因为敢于投入,才有盈利的这一天。又因为丰厚的利润,从而能保持持续的高投入,赛力斯的良性发展闭环已然形成。这次H股上市的融资,同样将有相当比例投入高压强的研发。

然而,这一切并非一蹴而就。从一家相对知名度较低的汽车制造商,迅速跨越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这一跨越到底背后藏着怎样的战略密钥?赛力斯的成功,是否仅仅是机遇的垂青,还是有着深厚的战略积淀和独特的商业智慧?

02

勇敢的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赛力斯的成功并非孤立的企业奇迹,它的背后是中国高科技制造业整体崛起的缩影。要解开赛力斯成功的密码,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做对了选择。

赛力斯通过与华为、宁德时代等全球领先的技术巨头的深度合作,成功打造出了强大的竞争壁垒,而这种合作所带来的“1+2+N”模式,恰恰是赛力斯快速崛起的根本所在。

但是,这种解读只是最表层的、最浓缩的。

有人喜欢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不假。但我倒觉得,赛力斯的成功,不但是选择的胜利,是“勇敢的为自己的选择买单”的长期主义的胜利。

在我看来,善于选择的赛力斯,不仅仅是善于选择,还有一系列重要的特质。

选择了就不轻易动摇,是赛力斯的特点。

很多人都知道,在核心技术方面,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至关重要。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在通信技术、辅助驾驶、智能生态方面给予了赛力斯良多帮助,这无需多言。

我更认为,华为在技术、市场上对赛力斯的支持巨大,但赛力斯“打铁先要自身硬”,它的成功,最终还要归结为——除了技术之外,赛力斯用最短的时间、高效的决策效率、对伙伴的充分信任、始终以我为主的打法,将融合来的先进技术转化为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和伙伴一起成功实现了技术制胜+品牌复利的跨越式提升。

汽车的智能化是个大赛道,在这其中,有许多种技术路线、许多的独立供应商、许多种可以“走到罗马”的路径。但是,也正因为路径众多,很多车企往往在选择中迷失,也有许多车企为了追求效率而更热衷于做供应链整合。

而赛力斯的成功在于,不但选择了主技术栈就不动摇,而且还深入和all in其中,在诸多关键的技术栈上“长出了”自研的果实——如自主创新打造的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以“智能安全、多元动力、百变空间、智慧引领”为核心特征,率先实现了超增、纯电、超混三种新能源动力形式的兼容,是全球首个全栈式多动力兼容平台……以及赛力斯超级增程、赛力斯智能安全等一系列技术子平台。特别是在制造端的赛力斯超级工厂,这一体系是赛力斯最终把理念变成实打实的产品的平台,更是赛力斯长期主义的体现。

善于利用资源,身段灵活又坚定,是赛力斯式选择的又一特点。

在传统汽车模式下,供应商和企业的关系已经固化,既有深度合作的一面,又有各自为战的缺陷。因此,进入新能源时代,许多新的合作模式兴起,但因为没有经过足够的商业验证,无意提升了车企的决策成本。

赛力斯从“智选车模式”的早期参与者,到成为鸿蒙智行的明星,同时又是引望的深度投资者,看上去颇为复杂。但思路其实很简单——从结果上看,赛力斯与合作伙伴在技术合作上的方式更多元了。

图片

在赋能方式上,赛力斯可以从合作中,为自身的整车生态获得支撑平台、系统部件、智能模块,也可以为问界这样的明星产品,获得“整车品牌合作框架下”的汽车方案上线与落地。

在技术共创上,从点对点的技术供货,变成与伙伴进行战略级的联合产品开发、品牌、平台共建。

这一切的一切,反映的是赛力斯“交朋友,找伙伴”的能力——更是其在技术整合和跨界合作上的深远布局。通过这些模式的组合,赛力斯不仅与伙伴共享技术优势,还实现与己方阵营中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合作伙伴的共赢。在这个过程中,赛力斯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消费者”,而是站在了生态位的最前沿。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是,赛力斯的成功是要被“造出来的”,这就需要无数伙伴的参与。

赛力斯的压舱石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智慧重塑豪华,安全是最大的豪华”的理念,有人认为是诸多有份量的合作伙伴的背书……这些观点都没有错,都从某个维度上解释了赛力斯的成功。

但笔者认为,作为高科技制造业的新星,“高科技”是前提,“制造”才是根基——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超级工厂,是赛力斯一切努力可以快速变现的压舱石。

所谓的“超级工厂”,在我看来,不仅有“超级效率”、“智能技术”、“工业互联网”等要素,重要的还有“超级伙伴”们一起搭建的生态链。

图片

汽车的供应链整合是个大话题,但赛力斯选择的是从供应链发展成生态链。

两字之差,区别很大。供应链上链接的供应商,生态链上链接的是生态伙伴,后者的紧密度远超前者。

赛力斯一方面简化供应链,比如在重庆基地,赛力斯将其一级供应商数量从300家缩减至约100家,其中20余家为世界级供应商。

另一方面,赛力斯又升级供应链,它采取了垂直整合的方式,快速构建了全球领先的生产制造体系。通过与宁德时代、延锋、文灿等世界级供应商的紧密合作,赛力斯将全球最先进的电池、辅助一体化压铸及智能制造技术引入到生产线,形成了一条效率高、技术先进的产业链。

以宁德时代为例,这家电池龙头以“厂中厂”模式入驻,两条CTP 2.0高端电池包产线投产于赛力斯的厂区,这种超规格待遇是一般车企无法获得的。而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在这种类型的合作中,赛力斯为宁德时代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外,还提供了厂区布局、同步量产平台、整车厂深度配合等条件。

而这种极具诚意的合作的成果,使得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也赞叹:“问界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配上宁德时代专属设计并制造的高端电池,正如好马配好鞍”。  

图片

事实上,在这里我要提出赛力斯在与伙伴合作中的第四个、也是比较隐性,但至关重要的要素——人性化和同理心。

清末巨商胡雪岩常说:“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意思是说,做生意要有同理心。

已经在行业深耕40年的张兴海,就有这种敏感的同理心。

当年,当赛力斯的前身还在寻找整车制造的“准生证”时,一家国营车企正希望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将其微车生产线外包。有一些很有实力的重庆企业在接触后都感到头疼,因为这次合作要背两个包袱——一是该业务此前的近亿亏损,二是对方要求接手不在重庆的第一条产线。

在诸多人还在讲条件、算成本的时候,张兴海带着巨资赶到这家车企,一口气接下了这两个条件,这就是赛力斯的前身小康崛起的由来。

如果没有这一跃,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小康,而没有小康的基础,赛力斯也很难在不到五年内从第一款合作车型下线,到第四年就创造全球最大的车企IPO。

所以我想说,真诚与替伙伴的切身利益着想,才是张兴海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赛力斯为何一路走来,在和方方面面的合伙合作中都得求得“最大公约数”的原因,也才是赛力斯通过这种“厂中厂”的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共同设计、同步生产,既提升了产品质量,又缩短了生产周期的底层原因。

因为赛力斯永远有一颗替伙伴考虑的真诚的心。

03

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明天

赛力斯如何“选择伙伴”,我们已经在前文中谈透;时代如何选择赛力斯,是接下来的话题。

赛力斯的成功,折射出的是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未来——作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中国的工业产值占据全球的30%左右,而在汽车产业方面,中国自2009年以来便一直是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已达3016万辆,预计2024年将继续增长,产销量突破3100万辆,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图片

然而,仅仅依靠产量的优势,并不足以保证中国汽车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赛力斯的今天,恰恰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合作和创新,打破传统的竞争格局,实现跨越式发展。

可以说,从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并保持至今,这个记录已经很难被打破。

赛力斯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成为全球汽车智能网联化发展的创新策源地,更是如张兴海在上市仪式上所说的——赛力斯正深度探索“人工智能+”移动智能体的产业化应用落地,将产品打造为有情感、更智慧、更安全、可信赖的移动智能体和生活伙伴,推动公司向技术科技型企业转型。

在这里我要加一个前提,就是赛力斯的成功要加一个前提,那就是“在中国”。

我们经常谈到一个词,叫“链主”,其实这个词不难理解,就是一个生态链体系的主导者。

赛力斯就是一个典型的链主,是整合了智能技术、超级制造、超级增程、智能安全等多个独立子技术平台的产物,但这种产物可能,甚至是只可能在中国产生——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ISIC)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配套设施和产业链条的超级完整性,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而赛力斯所走的“垂直整合”模式,正是这一优势的体现。

从更高维度来说,汽车智能网联化的大趋势,意味着汽车不再是机械产品,而是“机电+智能”的复合体。

环顾国际,美国和中国同为人工智能的全球创新策源地,但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已经出现了一些结构性问题,产能更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欧洲、日本的传统车企倒是仍然有勃勃生气,但欧洲、日本都没有世界级的人工智能企业,更不要说创新策源地。

从全球工业的大格局来说,一个国家要孕育超级强大的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车企,就既要是人工智能的全球创新策源地,又要是高科技制造、产业链完整的超级工厂的建设地,所以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多在中国,赛力斯正是其中佼佼者。

这就是赛力斯昭示的时代价值,中国的工业体系、中国的科技能力,都为赛力斯及其他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这种模式,中国企业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越来越有利的竞争位置。

赛力斯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还成功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整合,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链主”。这一成功模式,也为中国高科技制造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可以想见,在“链主模式”的启发下,一大批既能深度整合资源,又能快速实现技术转移和迭代,同时依托产量实现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新链”将在中国勃兴崛起。中国不仅不会仅仅有一个汽车产业的全球最大IPO,还会有千行百业的全球最大IPO——这才是,也应该是中国高科技制造业明天的样子。

作者|胡喆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详解赛力斯,最大中国车企IPO是如何炼成的?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35932

相关内容

赛力斯张兴海,为何选择此时赴港IPO?
京东物流启动IPO,背后金主火了!张磊和他的高瓴帝国,是如何炼成的?
赛力斯张兴海,最宠用户的车企掌门人
中国十大著名企业家 各行业知名企业家盘点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企业家→买购网
IPO被“喊停”,毫末智行如何继续前行?
孙飘扬,中国最富“药神”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互联网十大杰出人物 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人物 中国十大互联网企业家→买购网
2021年中国十大著名企业家 国内最成功的企业家 中国知名企业家盘点
自动驾驶赛道接力IPO,佑驾创新是下一个实力派?
中国十大现役赛车手 中国现役赛车运动员排行榜 中国著名赛车手有哪些→榜中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