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走亲访友“三要三不要”,这是礼仪也是老传统

发布时间:2025-11-07 13:36

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俗称“新年”“过年”“过大年”,这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大的一个节日,它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虽然节假日才短短几天的时间,但在民间也只有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才算正式结束。

合家团圆喜庆新年之际,走亲访友是很正常的事,这也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亲戚朋友之间交流感情的一种活动。一般情况下,走亲访友的时间就是正月初二开始直到元宵节。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

走亲戚的第一站就是回娘家,毕竟父母是人之源人之根,一般正月初二去娘家拜完年,下面就是按自己或亲友的时间安排而定了,或是姥姥家、姑姑家等等及别的亲友。农村新年走亲戚有句顺口溜叫“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可见,走亲戚的第一站多是女人回娘家。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也是一种礼仪。

走亲访友是一种亲情的慰问,也是彼此的感情交流,毕竟平时人们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很少有机会在一起,而过了元宵节又要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去。但春节走亲访友也是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的,老人们说,春节走亲访友有“三要三不要”,具体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要提前通知,不要冒然前往

春节走亲访友不同于平常或其它节目日,只要不是年龄特大而行动不便的老人,是都要走亲访友的。春节走动的目的就是慰问和交流,也不可能像平常一样放下礼物聊两句就走,一般春节是都会在亲友家吃过饭再走的,因此,也大多是中午走亲戚。

如果不提前打招呼,主人家一点准备都没有,或主人家也去走亲戚不在家,自己见不到人为难是小事,如果再打电话把主人招呼回来,主人也许会为难该不该留你吃饭或该给你准备什么东西,自己为难了,主家也为难了,同时也显得我们不懂事了。因此,春节走亲访友要提前通知,不要冒然前往。

二、要带寓意好的礼物,不要带临期食品

春节走亲访友带礼物是不可少的,虽然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不缺吃不缺穿,但礼物也是一种礼节,如果两手空空,表面主人家不说什,心里肯定不舒服,同时也会认为自己不懂事。

春节造访不但要带礼物,而且主人家如有长辈另起炉灶吃饭的,还要为长辈单独准备一份礼物。但这份礼物不需要特别准备,就算是一箱牛奶,哪怕是一两斤饼干也能说得过去,毕竟是新年,老人压根就不会在乎你送的是什么礼物,有这份心意就够了。

但春节要带寓意好的礼物,不要带一些寓意不好的东西,比如梨这种水果,虽然甘甜可口,鲜美多汁,又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很受人欢迎。但中国人也有语言上纳喜纳吉的禁忌,人们多喜欢用谐音来判断,“梨”和“离”发音类似,因此,在阖家团圆的新年里,梨是不能送礼的。

另外在过年的时候,吃梨也是有讲究的,要把梨放在盘子里,让客人一个一个拿着吃,千万不能将盘子里的梨一个一个分给客人,这寓意着“分离”,在过年时是很不吉祥的。

再有临期食品是千万不要带的,临期食品就是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春节客人多,一般家庭都会有很多礼物存放,吃又吃不完,如果再有临期食品在其中,很有可能存放过期。尤其老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如果因吃了过期食品而受到危害,自己也有责任,最终一片好心弄个害己害人的结局。

三、要见面问好说吉利话,不要随心所欲乱喷一气

人们常说“春节大拜年”,讲究的是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春节走亲访友就是为了祝福对方。因此,见面要为长辈鞠躬向同辈握手问好,这是新年的礼仪也是传统的礼俗。

在我国新年礼俗中有着很多的讲究,如果随心所欲胡乱喷扯也是一种忌讳,尤其死人了,什么什么坏了要尽量避免,这会让主人家感到晦气。尤其今年疫情危害了不少人,这也许会成为多数人的话题,但切忌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在老人们心中,新年新气象,好的言词会带来一年的顺利,不吉利的话语会带来一些晦气。虽然一句话不可能阻止运气,但这也是我国纳吉习俗和的一部分。

春节走亲访友是一种礼仪也是老传统,这“三要三不要”一定要谨记,不要因为一时疏忽或过分,而让亲朋好友感觉不舒服或对自己产生误解,希望大家快快乐乐的过个好年!

网址:春节走亲访友“三要三不要”,这是礼仪也是老传统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35219

相关内容

春节走亲访友“三要三不要”,这是礼仪也是老传统
春节为什么要走亲戚?过年为什么要走亲戚?
过年走亲戚怎么送礼 有什么习俗讲究 春节走亲访友注意与禁忌
亲家相处,登门拜访做好这三点就够了,这是基本礼仪,很重要!
春节话年俗之“正月初三,走亲戚”
春节为什么要走亲戚
中式传统婚礼习俗详解:从三书六礼到拜堂仪式
中国传统婚礼的礼仪习俗
齐鲁大地:礼仪之乡山东“女婿”的传统习俗
走亲戚 维系社会关系的春节风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