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文化研究简史:...

发布时间:2025-11-04 20:54

《粉丝文化研究简史:历史脉络、理论梳理与趋势探析》——杨思宇;刘鸣筝

节选:

粉丝社群的构建

粉丝认同是粉丝文化的一个关键维度。认同是粉丝聚合的前提,是粉丝消费和文化参与的基石,是粉丝社群凝聚力的源泉。

粉丝在网络空间中有意识地建构新身份,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和相应的人际关系。借由“个体某些明确的、标识性的自我特征,以及对自我特性的确认”,形成身份认同。网络粉丝社群中的身份认同机制,如属性、行话、前缀等,可以帮助社群成员辨识出谁是社群的一员,也可以帮助游离在社群之外的粉丝寻找到粉丝社群,从而扩大社群的规模。

对于粉丝群体来说,对被粉对象的所有认知和群体中发生的一切粉丝行为都是集体的共同记忆,这些集体记忆通过传授、保存和维持形成群体的“文化血缘”和“共有价值”,能够强化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念,提升群体凝聚力,加强粉丝对被粉对象的忠诚度。

身份认同是长期积累和建构的结果,这种认同需要通过不断的再生产和与外界冲击碰撞来确认和加强。一旦建立就很难瓦解。

粉丝冲突

社交媒体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带来了“观点的自由市场”,网民拥有更加自由的言论表达空间。然而在粉丝群体这里却并非如此。群体内部“沉默的螺旋”,各群体之间“敌我对立”和群体外“观点绑架”现象十分严重。

在粉丝群体中,十分盛行“少数服从多数”,偶有粉丝提出不同意见便会遭到围攻,久而久之,提出异议的人越来越少。当不同粉丝群体相遇,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使他们难以客观公正地看待“我方”和“敌方”。很容易发生“勒温场论”所描述的现象:是敌方的,便是坏的;是己方的,便是好的。

当群体冲突发生时,粉丝难以保持正常的情绪调节能力,易在激动、愤怒、亢奋状态下跟随大多数人做出反常行为。当大众发表对于偶像的负面评价时,粉丝出于对自家偶像的维护,往往采用回怼、劝删、辱骂、群起而攻之的做法,绑架大众的舆论观点。不仅导致双方矛盾激化,也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

粉丝经济

在消费社会语境下,粉丝的集体动员行为和惊人的消费能力极大推动了娱乐产业的发展,粉丝被视作潜力巨大的目标市场,其消费能力不断被经纪公司和品牌商家发掘和刺激,于是衍生出无数消费内容与商业契机,进而形成一种新兴的“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骨子里是一种偶像营销,最大特点在于善用粉丝爱屋及乌的心理,并以此作为纽带,跟粉丝建立友好的情感沟通,将粉丝对偶像的情感转移到产品与品牌之上。资本、明星和粉丝建构了环环相扣的生态圈,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网址:《粉丝文化研究简史:...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8248

相关内容

粉丝文化研究
粉丝文化及其传播研究
中国明星的粉丝文化研究
【学术观点】郑熙青:学术粉丝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自粉丝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挑战
粉丝文化视域下的粉都明星研究——日本漫画《海贼王》网络粉丝群个案研究
虚拟偶像粉丝文化研究
粉丝文化亟须深入研究与正确引导
认同与表演: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研究
传播学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研究.pdf
粉丝文化视角下的“带货网红”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