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我在敦煌拍壁画 十万照片一张图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亢兆宁 宋芳科 邵江梅 赵志富 冯睿栋 王星懿
当莫高窟第285窟的圣境通过VR技术幻境般出现在人们眼前,当《我在敦煌画壁画》成为一款有趣的体验游戏,数字敦煌带来的改变正在为我们更好讲述敦煌故事提供更多可能。而数字敦煌的初始,是数以万计照片聚沙成塔,形成庞大的数字资源库。

敦煌研究院研究数字敦煌资深摄影师乔兆福和同事就在敦煌拍壁画,留下千年壁画色彩,汇聚数字洞窟资料。
10月3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敦煌研究院,采访了在莫高窟拍壁画的摄影师乔兆福。
莫高窟第44窟是正在进行数字化保护的石窟,乔兆福和团队负责数字图像采集。
第44窟是莫高窟盛唐时期的代表石窟,以其精美的伎乐飞天壁画而闻名,展现了唐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性形象,而第44窟飞天尤以动态优美,色彩绚丽著称,是盛唐飞天经典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其飞天描绘线条流畅,充满动感,有“吴带当风”的绘画风格。部分飞天手持琵琶、箜篌、横笛、排箫、腰鼓等,乐器丰富,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将第44窟以数字化的形式保护起来,拍照是基础。通过特制的图像采集仪器,莫高窟洞窟采集实现了自动化,但有些角落还是要人工辅助,方能达到更好的状态,采集到更需要的画面。
第44窟需要采集的壁画面积为347.9平米,预计要拍摄5万张照片,但是随着项目的推进,乔兆福认为5万张远远不够,需要10万张才能为整窟三维重建提供扎实的原始数据支撑。

乔兆福表示,第44窟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顶,有中心龛柱。柱东向面开一龛,南、北壁各开二龛,窟型复杂,安装设备拍摄难度大,角度也不好选,后期拼接难度也相应大,需要更多的图片来支撑。
随着莫高窟数字化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一些大的、布局规整的洞窟已经完成数字化采集。越到后面,洞窟采集难度越来大,摄影师们要面对狭小、复杂环境拍摄的考验,前期准备和方案更要精益求精,以确保窟内文物安全。
乔兆福介绍,随着数字采集技术成熟和标准化实施,莫高窟壁画采集无论是哪一位摄影师,都能达到统一的标准。对于壁画采集来说,不是摄影师的艺术炫技,而是最真实的本真呈现,统一标准就是最好的保护。每一张拍摄的图片他们都会逐一辨别,确保图片零误差,不给保护遗憾。
相信不久的将来,莫高窟第44窟的飞天将通过数字化保护和复原,在新的空间里起舞,撒下来自盛唐的吉祥花雨。

而对乔兆福来说,这是他拍摄保护的又一个洞窟。
“我常说,作为摄影师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最幸运的,能守护在艺术圣殿,拍下一张张留住历史的照片。”乔兆福如是说,也是这份感怀于心的虔诚和幸运,让他更加努力的干好每个细节的工作,为莫高窟保护增砖添瓦。
在敦煌还有很多像乔兆福一样拍壁画的人,他们的力量汇聚一起成为数字敦煌的海量图片。


网址: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我在敦煌拍壁画 十万照片一张图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7535
相关内容
敦煌壁画里的植物吴湖山画家:敦煌壁画守护者 国画升值未来可期
吴湖山画家:敦煌壁画之光 照亮国画艺术新征程 走进人民大会堂
年轻舞姿跳“活”敦煌壁画(文化中国行)
敦煌舞“走出”千年壁画
法喜充满~梁明星的敦煌壁画临摹图
吴湖山画家:从敦煌壁画到人民大会堂 书写国画艺术传奇
《敦煌壁画艺术赏析》图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略谈敦煌壁画中的人物线描特质
“活的敦煌壁画”西安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