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于丹之后,又一国学大师上节目时“露馅”,因一首古诗打回原形

发布时间:2025-10-28 17:38

近些年,汉服成为了国内的一股热潮。根据一些相关机构的分析,今年我国汉服市场可能会迎来大爆发,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00亿元。而汉服的流行,其背后反映的是传统文化和国学的复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纳和认同传统文化,这无疑体现了国家文化的自信与进步。

汉服的流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与早前“国学热”密不可分。几年前,甚至一些民间私塾也开始开办,专门为学龄前的孩子们传授国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传统中华美德。如今,国学已成为了经济文化领域中的一片新蓝海。

国内国学热的兴起,离不开一位叫于丹的大师。大多数人对于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积极传播古典文化的布道者。从2006年起,于丹就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设了自己的《论语》讲座。这一讲座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对儒家文化的广泛关注和推崇。

在成功推出《论语》讲座之后,于丹还继续在《百家讲坛》上开设了《庄子》讲座,将道家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了更广泛的观众。于丹的这些国学讲座,让国学热彻底在国内兴起。

于丹无疑是一位真正的国学大师,但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一些水分较大的假大师也开始涌现出来。今天要讲的这位所谓的“国学大师”便是其中之一,她曾号称自己是国学大家,却因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悯农》而暴露了她的学识漏洞。这位女士是谁?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继续往下看。

她叫蒙曼,1975年出生于河北承德。蒙曼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里有浓厚的书香气氛,蒙曼从小便爱上了阅读。她的父母也很支持她的兴趣,经常为她买书。然而,爱好如果过于沉迷,反而可能变成负担。为了看书,蒙曼甚至曾经逃课不做作业。最终,父母与她约定了一些规则,蒙曼才重新回到了正常的学习轨道。

蒙曼最喜欢的书是历史文化类的书籍,她通过阅读积累了丰厚的学识,为她的学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高考时,蒙曼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后来又成为了北京大学的博士。

蒙曼真正成名,是通过央视的《百家讲坛》这个平台。她第一次出现在节目中时,以其年轻的面貌和流利的表达打动了观众。特别是她讲的“武则天系列”,她作为女性讲述女性历史,既贴切又有趣。加上她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流畅的讲解方式,迅速征服了全国观众,甚至有人将她视为“第二个于丹”。

成名之后,蒙曼频繁接到节目邀请,还参加了后来非常受欢迎的节目《中华诗词大会》,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国学女大师”。然而,正是在《中华诗词大会》中,蒙曼的一次失误让她陷入了争议。

那是在《诗词大会》第五季的录制现场,当时选手提到了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这首经典诗歌。作为点评嘉宾,蒙曼对这首诗的典故和背景进行了详细解释,结果却因为一段错误的讲解陷入了风波。

她在解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话时,把诗歌的时间误解为春耕时节。这个错误实际上是个常识性错误,甚至连小学生都不会犯,因为“汗滴禾下土”显然描述的是炎热的夏天,而不是春天。如果真是在春耕时节,农民不可能在田里汗流浃背。

这段错误的解释引发了不少观众的质疑,甚至有人现场要求她下台。幸好当时其他评委及时圆场,这个事件才没有进一步发酵。

当然,这个错误也可以理解为蒙曼的一时口误。但作为一位国学大师,连《悯农》这种常识性的唐诗也能讲错,实在是有些难以接受。实际上,于丹也曾有过类似的尴尬。2012年,她受邀参加北京大学的一个昆曲讲座。那个讲座汇聚了许多昆曲界的国宝级大师。当这些年长的昆曲大师们表演完后,于丹上台总结时,不小心将昆曲的“曲牌”说成了“品牌”,引起了在场的北大学子和昆曲爱好者的强烈反应,甚至有观众起哄要求她下台,最终她在一片嘘声中尴尬离场。

如今,不管是于丹还是蒙曼,两人已经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虽然她们曾犯过一些常识性错误,显得有些失范,但不得不承认,在早期推动国学热潮方面,她们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网址:继于丹之后,又一国学大师上节目时“露馅”,因一首古诗打回原形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6918

相关内容

国学大师蒙曼,实力到底怎样?诗词大会上为何被一首唐诗打回原形
于丹真的是因为一句古语,而被迫走下神坛?原因远不仅如此
皇后写了一首诗,随即被皇帝下狱,只因大臣说诗中有一人名
诗词大会上,北师大教授康震临场发挥,一首七绝将自己打下神坛
曾是风光国学大师,后被北大学生轰下台,54岁的于丹为何跌落神坛
参加春晚一夜成名的金靖被“打回原形”,不可能成为下一个宋丹丹
从国学大师到万人唾弃,被北大学子轰下台的于丹,到底怎么了?
他原打算进入中科院,却因一首献给玄奘法师的歌曲,成了音乐诗人
甄子丹大儿子与继母汪诗诗同庆生日,外形似姐弟,关系越发亲近!
黄圣依疑似与富商老公婚变!七夕发藏头诗露馅 – 潮品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