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的精神遗产与当代价值”——纪念夏衍先生诞辰125周年座谈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27 22:48

在夏衍先生诞辰125周年的金秋十月,“夏衍的精神遗产与当代价值——纪念夏衍先生诞辰125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正如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所说:“在夏衍先生曾经工作过的这个院子里、在他曾经出入过的这个大厅里,举行纪念夏衍先生诞辰125周年座谈会,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今年,是“左联”成立95周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时也是夏衍诞辰125周年和逝世30周年。夏衍的一生与20世纪各个重大历史时间节点交织在一起。他历经风雨,却始终以笔为剑、以心为灯,用戏剧、电影和小说等艺术形式为中国文艺的觉醒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协领导与夏衍先生的孙女沈芸(中)在爱神花园合影

夏衍是上海文艺事业的深耕者,也是上海作协的奠基人。座谈会伊始,夏衍先生的孙女、作家、研究员沈芸回忆起祖父在作协办公的种种情形,看着这里的爱神花园、旋转楼梯和历任作协主席的相片,不由触景生情,感念万千。她表示,祖父的朋友圈里,上海的老友是最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有着永不失联的深情厚谊:“上海之于夏衍,如同绍兴之于鲁迅,北平之于老舍。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及多重价值,仍然意义非凡。对于如烟往事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渐行渐远,一种是历久弥新,我更愿意相信后者。”

会上,中国电影基金会向与会嘉宾赠送了新版《夏衍剧作十种》。该书出版方、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表示,夏衍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剧作家,以及左翼文艺的重要领导人和组织者,他的文化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当代出版者而言,对大师最好的纪念就是让其作品抵达更新、更广泛的人群。他介绍说,新版《夏衍剧作十种》赋予了夏衍经典作品一些附加值,比如夏衍本身的创作,以及相关专家提供的扩展阅读资料,600多条注释和300多幅珍贵的照片。其中一些照片是第一次在公众视野出现,对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时代脉络和文化内涵有巨大帮助。

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话剧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夏衍剧作十种》的文献整理者杨乐介绍了该书的编纂情况。首先是在版本选择上进行了精心考量,如《戏剧春秋》选择了重庆时期的版本,这个版本和戏剧出版社的版本有一些不同;又如现在通用的《憩园》版本是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次联系到了香港资料馆,让他们提供了当时夏衍给香港最早的手稿本抄录,这些都是对以前的版本进行了突破。另外是对夏衍戏剧电影副文本的挖掘整合,书中用了大量的演出说明书,包括剧照、当时的广告等,对于今天了解夏衍的剧作,除了文本的文学价值以外,也可以看到国内外传播的变化。

出版方向与会专家赠书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夏衍先生的特别之处:一是夏衍的文学生涯展现了一个现代文化战士的丰富面向。他既是伟大的作家、剧作家、文学活动家、文化领导人,更是为国家、民族、人民奋斗一生的伟大文化战士,他的文学生涯是与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紧密交织的史诗;二是夏衍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创新为现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艺术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夏衍的文学世界是丰富深邃的现实主义文学宝库,创作横跨报告文学、话剧、电影剧本、散文、翻译等多个领域,并且在每个领域都留下了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三是夏衍的文学与精神遗产是引领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他的文学精神遗产为今天繁荣发展新时代文学提供了深刻启示。

夏衍研究专家、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斌认为,夏衍的一生是和中国电影变革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中国进步电影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作为新中国人民电影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夏衍在中国电影界有四重身份:电影事业家、电影剧作家、电影评论家、电影翻译家,他在四个方面都有不同凡响的建树,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而他的成就和贡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世纪中国电影变革发展的历程。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吴俊指出,夏衍是中国现代左翼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和重要领导者,受到世界左翼文化的影响。世界左翼文化其实是世界现代文化、现代文学运动发展的主流现象和潮流,夏衍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尤其是在上海。夏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海派文化创作特征,海派多元审美的特质在夏衍作品中有非常充分和鲜明的体现,如果从地域美学的视角来看,夏衍就是海派美学的代表而且是示范者。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子善、作家孔海珠、编辑家桂未明则回忆了自己或父辈与夏公的交往,为他的人品所深深感动。

会议最后,上海市作协主席孙甘露以曹禺先生的话作结:“有人说夏衍是中国的契诃夫,我说他比契诃夫更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引导他的观众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

网址:“夏衍的精神遗产与当代价值”——纪念夏衍先生诞辰125周年座谈会举行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6813

相关内容

为何说上海之于夏衍,如绍兴之于鲁迅、北平之于老舍
电影人齐聚首届夏衍电影编剧周:青年编剧要写好生活才能走近观众
上海市知联会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 共话巴金的“家”与“情”
纪念萧红诞辰113周年主题活动举行
【王志刚】“新中国电影院,怎么挂苏联明星?”夏衍被周总理质问
音乐产业价值最大化:音乐IP的跨界与衍生
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他致力于东方与西方的“相遇”
安夏 陆衍深热推小说...
夏衍:左翼电影运动的先驱者
江苏文化界举办活动 纪念魏紫熙先生诞辰110周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