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线上研讨李晓珞作品,解码新生代文学IP产业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15 22:48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祁琦

一场围绕新生代作家李晓珞文学作品的学术交流会,将于10月18日在线上举行。

此举被业界视为对其独特创作路径及其背后产业价值的一次深度解码。主办方广州·南湖南艺术家夏宫将联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旨在从市场与理论双重角度,探讨李晓珞“跨媒介创作”模式为文学IP运营与内容产业带来的新动能。

李晓珞作为中国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其跨艺术领域的背景尤为引人关注。她早年从事舞蹈与戏剧表演,活跃于哥本哈根马姆特剧院、赫尔辛格剧院等国际舞台,形成了独特的“舞台思维”创作视角。师从艺术家张广天之后,她进一步将音乐、戏剧与文学相融合,其音乐作品曾获华语金曲奖十佳专辑,展现出极强的艺术跨界能力。这种跨界能力使其内容资产天然具备多形态开发的潜力。

在文学创作方面,李晓珞著有长篇小说《落幕的叙事》与短篇小说集《纸舞台》,其作品不仅风格鲜明,更具备良好的IP转化基础。据悉,其两部戏剧《桥下,月光穿过孔洞》《海德先生》均改编自《纸舞台》,并由导演武玮搬上舞台,显示出文本内容在戏剧市场的延展潜力。目前,其新剧《美丽的魂》也在紧密排练中,预计不久将与观众见面,进一步拓展其艺术IP的商业与文化影响力。

李晓珞的作品已展现出清晰的IP商业化路径。短篇小说集《纸舞台》已成为一个高效的“IP内容中台”,先后衍生出戏剧《桥下,月光穿过孔洞》与《海德先生》,并由导演武玮搬上舞台,完成了从文本到演出市场的价值跃迁。此举验证了其作品在剧本杀、沉浸式戏剧等新消费场景下的应用前景。此外,其筹备中的新剧《美丽的魂》,标志着其IP矩阵的持续扩容,文学版权运营进入良性循环。

主办方评价指出,在传统叙事模式面临增长瓶颈的当下,李晓珞的实践堪称一次“艺术突围”。她不是局限于单一文学形态,而是通过整合其他艺术门类的手法重构小说叙述,开创了一种“趣尚美学”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塑造了其个人品牌,更契合了当前年轻消费群体对“高概念、强风格、可跨界”内容产品的需求。

有分析认为,李晓珞的案例为面临同质化竞争的文创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样板”。她的成功路径在于,将作家身份升级为“内容策源者”,通过跨媒介的创作方法,构建了一个易于向戏剧、影视、音乐等领域转化的IP生态系统。这为出版、演艺、投资机构在内容上游的布局与合作,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预示着“作者型IP”与“设计型内容”将成为驱动文化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

(受访单位供图)

网址:学界线上研讨李晓珞作品,解码新生代文学IP产业化路径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5371

相关内容

媒体转型之良药——广电主持人IP化路径初探
海外访学 | “解码中东价值链,探索出海新路径”之行圆满收官
IP全产业链开发,阅文的“爆款生产线”解密
汕头大学MBA | “解码中东价值链,探索出海新路径”之行圆满收官
专家学者在邕研讨“刘三姐”IP与骆越文化本源关系
李沁尚雯婕等知名艺人齐聚2024阅文盛典,探讨IP产业新机遇
文化IP的年轻化与社交化运营路径
新文创背景下的文化名人IP形象设计与传播途径研究
中国文化IP破局:与影视剧融合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影视IP如何从“爆款”迈向“长红”?上海交大这场论坛聚焦产业新路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