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太宗写的书法,水平之高比肩宋徽宗,最得王羲之笔法精髓!

发布时间:2025-10-15 16:13

若是提及古代擅长写书法的皇帝,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宋代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高宗父子,然而,如若是要论其对魏晋笔法的传承之深,那么宋徽宗则不如宋高宗。而在此之前的唐代,论其书法造诣之高者,那必是唐太宗李世民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帝王书法第一人”。

他是被称作是“六边形帝王”的君主,在文治武功之外,于书法领域同样成就斐然,其传世 “扛鼎之作”《温泉铭》,让我们见证了初唐 “崇王” 书风的鼎盛。

李世民对书法的喜爱,史料也有多记载,甚至还有传说他将王羲之的真迹行书《兰亭序》都给带到了陵墓之中,他对书法的喜欢,从其早年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他在年轻之时便四处罗历代书法真迹,尤其对王羲之的作品情有独钟。即位后,他更是动用帝王之力,命臣子遍寻王羲之真迹收入宫廷,得以朝夕临习。

更难得的是,他身边汇聚了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 “初唐四家” 中的顶级书家,能随时得到他们的指点。曾有这样一则趣闻:李世民练习 “戬” 字时,始终无法写好右半边的 “戈”,便请虞世南代为书写,随后得意地拿给魏徵品鉴,却被一眼识破。

这次经历让他深知书法无捷径可走,此后愈发勤勉,数十年如一日临摹王羲之作品,甚至从辩才和尚处求得《兰亭序》真迹,其对 “二王” 书法的执着,堪称 “超级铁粉”。

其实现如今,别说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了,就是连唐人的真迹也是流存极少的。像李世民这种皇帝的高贵手笔,能保留下来的也只有拓片,他的这帖作品下创作于贞观二十二年,推算约是公元648年,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所书写的。

此作是借骊山温泉之名,赞颂国泰民安,文辞优美,既展现了他的文学造诣,更将其书法功底发挥得淋漓尽致。《温泉铭》最具开创性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件 “行书入碑” 的作品。

在此之前,碑刻多以楷书、隶书为主,行书因灵动飘逸的特点,更多见于帖本。李世民大胆将行书引入碑刻,既保留了碑刻的庄重感,又融入了行书的流畅气韵,实现了帖学精神与碑刻庄重的完美平衡。

此作以中锋为基,笔锋稳藏画中,起笔却多露锋轻切入纸 —— 笔势虽显轻盈短促,落纸时却力透纸背,尽显干脆利落的气度。行笔间提按自如,墨色随腕力自然变化,横画中暗藏细微波磔意趣。

转折处更见巧思:以圆转为主调,笔锋顺势流转;又添细微方折顿挫,柔中带刚。既避了纯圆转的软媚,又为笔画注入力量,是对晋人 “转笔” 技法的承袭与创新。

点画细节尤显精妙:细处可入毫芒,清透如丝;肥处浓郁饱满,厚重不滞。启功先生曾赞其 “展观之际,但觉一方黑漆版上用白粉书写而水迹未干也”,寥寥数语,道尽笔墨的鲜活灵动。

宋代书法家张耒在《宛丘集》中评价道:“太宗书…… 有笔精工,法度粹美,杂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而其雄迈秀杰之气,则冠诸书者。” 这番评价精准点出《温泉铭》的妙处 —— 它不仅在形似上深得 “二王” 精髓,更在神采上融入了盛唐的雄迈之气,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

遗憾的是,《温泉铭》原碑早已遗失,其传世之路也充满坎坷。1900 年,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温泉铭》的唐拓本残卷,这一发现震惊学界,残存 48 行、354 字,是最接近原碑的初拓本。

然而,1908 年,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以极低价格将其买走,如今这幅珍贵拓本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憾事。启功先生将其誉为 “历代碑刻第一”,认为 “整个唐代没有比它更好的字了”;当代书法家邱振中也评价其笔法 “未整容的纯法,比《圣教序》自然”。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址:这是唐太宗写的书法,水平之高比肩宋徽宗,最得王羲之笔法精髓!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5299

相关内容

他才是真正的宋代“草圣”,实力可比王羲之,如今却被书法界遗忘
看看王献之临终绝笔,这就是书法美的最高境界,超越其父不在话下
王羲之,飞笔“点太原”是怎么回事?为何书法界,会传为“佳话”
王献之“休妻书”曝光,书法水平超过王羲之,公主看后却气愤不已
鲁迅先生毕生珍藏的书法,揭开楷书“最初面目”,比唐人水平更高
“书圣”王羲之:以书法美学的范式革命,开创了中国书法艺术新纪元
神来之笔,宋代蔡京行书《跋雪江归棹图卷》
王羲之都服气的书法家,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书法已达化境
中国书法史:吴说和赵构的复古
王羲之:书法的规律与学习的方法,你知道多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