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整治非法“校园贷”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出提醒:警惕非法“校园贷”,辨别非法外衣,共同保护学生群体茁壮成长。
非法“校园贷”进入校园往往披着各式各样的外衣。监管部门已披露的案例中,不法网贷机构往往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甚至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引流,给非法“校园贷”披上“培训贷”“美容贷”“回租贷”“刷单贷”“求职贷”等形式多样的外衣,极具迷惑性。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欠缺基础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不法网贷机构利用这些弱点,有的在签订合同时书面金额远高于学生实际到手金额,有的诱骗学生在空白合同上签字,之后随意填写不利于学生的条款。不法网贷机构还以“无抵押、高额度、低利率”为噱头,故意降低门槛、通过诱导性营销,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盲目借贷。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遭受非法催收。
面对非法“校园贷”入侵校园,需要多方发力共同当好校园金融安全的“守门人”。
各大高校应加大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在校园内过滤非法广告;建立网络安全预警机制,畅通反馈沟通渠道,及时有效掌握校园网络信息状况,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净化校园环境。金融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加强对大学生金融活动的有效监管。为校园营造一个安全、良好、健康的环境,公安机关需要依法加大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群体以金融诈骗形式实施的犯罪活动,建设防范和处置金融诈骗的专业化团队。
堵住偏门的同时需要开正门。更多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偿债能力等,积极针对大学生消费、创业及培训等合理需求推出规范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广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大学生应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合理规划日常开销,避免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如确有资金需求,需要事先与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自身还款能力,向学校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或通过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咨询办理业务。
大学生在申请贷款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内容,明确贷款的额度、利率、还款方式等重要信息,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理。若不慎遭遇非法“校园贷”侵害,一定要保持冷静,立即报警,及时向家长和老师说明情况,留存借款合同、转账记录、催收信息等相关证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编:邢郑、孙娜)作者:彭 江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大力整治非法“校园贷”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4186
相关内容
贾乃亮解约,引宝妈上套,卖酸菜鱼的罗敏其实是“校园贷”祖师爷包上恩整治校园霸凌,勇敢的向校园霸凌说不!
趣店竟是“校园贷鼻祖”,贾乃亮道歉,商业版图曝光!
罗敏的校园贷“原罪”,贾乃亮、傅首尔该不该背?
“启明星”法治小讲堂走进蓬江校园
全国学生资助中心1号预警:警惕“注销校园贷”骗局
校园贷鼻祖涉水直播卖菜!你抢到1分钱的酸菜鱼了吗
最高院、最高检发布新规:非法职业放贷+高利贷=非法经营罪!丨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全文)
从天价加盟费,到“合作”校园贷,明星割起韭菜来真是一点不手软
荒谬!让粉丝借贷买专辑,涉非法集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