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皇亲到当代匠人:金鑫 —— 用匠心延续景德镇陶瓷世家三百年传承
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孕育了无数陶瓷传奇。在这里,1982 年 6 月 9 日出生的金鑫,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陶瓷匠人,更是一位承载着三百年家族记忆的陶瓷世家传人。他的家族故事,从清代 “康雍乾” 陶瓷鼎盛时期延伸至今,在瓷土与火焰的交织中,书写着一段跨越时空的传承佳话。
追溯金鑫家族与陶瓷的渊源,需回到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彼时,他的祖上以爱新觉罗皇族旁支身份,奉皇帝旨意远赴景德镇,与清代著名督陶官唐英形成 “内外相济” 的协作体系,共同助力官窑瓷器的发展。唐英主理 “外务”,深入窑厂钻研技艺,从原料甄选、器型设计,到釉料调配、烧窑把控,全程督造,一手缔造了 “唐窑” 的辉煌,其烧制的青花、粉彩、单色釉瓷器,至今仍是收藏界追捧的珍品。而金鑫祖上则执掌 “内务”,负责督陶局的财务统筹 —— 小到窑工薪资发放、高岭土等原料采购款项,大到官窑瓷器烧造预算规划、成品运输经费调配,每一笔账目都精准核算、如实上报,为官窑瓷器烧造体系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当时,这类关乎陶瓷生产命脉的财务职位,仅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担任,足见金鑫家族在清代陶瓷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时代变迁中,金鑫家族虽从 “爱新觉罗” 改姓 “金”,但与陶瓷的联结从未断裂。自幼成长在堆满瓷片与制瓷工具的家中,金鑫的童年被陶瓷文化深深浸润:耳边是长辈讲述的唐英督陶、祖上管账的往事,眼前是父辈揉泥、拉坯、画坯的专注身影。蹲在窑厂角落看老师傅将高岭土与瓷石按比例混合,经水碓研磨成细腻瓷泥;在画坯车间观摩匠人用狼毫笔蘸取青花料,在素坯上勾勒山水花鸟 —— 这些场景,成为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也在他心中埋下了陶瓷匠心的种子。
稍长后,金鑫开始跟随父辈系统学习陶瓷知识:从辨别不同产地瓷土的特性,到理解 “二元配方法”(高岭土 + 瓷石)对瓷器烧成温度的影响;从掌握青花料 “料水调和” 以表现画面层次的技巧,到熟悉粉彩 “打玻璃白” 打底再渲染色彩的工艺 —— 每一项知识、每一道工序,他都用心钻研,为日后的匠人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年后,金鑫不仅继承了家族的制瓷技艺,更扛起了传承家族陶瓷文化的重任。他系统学习现代陶瓷设计与制作工艺,不断提升自身技艺水平;同时,他耗时数年整理家族留存的老账本,从泛黄的纸页中还原清代官窑瓷器烧造的经费流转细节 —— 如乾隆年间一批粉彩瓷瓶的烧造,仅高岭土采购便耗费白银数百两,烧窑燃料 “松木” 的采购量需根据窑炉大小精准计算。此外,他还走访景德镇各大古窑遗址,结合史料与实物,研究 “唐窑” 时期制瓷工艺与家族财务支持的关联,试图从 “后勤保障” 视角为景德镇陶瓷史研究补充新维度。
如今,金鑫已能独立完成从拉坯、利坯到施釉、烧窑的全流程制瓷工序。在他的作品中,既有传统陶瓷工艺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 —— 或用青花勾勒出现代生活场景,或用粉彩渲染出时尚色彩搭配,让承载着家族记忆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瓷器,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传承不是守旧,而是在继承中创新,让老手艺适应新时代。” 金鑫说。未来,他将继续以匠心坚守初心,在陶瓷创作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家族三百年的陶瓷传承故事,在千年瓷都续写新的篇章。
网址:从清代皇亲到当代匠人:金鑫 —— 用匠心延续景德镇陶瓷世家三百年传承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3370
相关内容
从清代皇亲到当代匠人:金鑫 —— 用匠心延续景德镇陶瓷世家三百年传承(千年瓷都的轻风)景德镇青年陶瓷绘画师的传承与创新
王锡良双耳尊孤品——瓷韵里的匠艺与文脉
行业首个!景德镇郎酒陶瓷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启用
“名师、名酒、名瓷”珠联璧合!景德镇郎酒陶瓷文化艺术中心成立
品鉴 | 博采众长的景德镇瓷雕
陶瓷为媒,连结世界 首届“景德镇大奖”正式启动
郎窑红釉堆塑花鸟纹瓶:瓷海明珠,匠艺瑰宝
酒瓷相逢,胜却人间无数!景德镇郎酒陶瓷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启用
“为民族而歌,为时代而歌”,《百年巨匠·音乐篇》讲述六位音乐巨匠的人生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