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演好戏才能更“有戏”
人民网“行进中国”陕西调研采访团
“方便进去吗?”
9月27日下午5点30分,舞剧《长恨歌》的艺术总监薛雷凯如往日一样,准时敲开了1号化妆间的房门。
“我们的十位‘杨贵妃’可都在这儿,今天有3场演出,她们要连轴演到晚上12点多。”薛雷凯一边清点人数,一边向记者介绍。
一名“杨贵妃”的扮演者正在化妆。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点染、勾眉、描唇,不大的房间内,“杨贵妃”们“对镜贴花黄”,忙碌中又带着细致。1个多小时后,她们就要在舞台上和观众见面了。
作为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西安华清宫景区推出的《长恨歌》自2006年首演以来,已累计演出6000余场,接待观众1300万人次,创收超33亿元,成为“山水实景+盛唐文化+科技赋能”模式的实践范例。
一出“老戏”演了20年,“长红”的秘诀是什么?在薛雷凯看来,关键在于创新。“每年我们都要将剧情推翻重新编排一次,除了内核不变,从演员到服装、从灯光到舞美、从配乐到新技术应用,都在不停地迭代升级,我们甚至会从网友评论里找创新点。”
《长恨歌》演出现场。西安华清宫景区供图
“威亚已就位。”当晚7点10分,随着薛雷凯的对讲机准时响起,第6650场《长恨歌》正式开演。九龙湖像一面被月光打磨的铜镜,映出 1300 年前的盛唐——“杨玉环”如仙女下凡般从“云端”飘然而落;湖中,9 块可移动机械板组成的主舞台托出错落的宫殿飞檐;远处的骊山上,数千盏灯铺洒出漫天繁星。
“哇!”“太美了!”赞叹声在现场的3000余名观众中此起彼伏。
演出现场,隐蔽式折叠LED屏、水下升降舞台等景区专利技术的应用,给观众带来了极致的观感体验。“围绕演出效果提升,我们先后研发了31项专利,去年又引入了全息投影与裸眼3D技术,今年还将引入全景声技术。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观众看得过瘾。”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技术设备中心机械特效部经理张星说。
《长恨歌》演出现场。西安华清宫景区供图
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故事发生地,唐玄宗和杨贵妃缠绵悱恻又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揪动着观众们的情绪。
“很多观众都是‘二刷’甚至‘三刷’。”薛雷凯透露将“头回客”变成“回头客”的内生因素:2021年,华清宫景区创新推出冰火版《长恨歌》,破解了北方景区冬季停演的行业痛点;2025年开始,整座皇家园林又被打造成“盛唐国潮”唐风元宇宙。如今,芙蓉湖畔的《长安诗会》别开生面,《唐宫百戏》《长安踏歌行》完美再现盛唐气象……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作为陕西省重点打造的“中国演艺之都”,近年来,西安市通过在景区景点开展驻场旅游演艺、流动性文艺演出、沉浸式演艺活动等,通过门票收入,带动住宿、餐饮等消费,产生乘数效应,探索出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赳赳大秦》演出现场。演出方供图
在曲江新区,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陕西省文化馆等大型场馆内精品演出不断,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长安十二时辰”街区等网红景点里,沉浸式互动演出常年火爆;
在浐灞国际港,《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等热门演出经久不衰,张艺谋为总导演的中国首部大型驻场观念演出《无界·长安》自2023年首演以来,好评连连;
在钟楼、永宁门、曲江创意谷展演中心等文化空间,西安市还积极推广小型音乐会、亲子剧、话剧等“小而美”演出,票价亲民,受到年轻观众和家庭群体的欢迎。
据统计,2024年,仅《长恨歌》《无界·长安》《赳赳大秦》等21部大型驻场演艺共演出近3.6万场,接待人数超1600万,营收14.9亿元。
演艺为媒,让历史“活”起来,更让文化“火”起来。当舞台的灯光照亮城墙,当悠扬的唱腔回荡在巷陌,“诗与远方”正在千年古都落地生根。(李志强、邹星、白鸽)
网址:行进中国|演好戏才能更“有戏”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3359
相关内容
演员如何才能更好的入戏?有什么技巧?演员如何能更好地入戏?
既能演戏又能唱歌,演得好唱的更好,这些艺人妥妥的被演戏耽误的歌手啊!
中央戏剧学院VS中国戏曲学院,仅一字之差,谁才是真正的中戏?
他是五项全能偶像,有演戏天分,谦虚好学,才26岁身家达2.7亿
“有戏”让影视剧创作更有戏!
中国十大戏曲艺术家 戏曲演员排行榜 10大著名戏曲家
文化·视点|中国戏剧如何进行跨文化对话?
演艺圈星二代:不演戏也有拿手好戏
中国戏剧导演如何与俄罗斯演员合作来呈现中国经典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