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手稿出土!胜过9成书法家,辽宁图书馆“镇馆之宝”
在中华“四大名著”里面,普罗大众最喜欢看,且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聊斋志异》,它通过惊奇的“鬼故事”,还有狐、仙、妖等神话题材,反映出当时朝代的现象,涵盖官场腐败、科举制度、婚姻伦理等主。
比如皇帝爱斗蟋蟀,以及朝中官员们,顺应他的喜好,媚上邀宠,胥吏的借端勒索,遂至“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鲁迅曾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郭沫若看后也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部《聊斋志异》在近代,也翻拍成电视剧,收视率颇高,虽然影视剧和书籍内容,我们时常接触,但是此作的原稿,相比极少有人见过。
甚至大部分网友认为,此作的手稿早已消失,实际并非如此,辽宁图书馆之中,还藏有《聊斋志异》的手稿真迹,观看卷内字体,蒲松龄的书法水平,丝毫不逊于专业的书法家,这点我们回溯他的学书经历,也可以看出。
蒲松龄,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居士,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生于淄川(今山东淄博淄川区),其家族乃是书香门第,受其熏陶,蒲松龄自幼饱读诗书,勤练书法,据说10岁时,就是当地闻名的“神童”。
到了19岁,应童子度,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可见天资之高,学养之深厚,按理说如此卓越的才华,之后人生必定是坦途,可是天不随人愿,此后蒲松龄参加科考,一直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成为贡生,这幅《聊斋志异》就是期间50年,走访各地,采集民间野闻而创作。
依据蒲松龄的人生经历,可知他必然学过“台阁体”,这幅手稿的个别笔画,就有“台阁体”的意味,但是并非完全仿照,与古法融合,点画拙质凝厚、醇和自然,笔势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这种风格略有几分宋人的感觉,不夸张的说,这一水平胜过9成书法家
您对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网址:《聊斋志异》手稿出土!胜过9成书法家,辽宁图书馆“镇馆之宝”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3231
相关内容
宁波图书馆世界读书日|作为方法的图书馆
北京书馆地图
宁波北仑2024图书馆之夜圆满落幕
《聊斋志异》好在哪儿
时隔900年,当年黄庭坚手中把玩之物,如今成“镇馆之宝”
“我书我心——中国作家书画手稿手札展”在浙江文学馆开幕
《国家宝藏》辽宁博物馆的三位明星守护人哪位和宝物最契合,前世今生的故事最新颖?
著名作曲家铁源将手稿捐赠沈阳市档案馆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