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马石油中国首席代表李焱:中国和东盟将引领全球绿色能源转型
(原标题:专访马石油中国首席代表李焱:中国和东盟将引领全球绿色能源转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胡慧茵 南宁报道
“12年前,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与广西龙头发动机制造企业玉柴集团强强联合,共同成立玉柴马石油合资公司,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如今,玉柴马石油已连续十年荣获‘LubTop中国润滑油十大品牌’称号,成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典范。”9月17日,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李焱(Lisy Lee)在参与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表示,马石油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区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马石油是全球领先的能源与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自2003年进入中国以来,马石油已在全国9个城市设立办公室、生产基地与实验室,业务覆盖液化天然气(LNG)、石化及润滑油三大板块,形成高效、可靠、可持续的能源供应链。
去年,马石油先后与中石化、中石油达成战略合作。谈到这两项合作,李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与中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显示中马双方在技术共享、产业链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上的高度共识。她进一步表示,这些合作有力促进了创新资源整合与核心技术突破,为双方在全球能源转型中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区域经济融合与低碳未来注入了持久动力。“未来,预计中马合作将聚焦清洁能源、绿色氢能、碳捕集与封存、可再生能源等前沿领域。”李焱称。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转型,但从目前情况看,全球能源转型的过程缓慢,并且各个国家和地区转型路径分歧较大。李焱认为,亚洲作为全球人口最为密集、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正处于这场变革的最前沿,“在这背景下,中国与东盟不仅是能源需求的重要引擎,更是绿色转型的关键引领者。”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李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1世纪》:去年,马石油先后与中石化、中石油达成战略合作,称要共同推动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深化天然气价值链合作。能否谈谈马石油和中国的合作达成怎样的成果?
李焱:2024年对马石油意义非凡。2024年,不仅是中马建交50周年,也是马石油集团成立50周年。在这样的背景下,马石油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旨在拓展能源全产业链合作。这不仅体现了中马两国长期以来的深厚友谊,也标志着两国国家石油公司在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在与中石油的合作中,我们通过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不仅深化双方在上游国际油气开发、生产以及液化天然气价值链的合作,还聚焦特种化学品、可再生能源、绿色氢能技术、碳捕集与封存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探索。另外,中马两国还通过建立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专业知识与技术共享,推动能源转型,引领马中两国在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马石油与中石化的合作也十分全面和深入,涵盖大宗化学品与特种化学品、原油与液化天然气贸易、润滑油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同时我们也积极关注运输、航运和电力等行业的脱碳实践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全力探索能源全产业链中的增长与创新机会。这一合作不仅体现了中马双方对增强能源供应韧性和可负担性的坚定承诺,还加快推进亚洲区域向低碳能源转型。
此外,马石油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历史悠久且持续深化。我们与广西玉柴集团合资成立的玉柴马石油已成功运营12年,这一合作充分整合了双方在润滑油技术与发动机研发领域的优势。近期,玉柴马石油燃氢发动机专用油助力中国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正式投用,为中国绿色交通变革打通关键一环,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双方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联合创新实力,也成为我们与中国企业长期共赢合作的生动典范。与中国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不仅体现了我们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更彰显了双方在技术共享、产业链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上的高度共识。这些合作有力促进了创新资源整合与核心技术突破,为双方在全球能源转型中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区域经济融合与低碳未来注入持久动力。
《21世纪》:未来马石油和中国企业还有哪些合作规划?
李焱:未来我们希望在清洁能源、绿色氢能、碳捕集与封存、可再生能源等前沿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马中两国能源产业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
《21世纪》:数据显示,亚洲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占世界总人口的大约 60%。在能源利用方面,亚洲能源需求的 75%来自化石能源。到 2030 年,亚洲能源需求预计将翻一番。在你看来,亚洲实现净零排放对世界实现能源安全转型有怎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李焱:正如我们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二届亚洲能源论坛上强调的:亚洲无净零则世界无净零。亚洲地区目前约占全球人口的60%,但能源消耗仅占全球的40%,且区域内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超过3.5亿人电力使用有限,1.5亿人无电可用。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工业化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亚洲在数据中心、电力和工业等领域的能源需求持续上升。这一背景下,实现净零排放对亚洲而言既必要又紧迫,这不仅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对全球能源安全与气候目标具有深远影响。
亚洲经济体正在快速工业化和数字化,它们对数据中心、电力和交通等各领域能源需求激增。如果不能同步推动低碳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将面临重大挑战。亚洲作为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中心,任何有效的减排和能源效率提升措施都将对全球碳排放总量产生关键影响。
与此同时,能源转型必须兼顾能源安全。亚洲的能源供应链高度复杂,涉及跨境油气运输和电力系统稳定。通过多元化能源组合、加大可再生能源及碳捕集技术投资,以及数字化创新手段,不仅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还能增强能源系统韧性,确保可靠且可负担的能源供应,从而支撑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
因此,亚洲地区必须在能源转型中发挥领导作用。我们需要在政策、投资、技术及区域合作等方面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通过创新和数字化手段提升能源系统效率,同时保持能源的可及性与安全性。亚洲的实践与努力,将成为全球能源安全转型的核心动力,也为世界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路径。
《21世纪》:马石油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埃及、加拿大拥有多元化的 LNG 资源组合,年产能超过 4500 万吨。其中,马石油参股的加拿大 LNG 项目即将在今年交付首船 LNG。未来马石油在天然气运营上还有哪些计划?具体到中国市场,马石油与中国在天然气领域有怎样的合作计划?
李焱:马石油很荣幸能够与合资伙伴携手参与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LNG Canada)。这一合作体现了我们共同致力于为区域提供可靠且负责任能源的承诺。此次交付是马石油全球增长战略的重要一步,强化了我们从多个供应点服务亚洲市场的能力。
LNG Canada是马石油全球供应网络的战略补充,有助于推动供应点多元化并提升市场灵活性。凭借加拿大面向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优势,该项目为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东北亚市场提供了直接而高效的航运通道。
与此同时,LNG Canada的部分气源来自马石油位于北蒙特尼(North Montney)的上游天然气资产,这进一步巩固了马石油作为全产业链一体化能源企业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LNG Canada同样是我们低碳转型道路上的关键里程碑。天然气本身具备显著的低碳属性,与煤炭相比,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约50%。在此基础上,LNG Canada设施旨在成为全球碳排放最低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之一,其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60%,并配备新一代高能效 LNG 运输船队,确保为客户提供更低碳的能源交付。
作为一家综合型天然气及能源海事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有充分的实力满足中国能源需求。位于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民都鲁(Bintulu)是马石油液化天然气供应链的核心枢纽,地理位置毗邻中国,区位优势显著,是服务亚太区域的关键战略支点。同时,我们也持续扩展全球LNG供应的资源池,通过产能布局、生产协议以及长期采购合同,构建多元灵活的供应链。
过去20年间,马石油通过液化天然气、润滑油及特种化学品业务,在中国市场建立了稳固可信的合作基础。这些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了我们与中国企业持续深化协作的基石。
在此基础上,马石油将通过创新的LNG交付模式,持续提升对中国市场的供应灵活性与可靠性。例如,通过与老虎燃气的战略合作,我们采用罐式集装箱模式,将液化天然气规模化运往中国内陆地区,为偏远中小企业提供清洁能源,助力当地的绿色发展。
我们还新增3艘专为五号沟接收站设计的中型LNG船舶,不仅满足了五号沟港口水深的特殊要求,也体现了马石油对上海申能这一重要合作伙伴的长期承诺。与此同时,我们推动天然气加注服务,促进天然气作为船用清洁燃料的普及,响应行业环保法规,减少硫排放,并持续投资和扩建高能效双燃料LNG运输船队,助力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网址:专访马石油中国首席代表李焱:中国和东盟将引领全球绿色能源转型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1861
相关内容
陈卫东:能源转型的核心是从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时代转变为以电为中心欧盟轮值主席国: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是个伪命题
美媒:中国改写全球绿色转型故事
COP29中国展示能源转型雄心与成果: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二八”翻转,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转型新能源意味绿色低碳全面转型,也包括“三农”转型
东盟观察丨专访印尼
中国首站!东鹏控股启动UNGC链主联盟供应链行动
中国信通院专家李小虎:2021年中国算力增长幅度全球领先
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光伏电池成本快速降低在于中国公司的鼎力相助
助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比亚迪成为2024日内瓦国际车展的闪亮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