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曾和鲁迅同窗2年,为何却对其只字不提?

发布时间:2025-09-26 23:14

陈寅恪出身世家,一生建树颇多,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三人并称为“清华百年史中四大哲人”,就连北大校长也称赞他是“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足以见得陈寅恪在国学方面的成就确实很高。

事实上陈寅恪与自己的哥哥陈衡恪两人当年曾和鲁迅一起在日本留学,甚至他们还住过一个公寓,可是陈寅恪一生都从未提及过鲁迅,鲁迅却经常提及陈寅恪兄弟两人,这是为何呢?

陈寅恪兄弟两人和鲁迅同窗留学

陈寅恪兄弟两人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孙子,其父亲曾是维新四公子之一,算得上是有着先进文化思想的人了,也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兄弟两人才会从小就埋下了出国留学的种子。可以说陈寅恪兄弟两人绝对是出身名门世家之人,不仅爷爷是湖南巡抚,其舅舅俞明震也是陆师学堂的总办,正是在俞明震的带领下,两人才会一起去日本留学。

1902年,当时年仅21岁的鲁迅也跟随着俞明震等人一起到日本留学,在船上认识了27岁的陈衡恪和12岁的陈寅恪,就是这段特殊的经历,让鲁迅在后来的日记中,经常会提及陈衡恪以及陈寅恪兄弟二人,鲁迅对他们的印象一直都很不错。

他们到日本后,一起进入了巢鸭弘文学院学习日语,甚至大家同住一个公寓,当了两年的同学,在朝夕相处中,鲁迅和陈衡恪的关系是比较不错的,可是和陈寅恪的关系却似乎并没有多么好。

至于这一点,也许和当时陈寅恪的年龄有关,毕竟鲁迅已经21岁,陈寅恪才12岁,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鲁迅和陈衡恪应该更多时候是把陈寅恪当一个小孩子看待的,自然很难有更加深厚的友谊或者更加密切的接触。

1904年三人便毕业了,毕业后鲁迅弃医从文,开始在文学方面逐渐有所造诣,而陈寅恪则因为足疾的影响,不得已只能回国就读于复旦,从此以后与鲁迅之间的交集就变少了。陈寅恪回国之后,一直到1910年才再次出国去留学,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以及哈佛大学等名校就读,在此期间,陈寅恪学了22种外语,为后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鲁迅和陈寅恪哥哥关系很好

1912年,鲁迅在蔡元培的邀请下,出任教育部佥事,一年后,陈寅恪的哥哥陈衡恪也在蔡元培的邀请下出任教育部编审,因此两人重新相聚,多年未见的两人,在相聚之后可谓是格外亲热,交往十分密切。

后来鲁迅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以及《炭画》等作品,还是陈衡恪为其题写的书名,在1914年陈寅恪到北平投奔陈衡恪之际,鲁迅还专门送给他自己新出版的《炭画》等作品,足以见得鲁迅对陈寅恪兄弟两人的感情还是十分真挚的。

这次相聚并不长,陈寅恪和鲁迅之间的交集也不多,随后陈寅恪就再次出国留学,和鲁迅中断了联系,一直到1926年留学归来之后,两人才再次有了交集,而之所以这次两人会产生交集,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同学之情,而是因为两人的老婆有着特殊的关系。

鲁迅的老婆许广平是鲁迅的学生,她还有一个老师名叫唐筼,此人在陈寅恪回国之后经人介绍认识了陈寅恪,并且和他结为夫妻,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关系,在后来许广平去拜会自己老师唐筼的时候,鲁迅才再次和陈寅恪相遇。

此时的陈寅恪,已经在国学界颇有建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很高的造诣,但是他和鲁迅之间,依旧还是没有更加深入的沟通交流,关系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并无深交。

要说曾经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是因为陈寅恪还是一个孩子,所以与鲁迅的交情较浅,可是如今陈寅恪早已是一个大家了,为何还是和鲁迅之间没有深交呢?实际上这一点应该与两人研究的东西有着直接关系,陈寅恪是为旧文化输血续命,而鲁迅则是为新文化摇旗呐喊之人,两人所研究和支持的东西截然相反,注定两人的思想也是无法产生更多共鸣的,所以没有更加深的交情,也是正常之事。

为何陈寅恪从不提及鲁迅

虽然说两人之间的交情不算深,但鲁迅还是经常在日记以及一些文章中提到陈寅恪兄弟二人,而陈寅恪本人却从来不会提及鲁迅,甚至大有对鲁迅避而不谈的意思,这究竟又是为何呢?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陈寅恪与鲁迅两人,在私下并没有什么仇恨,反而有着诸多交集,之所以陈寅恪不愿意提及鲁迅,在他晚年的时候,终于给出了答案,他说自己不想成为“谬托知己”的“无聊之徒”,换言之就是陈寅恪不想借助鲁迅的光芒和影响力来为自己铺路。

陈寅恪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和他自身的经历以及孤僻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陈寅恪这个人,一生除了受到足疾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眼疾的影响,甚至最终导致自己双目失明,所以陈寅恪的性格十分孤僻,很少会去攀附他人。

再加上鲁迅本身就喜欢以批判的态度去对待一些人和事,所以陈寅恪自然不愿提及鲁迅,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被针对,也害怕别人会认为自己是借助鲁迅的名声铺路才提及鲁迅的。

这是陈寅恪本人晚年回应的不提及鲁迅原因,实际上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陈寅恪本身的性格而言,在我看来,这个原因只是他不愿提及鲁迅的原因之一,因为要说陈寅恪自命清高,不想借助他人名声铺路的话,那么他为何与胡适以及朱自清、戴望舒等人交情又很好,来往密切呢?

鲁迅和其余那几个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是文学大师,而鲁迅是用笔杆子革命的民族英雄,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大师,更是一个爱国志士,因为他参与到了革命当中,自然也就涉及到了关于政治以及各方面的问题,刚好这些东西是陈寅恪等人不愿意触碰的,所以他对鲁迅的态度,才会近乎刻意回避。

试想一下,鲁迅在当时因为自己的那些思想以及公开发表的言论,得罪了当局多少人,他的处境可以说是很危险的,那些和他亲近的人,自然也会被当局重视起来,其影响有多大,不需要我多说,大家也是明白的。

结语

陈寅恪和鲁迅两人,一个是旧文化的代表,一个是新文化的标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而言,陈寅恪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国学大师,而鲁迅则是民族英雄,两人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举报/反馈

网址:陈寅恪曾和鲁迅同窗2年,为何却对其只字不提?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20976

相关内容

曾与鲁迅同窗的陈寅恪,却为何对他只字不提?晚年说出原因
陈寅恪为何从不提同窗鲁迅
陈寅恪:与鲁迅同窗两年,为何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才道出真相
鲁迅与陈寅恪——“民族魂”与“学人魂”
鲁迅和陈寅恪兄弟的交往
陈寅恪和傅斯年的关系如何?
竺可桢与陈寅恪的情谊
无一纸文凭,却被誉为“三百年一遇的奇才”,陈衡恪凭什么?
陈流求忆父亲陈寅恪:他不愿当学术明星
倒数第二与正数第一:胡适和陈寅恪的成绩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