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黑粉”需要监管“漂白”
职业“黑粉”需要监管“漂白”
2017年05月23日 10:41 来源:东方网 何勇海
近年来,随着网红文化的不断发展,受雇网上诋毁辱骂他人的黑粉这一群体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以此盈利的团队。这些人被称为职业黑粉,也被普通粉丝简称为黑子或职黑。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职业黑粉头会拉一些下线,接单后先由粉头编好文案,再通过微信群分发到各个下线手中,双方根据工作量按日结算工资。(5月22日《辽沈晚报》)
“黑粉”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喷子”,一般“喷子”往往只是普通人,临时起意或偶尔跟风喷一喷他人。而职业“黑粉”则是被有偿雇佣的职业“喷子”,专事暗箭伤人,从中牟利,这些人因此成为明星或网红们的粉丝“作战”的主要敌人。其背后的金主、正主叫他们喷谁就喷谁,叫他们好久喷就好久喷,叫他们怎么喷就怎么喷,在一只“无形的巨手”操纵与驱策下,大赚黑心钱,道义情操、人格尊严被远远地抛弃。职业“黑粉”也因此被网友指斥为,“这才是真正的脑残粉”,“自甘堕落的节奏”,“污染社会风气”。
在赚取昧心钱的同时,职业“黑粉”不仅无助于娱乐圈生态的改善,反而给娱乐圈制造了污浊空气、杂音噪音、混乱动荡,无异于另一种网络暴力。比如据报道,一位常年混迹于粉丝论坛的人士透露,一线明星几乎都养有嫡系的职业“黑粉”,如果竞争对手闹出某方面的所谓丑闻,就让职业“黑粉”深度扒皮、推波助澜,从而提升自己,争抢代言与片约,“当年某Z姓女影星身陷丑闻,五六个与她同级别女星,同时派出‘黑粉’落井下石”。一些操控者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职业“黑粉”,对竞争对手的作品恶意刷差评,以负面评价引导路人,则更是常见现象。所以我们常常深切感受到,娱乐圈似乎没有良性竞争,却充斥着谣言、绯闻与争斗。
职业“黑粉”不仅严重危害社会公序良俗,也公然违背相关法律法规。正如律师所言,职业“黑粉”涉嫌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侵犯法人的商誉。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的,根据《刑法》,行为人可能被判处三年之下有期徒刑。而职业“黑粉”背后的雇佣、组织、教唆者,也可能要其承担侵权的连带责任。故而,培养职业“黑粉”,或争做职业“黑粉”,都蕴藏着较大风险,想喷人者需要谨慎。
面对职业“黑粉”风行,相关部门不能做看客,应积极应对,正本清源,打击这种另类的网络暴力,让他们由黑变白,从阴暗走向阳光,以维护网络环境。据说,如今职业“黑人”已经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在此链条上,既有负责拿钱喷人的“黑子”,也有负责联系“黑子”、给他们发单的“群主”,以及位于链条最开始一端的需求方客户。要斩断这根链条,当从明星、网络主播及其背后的经纪公司、直播平台入手,严禁他们利用这种网络力量传播虚假信息,公然侮辱或诽谤他人,损害网络文明。网络文明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职业“黑粉”需要监管“漂白”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19747
相关内容
影视圈税务“黑账”需要监管联动顶流明星频塌房,娱乐圈需要怎样的监管?
职业黑粉
起底“饭圈”职业黑粉:“拉踩”“引战”有8个套路
演出行业“幕后管家”需保持自律
追星乱象背后存在黑灰产业链 法律监管上有诸多空白亟待填补
对职业“黑粉”不能听之任之
品牌舆情管理是否需要全天候监测?
饭圈背后现“贪吃蛇”产业链 监管重拳出击
网红食品如何红得健康 监管还需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