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80后,书柜上多少有几本刘墉的书。他自身故事肯定是《超越自己》、《创造自己》的范本,从作家到画家,做什么像什么。如今,刘墉当了爷爷,回归一头白发,如何以新姿态面对女儿结婚与人生下半场?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搜寻公众号 "亲子天下"关注
从小家中遭遇大火、因肺病吐血休学,曾被医生判定活不久……刘墉决定无论何时都把每分钟利用的淋漓尽致。曾
文:林韦萱
从没看过这么帅的刘墉,白须白眉白发,翘着二郎腿坐在故宫博物院松风阁接受采访,仙气飘飘,活像是新书《小沙弥遇见刘墉》里的睿智老和尚。
2019年,对作家刘墉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年。
他迈入七十大关,决定不染头发,以真面目示人。其实,他从50岁就是满头白发了,说是家里的人「公投」要他染,免得吓到人。「70岁了,总该有点表现,」满头白发代表着他的「古稀宣言」,决定更直白、更自在地做自己。
2019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他最疼爱的女儿刘倚帆结婚了。
他23岁生下儿子刘轩,以「教练」姿态把刘轩带大。
其他同龄孩子在玩耍时,他逼着刘轩背古文;吃饭时,也拿着写字板见缝插针教育刘轩写字;刘轩看电视,他大吼着要他去念书;刘轩参加朗读比赛,他严格训练每个手势该怎么摆,不服气的刘轩还气到把墙壁捶出个大洞。后来刘轩选择了念哈佛心理系,目的是「将来给爸爸看病」。
「看电视娃娃」结婚了
16年后,40岁的刘墉才又生了女儿刘倚帆。因为当时在美国教书遇到各式各样的学生,也常各地跑,刘墉的眼界开了,面对女儿,刘墉的教养风格丕变。
他和儿子冲突不断,常常吵架辩论,但「我没办法跟我女儿辩论,一辩论就全身冒汗。」女儿年幼时还会和刘墉顶着鼻子玩,进入青春期后对爸爸就有些嫌弃了,光是碰他肩膀,女儿就会大喊「好痛」。小孩子一样爱看电视爱上网,刘墉也不骂她,只是在女儿身旁晃来晃去、甜甜地提醒她:「看电视娃娃」、「上网娃娃」。
换了一种教育方式,女儿同样念到哥伦比亚大学、又进了宾州大学的华顿商学院念MBA。
刘墉说,女儿在念研究所之前是没有交过男朋友的。有回跟太太一起到宾州大学探望女儿,见女儿滔滔不绝谈起某某同学好会做饺子,而且是公司派他来念书的,都不用付学费,怎么这么厉害……
刘墉一听就知道「完了」,写下〈给女儿交朋友的十五个叮咛〉,里面满满是不安与关怀,像是「宁可渴死,也不要喝来路不明的饮料」、「你选择的约会地点,反映了你的品味」等等。
去年,女儿果然嫁给了这位很会做饺子的同学。
见到一向对自己很酷的倚帆,在婚礼上却灿笑跳舞,刘墉从来没看女儿如此开心过,百感交集写下〈爸爸不会哭〉:「爹地知道了!这是人生的必然。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得一步步离开父母,走向外面的世界……今天你能找到,如此依附、如此满足、如此交托,爹地怎能不高兴?又怎么会掉眼泪呢?」
婚礼前夕,女儿倚帆贴心的「指示」老爸:「地毯有味道,一定要带气喘药;爹地太容易感动,所以就不用跟我跳
刘墉和太太在婚宴结束前,就悄悄先告退了。
「你没有离开我们,是我们离开了你,也只有你找到了自己的最爱,有一天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你才不会受到太大的打击。」
驱车回纽约长岛住家时,刘墉想起女儿小时曾经在车上靠着自己的肩头睡去。爸爸终于还是哭了……
你的孙子不是你的孩子
刘墉每年有一半时间住在台湾,因为疫情的关系,本来预计5月初要回美国,在家人的公投下,延长留在台湾的时间。
刘墉在台北的家,就在儿子刘轩家对门。自从刘轩的女儿千千学会走路,她就自己会摇摇摆摆走到对面敲爷爷家的门。刘墉听到声响,就会冲去恭迎孙女:「小大爷您来啦!」
孙女大了,爷爷的教养也愈来愈「扎实」。除了教认字,也要指导朗读比赛。有回刘墉严厉的指导,让孙女儿委屈地哭了。爸爸刘轩看了舍不得跑来安慰千千,刘墉对于这样的宠溺很不以为然。
刘墉说:「我问她,妳要不要继续比赛?妳想不想得全台北的第一名?她说『要』,我说OK,那我们继续练。」
即使是面对年幼的孙女孙子,刘墉还是很强调「正人形」。「正人形」是句中国大陆北方话,意思类似「站有站像、坐有坐像」,举止要得体的意思。
刘墉很得意自己比刘轩还会管教孙子:「我管孙子,比他们管的好太多了!」刘轩顾孩子吃饭,总是要弄半天,但刘墉来管,一下子就吃完了。
他的秘诀就是「吃饭配故事」。像是讲起《小沙弥遇见刘墉》中的故事:「一场突如其来的豪雨,让溪水暴涨了起来。眼见大洪水就要冲破禅房,那怎么办呢?」正当孙儿们听得目瞪口呆,刘墉爷爷此时打住说:「快吃快吃!」这样一来,小孩子就很快吃完饭了。
虽然很以自己的教育方式为傲,但刘墉还是常常提醒自己「孙子是别人的孩子」,不要过度介入。他可以接受儿子跟他讨论教养方法,只要不在孙儿面前直接打枪他就好,毕竟刘墉还是很需要尊严的。
有个博学的爷爷,孙子们有数不完的好故事可听。他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到至善园游玩,看到松风阁里的古琴,就讲起了〈心弦〉这个故事。提醒每个人,尤其是担负教育教养责任的父母、老师,每天记得重新调整心中的弦,审视自己的状况,再来面对孩子。
刘轩一家人陪着刘墉一起到日月潭共度生日,刘墉许愿:希望新冠病毒赶快过去。刘墉提供
活着就要有滋味
故宫至善园是刘墉最爱的画室,这里哪株树被白蚁蛀了、哪颗石头是假的、垃圾桶的造型是「掷壶」,上头原有烟灰缸已经被封死……他都了如指掌。故宫也是他常逛的地方,他可以「凭脸入场」,走没人知道的快捷方式。
他开玩笑说:「故宫如果有东西掉了……嘿嘿!」又说「我捐东西都来不急了,怎么会偷。」
刘墉有很多珍藏的宝贝,正在考虑捐赠。前几年一位邻居老太太过世,给他很大的冲击。因为老太太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回来,直接把一堆属于老太太的物品,像是相簿、珍贵的桌椅餐具全丢了。让刘墉非常感慨人死后,遗物不见得被好好珍惜。因此,与其把这些自己珍视的东西留给后代,还不如趁活着的时候捐了。
因为从小气喘的关系,在台北的时间,刘墉几乎都窝在家里。他总是凌晨3点才睡,早上11点起床,中午吃完第一餐,接着就是跟孙儿们一起用晚餐。最重要的是,每天晚上9点45分,他一定要吃冰淇淋。他喜欢吃Godiva冰淇淋,巧克力脆片口味的。
刘墉极度爱吃冰淇淋,但是才40岁就因为胆固醇太高,被医生指示「最多半年吃一次冰淇淋,而且要去店里吃。」然而,他母亲的经历让他体悟到「吃死总比馋死好」。
刘墉为了让他母亲长命百岁,严格禁止吃冰淇淋,但母亲仍然中风了。母亲卧床时,刘墉喂她吃最爱的巧克力冰淇淋,冰淇淋就从母亲的嘴角流下来。
母亲93岁过世,刘墉检讨:「当人已经80、90岁的时候,是不是还有必要限制饮食?」「如果我过去让她在健康的时候,爱吃什么吃什么?会不会更没有遗憾?」
「活着就要有滋味,」刘墉说,他始终积极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
从小家中遭遇大火、因肺病吐血休学,曾被医生判定活不久……人生的终点线一天到晚在他面前晃来晃去,也让他把每分钟利用的淋漓尽致。
如今迈入71岁,刘墉写了上百本书、成为有名望的画家、当过记者、当过主持、当过老师、还捐钱建了希望小学。
他说接下来想写诗集,还开玩笑说要去跑马拉松……。他是这样的迫切把握活着的时间。刘墉对《亲子天下》的记者说:「我可能活到90,也可能明天就昏厥过去。你们录了影给我留下来,我随时可以剪接成纪念专辑。」
刘墉的「冰淇淋」哲学,让他对70岁后的人生态度更加豁达。曾千倚摄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