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旧时光说-----
俗语“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这句话说得是舅舅和外甥之间亲近的关系,以及小叔和嫂子相处是要避讳的。我觉得这句话在今天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外甥头,舅家牛,为什么这么说?
在农村有“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这样一句话,它的含义是,“如果子女在家中不孝母亲,会遭天上雷打;地上舅舅会第一个去教训他。”从字面上强调了舅舅的重要性。
因为,舅舅是母亲娘家的兄弟,是娘家最有分量的人,和“娘亲舅大”都形容的是和舅舅的亲密程度和权威性,体现了人们对舅舅的敬畏心。一般外甥的大事,舅舅必须得出席。
特别在农村,外甥结婚,舅舅都要做上席,吃饭的时候,舅舅不动筷子别人是不能先用饭的。
外甥尊重舅舅,舅舅疼爱外甥。以前农村有种说法是小孩子的头不能摸,因为孩子小没发育好,家里大人一般不会让外人随便摸,但孩子舅舅是个例外,因为舅舅摸外甥头意味着是对孩子的疼爱祝福。是舅舅对外甥的宠爱,是真情流露。
农耕时代,牛是主要劳动力,是家家户户的宝,“舅家牛”在这句话里起修饰作用,进一步体现了舅舅和外甥关系的亲近程度。
叔嫂房,不同问,这句话的出处
《金瓶梅》二五回:“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自古道:‘叔嫂 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 管得?”
潘金莲和王婆害死武大郎后,别人问她怕不怕武松回来找她算账,她就说了这番话,意思是,小叔不可以管嫂子的事,更不能去问。
旧时代,叔嫂不通问,指得是,小叔对嫂子有不惯的地方,或者有求于嫂子时,是不可以直接指责或找嫂子提要求的。要通过哥哥去向嫂子传达才行。
嫂子对于小叔,也是一样的,有什么问题,要通过丈夫传达给小叔子。封建时代,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对丈夫和哥哥给予足够的尊重,也有避嫌的意思。
现在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指避嫌
农村还有一句老俗话说的是;‘’宁在公公的腿上坐,不从大伯子面前过”。大概意思是作为女人,宁愿亲近长辈,对血气方刚的年轻平辈,大伯子、小叔子则要避嫌。话说回来,过去的儿媳妇受三从四德的影响,见到公公都要毕恭毕敬,“宁在公公的腿上坐”,在这里用夸张的说法,强调叔嫂之间不要弄得瓜田李下,让人误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农村关于生活中的一些俗语,虽然用词看似粗俗夸张,却比那些诗词歌赋通俗易懂,也更接地气。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大智慧,和做人的道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些俗语,至今还流传在人们口中的原因。值得年轻人遵守和传承!
卖柚子的小伙子 又说----
俗话说的好:“娘亲有舅,爹亲有叔”,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特别是在我们农村,非常注重这个亲戚和辈分关系,不管是年龄多大,只要辈分在那放着,必须有规有矩的行礼尊称,而今天说的这句俗语,就是关于这个亲戚关系的一些说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
“外甥头,舅家牛”,这是农村以前对外甥和舅舅关系的一个说法,舅舅是母亲的兄弟,也是我们的至亲,虽然和我们不是一个姓,但是身上留着和母亲同样的血液,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也割舍不断的,所以舅舅虽然属于外戚,但是地位一直很高,在我们这里也有娘亲舅大的说法,外甥结婚舅舅是必须要坐上席的,谁都能得罪,这个舅舅可是万般得罪不起的!
而说到这个“外甥头,舅家牛”,不得不提古代那时候牛的重要性,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古时候农业生产科技不发达,农耕播种全靠牛马,对于我们农民来说,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用外甥的头和舅舅家的牛做了一个对比,主要是为了体现舅舅和外甥关系的重要性。
“叔嫂房,不同问”,我们大家都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尤其一些关系比较近的亲属,该有的忌讳必须要注意,不然处理不好关系就特别容易造成矛盾。这句话说的大概意思,就是叔嫂如果同房的话,不要过于攀扯闲谈,传出去容易让大家产生误会。
类似的还有“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都是古人关于家庭关系,总结的一些名言忌讳,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家庭产生矛盾,虽然看着有些不近人情,但是细细品味下来还是挺有道理的。
关于“外甥头,舅家牛,叔嫂房,不同问”这句俗语老话,你是怎么看的?
来源:悟空问答
接地气的老区寻访知道你每天的看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