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采访录》中谈及的路遥早年往事(上)
黄土窑里的母亲(序言)
——新发现的路遥大妈李桂英采访录
摘要
1993年秋天,西影厂导演何志铭为了拍摄纪录片《路遥》,来到陕北采访路遥大妈李桂英并做笔录。新发现的这份笔录通过李桂英的讲述,打开了解路遥早期家庭生活的一扇窗口,揭示了路遥多侧面的形象,堪称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值得路遥研究界重视。
关键词:路遥 李桂英 何志铭 家庭
引 言
1992年11月17日,当代著名作家路遥(1949——1992)逝世。次年秋天,遵照陕北风俗,为纪念路遥辞世一周年,路遥的两位陕北籍朋友——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何志铭和陕西作协作家航宇合作拍摄三集纪录片《路遥》,他俩率领剧组人员探访路遥的家乡——陕北延川县郭家沟,看望并采访路遥的大妈李桂英老人。这年10月7日,李桂英口述往事,经过何志铭现场笔录,写成《路遥大妈李桂英采访录》。十一年后,李桂英与世长辞。此后,这份手稿由何志铭保留至今,成为国内现存的采访路遥大妈的唯一真实记录。
2023年5月,笔者远赴陕北榆林采访何志铭,他向笔者展示了这份珍藏30年的手稿,手稿使用的是普通活页纸,全文共11页,字数:2809字。但因时间较久,字迹潦草,手稿内容已难以辨识。2023年9月,何志铭应笔者请求,对手稿进行整理、校对、誊清,10月将稿件拍成照片发给笔者,使得这份沉埋多年的采访录终得重见天日。2024年4月,何志铭再次应笔者恳托,对这份采访录中的方言内容进行了精确注释。在此,笔者谨向何志铭导演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帮助表达诚挚谢意,并通过公布、解读这份采访录,结合笔者最近三年采访过的多位路遥亲属、友邻的讲述,回顾路遥的早年往事,以此纪念路遥大妈李桂英——这位黄土窑里逝去的善良而不幸的母亲。
1993年秋天,导演何志铭探望采访路遥大妈李桂英。
《采访录》中谈及的路遥早年往事(上)
程 文
众所周知,路遥出生在陕北大山里的穷苦农家。出身贫寒、命途多舛,这是目前国内学界对路遥身世的一致看法。1957年秋天,路遥八岁时,极端贫困的家庭环境逼使路遥的父母将长子卫儿(路遥乳名)送给大哥大嫂抚养。学界最早记录这件事情的学者是路遥的同乡好友、作家朱合作,1993年他到陕北清涧县王家堡探望路遥的父母,随后写出纪实文章《在王家堡路遥的家中》,其中写道:
路遥是在虚9岁时,由他的父亲引着,从王家堡村起身,翻过九里山,顺着秀延河,走到延川县郭家沟村,给了他大伯家的,推算起来,这大概是1957年的事。30年以后,1987年的一个晚上,路遥曾对我说起过这件事,他说:“那时候家里穷,没有办法,我父亲拖着我,走到清涧县城里以后,用仅有的一毛钱,给我买了一碗油茶,又继续才走到延川县。”从清涧老家走到延川郭家沟,是路遥人生之路上的心酸之旅,他一般不愿说起。他说他成年之后也极少去清涧城,因为“那地方曾是我的伤心落泪之地”。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篇《采访录》,路遥大妈谈及领养路遥这件事情,提到一桩不为人知的往事,就是:路遥的父亲王玉宽,当年是去延川县揽工,顺便带上了年仅八岁的小路遥,投奔自己的大哥王玉德。因为,同是兄弟,大哥王玉德家里除过夫妻、老母,没有一儿半女,生活光景略好过二弟王玉宽,所以王玉宽有意将小路遥托付给大哥大嫂抚养。王玉宽来到了延川县郭家沟,首先到大哥家里,把儿子路遥郑重托付给了大哥大嫂,接着他就在延川县揽工,时间是一个月,然后他才离开延川县回家。而在这一个月内,作为父亲的王玉宽,实际上来看过儿子路遥,并没有把年幼的路遥撇在大哥家不闻不问。这桩事实,是迄今为止路遥研究界还未发现的真相,了解于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路遥与父亲王玉宽之间情深,成年以后,路遥终生都依恋自己的亲生父亲。
相比之下,路遥与大伯王玉德之间的感情,显然要疏远得多。造成这种关系的主要缘由,是因为王玉德当时已年届四十,勤勉半生,由于无儿无女,所有的指靠就是眼下收养的这个侄儿路遥,因此他从庄户人的实用观念出发,想把路遥锤炼成一个能干的乡村小劳力,不想供养路遥进延川县城求学。路遥的干姐、作家刘凤梅最早提出这种观点,2020年她在西安接受笔者采访时明确说道:
“路遥的大伯外号‘铁算盘’,他只考虑家里的营生,不考虑路遥的前途,所以他不支持路遥继续上学。”
2022年,路遥逝世30周年之际,榆林路遥联谊会会长刘瑞平撰写纪实文章《路遥的世界》,其中谈到路遥早年为了争取上学,与大伯间展开的交涉:
1963年路遥高小毕业,大伯说:“我可以供你到高小毕业,你要当农民,将来要孝敬我们。”而路遥坚持要上学,他当时以优异成绩考上延川中学。于是,路遥和伯父谈判,伯父说:“你如果有本事,能够弄到口粮就去上学。”于是,为了上学,路遥一家一户地去讨粮,结果凑够了一个月的粮。伯父问路遥以后怎么办,路遥说:“以后不要紧,哪怕我饿死了,自己解决。”伯父无奈,只能由着路遥去了。
路遥就是在这种万难境地下,走进延川中学,实现了上学梦。
由此,一心上进、生性顽强的路遥必然要与另有打算的大伯间关系产生摩擦。2021年,笔者在路遥的好友、评论家高其国陪同下,在延安采访路遥的小妹王瑛,她谈到了路遥当年在大伯家里的真实生活状况:
“我哥当时到大伯家,主要是因为有我奶奶在。我哥是长子长孙,奶奶最亲他。我哥有什么心里话,或是想要什么东西,从来都是跟奶奶说,不敢跟大伯说。大伯不想让我哥上学,可是我哥一心想上学,奶奶知道这事,她心疼我哥,就跟大伯拼命闹起来,最后大伯只好答应。我哥有奶奶护着,才能在大伯家里安生,他跟奶奶的感情最亲。后来,奶奶去世了,我哥哭得比谁都伤心。等到我哥成名了,他每回回老家,都要站到远远的山头上照一照(陕北方言:看一看),奶奶的坟头就埋在山上,问他为什么不上山,我哥说:要是见了奶奶坟头,会伤心得不能行。”
可见,路遥从小离开家庭,失去了父母的疼爱,来到大伯家里,又不能讨得大伯的欢心与厚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年迈的奶奶就是唯一的精神支柱。陕北方言讲:“人往下(代)疼”,路遥与奶奶间的祖孙情成为铭刻在他心灵深处的宝贵记忆。他终生不曾忘记奶奶,成为作家以后,他把这种童年时代对于奶奶的挚爱情感写进了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塑造出主人公孙少平全家人敬爱的奶奶形象,从而在文学艺术中升华了对奶奶的孝爱和称颂。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程文(女),江苏省徐州市人,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的中文教师,文学硕士,专业唐代文学。多年研究路遥及其作品,并多次亲赴榆林、延安、西安采访撰写了多篇路遥研究文章。
举报/反馈
网址:「连载」《采访录》中谈及的路遥早年往事(上)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16854
相关内容
「连载」《采访录》中谈及的路遥早年往事(上)访谈录格式(访谈录格式 例文五年级)
中国作家访谈实录
《杨澜访谈录》十五周年特展在北京798和众明星回首15年往事
中国式童星的成长之路:过早结束的童年和遥不可及的成功
读书笔记——《中国演员访谈录》、《中国导演访谈录》
杨澜访谈录采访过的体育明星都有谁
中国顶级私募访谈录 探秘明星私募的掘金之道pdf下载
“焦点访谈”的十年之路
《中国电影人访谈录》:透过电影人命运看时代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