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发布时间:2025-09-25 03:26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1978-2018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时光

央广文艺之声

10集系列节目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今日看点

“善把没名演员变成流量明星”的

著名电视剧导演:

郑晓龙

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第四集

我善于把没名的演员变成流量明星

采访郑晓龙导演是在7月底,今年北京最热的季节。彼时,郑导刚结束在内蒙古拍摄电影《图兰朵》的工作,风尘仆仆地赶回北京。

如约赶到郑晓龙工作室时,他的助理告诉我们:在我们到之前送走的那一拨记者,也是就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话题采访郑导的。作为一直活跃在一线、并且不停地创作出经典电视剧的导演,郑晓龙无疑是改革开放40年间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郑晓龙导演)

几十年来,郑晓龙导演深耕在电视剧行业,引领电视剧制作、导演的潮流;他的作品如同一部部编年史,记录着时代的变革,也见证了中国电视剧历史发展进程。

(《红高粱》拍摄现场 郑导给周迅讲戏)

郑晓龙

17万字大纲 《渴望》创收视奇迹

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年,郑晓龙考上了北京大学分校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北京电视制片厂(后改名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从此与电视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8年,郑晓龙和李牧、陈昌本、李晓明住进蓟门饭店,他们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琢磨讲一个女人的故事,传统的美德在这个女人身上都要有,再将各种磨难放到她身上……每个人发挥想象,讨论完,李晓明写了个17万字的大纲,后来成为《渴望》的剧本。

电视剧《渴望》一经播出,引起广泛关注。该剧情节跌宕,多重矛盾交织,最大的特点是写那个时代的人物命运——而且是市民的命运,塑造了宋大成、刘慧芳、王沪生等一代都市人的鲜活形象。这部苦情大戏的开播,当年还与北京三环路开通一起被列入北京市三件大事之一。

郑晓龙

当一堆有“小毛病”的人聚在一起

1991年,郑晓龙和他们的同事们又策划拍摄了25集系列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开创了中国室内情景喜剧的先河。

在《编辑部的故事》拍摄过程中和播出前,郑晓龙他们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当时有领导和专家认为,剧中知识分子插科打诨实在不严肃,剧中人物“马列主义老太太”牛大姐,老实巴交但有点抠门小气的刘书有,还有本质不坏但唯利是图的余德利等等,每个人都有小毛病,这些人怎么能成为艺术作品的主要人物呢?经过一番波折,电视剧顺利播出、轰动一时。郑晓龙回忆说:“没有思想解放,恐怕就没有室内剧的这一创作方式;没有思想解放,也搞不出来《编辑部的故事》这样的喜剧作品。”

郑晓龙

打破中国电视剧生产史上的第一次

1994年,一部反映海外华人生活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一开播,就吸引了亿万观众。这部电视剧全程在美国拍摄,全景式展现北京人在纽约生存状态,充分展现出东西文化的差异,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与认知的冲击。

作为国内首部全程在海外拍摄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制作方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是以固定资产作抵押担保,从中国银行借到150万美元,用以维持国外拍摄的高昂费用。贷款、全程海外拍摄,这在中国电视剧生产史上是第一次。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郑晓龙工作照)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审美的变化,为了保证高收视率,很多导演选择演员的标准都或多或少地向市场妥协,流量明星成为一些影视剧导演选择演员的标准。

郑晓龙导演说自己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坚持自己的标准,那就是根据剧中的角色来定谁演,不向市场妥协。“我拍电视剧从来不找流量明星,都是根据角色的需要选演员。我觉得他适合我这个角色,我就选他来演。通常他不是流量明星,我把它变成这个流量明星行不行?靠流量明星或者小鲜肉来博得眼球,博得观众,我觉得这是没有专业能力才这么做,有专业能力人不这么做。”

在他看来,一个专业的导演最需要做的就是把戏拍好。他说:“其实你把戏拍好了,演员可以变得有名。比如张凯丽,李雪健拍完《渴望》,他们就声名鹊起;葛优、吕丽萍之前也不是很有名,但是拍完《编辑部的故事》他们就有名了。《北京人在纽约》让王姬、马晓晴出名了。我觉得这样可能才符合创作的规律。”

(电视剧《甄嬛传》拍摄现场 导演郑晓龙给孙俪说戏)

今年65岁的郑晓龙有一颗年轻的心,“创新、专业”始终是他生活工作的主题词。眼下,他担任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图兰朵》已经杀青,正在后期制作。郑晓龙说,这部电影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而这一次他在电影领域的创作,又会捧红哪些演员?我们将拭目以待。

(视频:中国电视剧重要开拓者之一郑晓龙)

更多《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精彩内容

请锁定

文艺之声 FM106.6

每天12:00

《文艺大家谈》

登陆央广网专题页面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网站。

记者:郭兴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见证中国文艺四十年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16532

相关内容

十年星云奖见证中国科幻崛起之路
2013中国时尚权力榜启动 新京报十年见证梦想进化
《拼搏40年》:从“个体荣耀”到“文明年轮”献礼中国奥运四十年
刘妍希出席凌飞摄影展,见证中法六十年文化交流
电影《抗战中的文艺》开启点映 四大看点热血致敬中国文艺力量!
继承和阐扬中国优秀文化,中国文化书院成立四十周年雅集举办
海航科技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证券“金紫荆奖”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艺术嘉年华圆满举办
刘亦菲荣获“年度卓越品质之星” 众星祝贺见证二十年演艺之路
首都电影院80年见证影史 中国放映界的一面旗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