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AI最主要的功能,并不是写作
来源:灰鸽叔叔
@G**I:
鸽叔我本身不搞什么创作,也不用写工作小结,那现在的AI对我有什么用?
确实容易有误会。毕竟网络上分享最多的,就是让AI写工作小结,写新闻稿,写发言稿,写文言文,写歌词……很多营销机构也在传授“AI铺量起号”,什么“轻松打造一个一百多个号的矩阵”……
其实它只是AI应用的冰山一角。对普通人来说,有海量的更实惠的应用。
举个特别小的例子:你把自己去医院的检查报告,比如血报告,发给AI,问问它自己可能有什么疾病,该吃什么药,该怎么康复。
你看看它的回答。是不是一下子觉得,“在线问诊”也没那么香了?
再举个例子。比如你收到了一封律师函。你发给AI,把前因后果大概说一说,问它如果收到起诉书,该怎么写答辩状。
你看看它的回答。是不是一下子觉得,按时计费的律师也该降降价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AI进化到今天,它的使用价值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咨询”。写作需求是非常有限的,咨询需求是每时每刻的。拿着一份参考答案去处理问题,和拿着白纸去,肯定会有点儿不一样。
当然,不要因为有“参考答案”就觉得自己是内行,但它至少可以让我们对“内行”的判断更准确些。
@阿**曾:DeepSeek为什么最近这么火,我自己使用起来和常规的AI也没有太大区别,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么?
依然是关于AI的问题。之前提到,有些朋友忘记点“深度思考”和“联网”,那用起来的体验肯定是不行的。还有就是它的服务器常常忙碌,也影响了使用感。
它的“不同之处”是比较明显的:相比其他AI软件,DS多了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它会把我们的问题以一种非常口语化的内心独白表达出来。包括你为什么这个问,它怎么理解的,可能会给出怎样的回答策略……
这段“独白”之后,才是它给出的回答。
“独白”的作用在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问题的拆解过程。哪个词语让它误会了,哪个表达不精确,能够轻松判断出来。再提补充问题的时候,表达可以更精准。
另外特别想提醒下:我朋友圈里有人在买所谓的AI课,成百上千的,用了某些“老师”提供的“专用软件”,不少功能还是付费的。我仔细看了下,这些软件大概就是老版本文心一言的水平,相当于在现代化工业时代,让大家付钱买了辆黄包车。
这玩意儿的更新换代很快的。与其听系统课,不如听听别人的使用心得。边用边学,远比先学再用更实在。
@t**6:假期看了哪些电影?有些片子是不是被黑粉攻击得太过了?如果给足够的排片的话,未必差距那么大啊。
有些发行方会在各种地方喊“不公平”:“我们需要更多的排片”,“凭什么我们只有三场,别人有八场”之类的,让人以为票房是电影院操纵排片的结果。
其实排片可公平了。大家打开购票软件,是不是发现只能买未来三天的票?为什么不能买更晚的呢?
因为排片是动态的——它会根据各自的上座率做调整。简单说,上座率高的,呈上升趋势的,后头的场次就多;上座率不行的,呈下滑趋势的,就减少场次——电影院不会和钱过不去。大家看到的排片,是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
《哪吒》创下票房奇迹,一部分是自己争气,另一部分是同行衬托。
大制作、大明星和大票房并不是对应关系。甚至“大情怀”也不是。“明星”是个很有意思的产业链——呼吁大家走进电影院的中介、供应商、水军非常多,但纯掏钱的基础用户并没有那么多。
至于影片——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出品方就是想不明白:观众掏钱看电影,不是来听课受教育的。如果在宣发中把“我懂的多,让你开开眼”作为主基调,那扑街的概率太大了。
封面图来自灰鸽叔叔宠物群
猫:柚见柚子的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破圈】AI最主要的功能,并不是写作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16030
相关内容
AI与未来写作:决定写作命运的不是AI,而是写作自己我们用 Suno AI 写歌并制作 MV,半小时打造个人单曲
可灵 AI 刚升级的这项功能,要解决视频生成的最大痛点
揭秘AI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多样化功能:高效辅助新闻报道与内容创作
AI滤镜破圈不断,“美图秀秀们”坐不住了
AI写作从小鱼到明星
AI写真照制作软件有哪些?分享6款优秀的AI写真软件给你
明星们为什么都在“破圈”?AI技术带来的无限可能
Kacha AI软件介绍 Kacha AI软件功能 Kacha AI软件特色
明星同款动漫写真一键生成!AI图生图真人转动漫功能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