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电影像一场梦,那纪录片就像海市蜃楼,看起来云里雾里却无比真实。它告诉你,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在过怎样的生活。
《算命》在2009年的北京独立电影论坛上首映,广受好评。导演徐童,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唐小雁,纪录片导演徐童的两部作品中的一个“配角”:一个二十多岁就离家到北京求生的女人。她在影像中,几乎盖过了所有的主角。因为她最不吝把自己难看、淋漓的真实“喊”给别人听。自然在镜头面前显得“勇猛无比”的她被人群记住了。她开始频繁与徐童一起出入放映会、媒体访谈现场。
2014年,徐童最新作品《挖眼睛》制作完成,“制片:唐小雁”五个字格外扎眼。唐小雁不必再做以前的营生了,她开始和徐童一起出入另一个“有文化”的圈子。于她而言,纪录片的功能“改变”多于“记录”。
2009年,唐小雁还是北京一家按摩店的老板,是个在灰色地带讨生活的女人。唐小雁成天提心吊胆,不得不与当地的地痞流氓、还有一些收红包的管理者打交道。在外面受了委屈,唐小雁几乎从不找人倾诉,最难受的时候自己躲被窝里哭,不然就去找算命先生,平时不愿说的,能跟算命的唠半天,把对方当心理医生,直到碰上拍纪录片的徐童。
展开剩余 83 %
在燕郊的算命先生厉百程家里,她碰上蹲在屋子里拍摄的徐童。命运在那时发生了改变。2009年,徐童正在拍摄纪录片《算命》。这是一部对一群颠沛流离的小人物的群像记录。主人公算命先生厉百程孤独半生,40多岁的时候碰到残疾人石珍珠。来找厉百程算命的主顾常常是性工作者,唐小雁就是她们中的一个。在厉百程的家中,徐童碰到了唐小雁。后来,徐童和唐小雁成了“哥们儿”。
在徐童眼里,唐小雁身上有野草一样的生命力,“那种江湖的感觉,她身上这种东西吸引人。她被反复碾压,但是怎么压这苗也死不了,还长起来了。”
在徐童的镜头前,唐小雁抱着人哭,爆脏字,打无赖汉,她毫无顾忌。《算命》剪完后,唐小雁才反应过来,骂自己:“你是不是疯了,你那时候为什么要跟他说?”
让唐小雁决定抛下顾虑出镜的原因,是因为她要报恩。当时,唐小雁的按摩店被同行举报了,她在拘留所托人打电话给徐童——因为徐童号码特别好记。在云南参加电影节的徐童立刻赶回北京,因为手头紧,他抵押了自己的车,凑了7万块把唐小雁捞了出来,那时他们认识才两个月。
在唐小雁眼里,这从此就是“你让我干什么都行,你要我的命我都给你”的交情。徐童说:希望你出镜,《算命》这片子不能没有你。行,必须上。唐小雁没犹豫,“你把我救了,我就帮你,愿意把我丑事放在《算命》上。这个人这么够哥们,你不帮他怎么行,做人不能这么做。”哥们儿面对面,别人是没有几杯酒下肚“不上劲儿”,他们却是摄像机不开机“不上劲儿”。
在徐童的镜头前,唐小雁儿哭、喊,心无旁骛地讲自己的事儿。用徐童的话说:“她在控制着拍摄现场,她是编剧。”
于是,无遮无掩,唐小雁出镜了。一个惯走江湖的人的戾气与乖张,浓妆,身材姣好,嘴里常爆粗口。对那些想占便宜的对手,绝不手软。也就是这个女人,在镜头里对身边的“亲人”却怀着最大的善意:陪老爹聊天,为得不到赡养的陌生老太太泪流满面。
“小雁的感情是没有遮拦的,是很纯粹的。往往我们很多人,经过各种包裹之后,感情就变得比较冷漠麻木。”徐童觉得,她一直葆有情感的热烈和真挚。在养老院拍摄的时候,老人身上疼,唐小雁就去揉一揉,扶一扶,尽管老人身上沾了屎,她也会去帮忙,“我愿意对你好,我喜欢,不是刻意的。”
徐童对唐小雁这种跌宕起伏的生活这样解释:“游民他们来到城市之中,就脱离了传统意义上家庭的庇护。一个人在外谋生在社会上行走,就必须个性张扬。我虽然拍游民,但是也不是说底层游民就一定是对的,值得同情的。这也未免太简单了。
小雁不一样的是,尽管迫于生计干了偏门,她依然是个心地善良,情商高,泪点低的女人。她是个有担当的人,面对镜头自曝隐私自曝家丑,这在纪录片当中能有几个?”
唐小雁以往的经历,徐童在纪录片里下笔很重。然而,现实言谈之中,徐童对唐小雁的经历却轻描淡写,嘴里略略拂过只有五个字——“走了偏门儿”。这部片子里,唐小雁没有出场费,但是导演却给她带来了一个全国的大奖。那是2011年南京“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组委会颁给了唐小雁一个“真实人物奖”。
徐童说,这是第一次,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将大奖授予一个真实的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有感于她在影片中的表现力即她的勇敢生活的能力,有感于她所携带的社会议题的丰富性,以及我们对于她在影片中的存在方式的疑惑,她的出现将有助于探讨纪录片本体问题和纪录片伦理问题,也有助于揭示我们自身的生存境遇。”
用徐童的话说,唐小雁的贡献也在于,她做好了一个“代言人”的角色,说出她们这个阶层的不幸与苦难。从那以后,唐小雁开始随徐导接触的媒体渐渐多了,与在纪录片中的表现不同,她尽量保持克制、端庄。
2012年,窦文涛邀请徐童去“锵锵三人行”做节目,唐小雁同往。窦文涛见到了唐小雁,当即决定再做一期:他要把本来设计中和徐童同台聊天的许子东替换成唐小雁。
因为嘉宾属性,当期话题十分生猛,尺度都很大,在面对这样一位“江湖女”时,节目组给出的态度非常正面:“每个人的处境很不一样,一个人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多大程度上是他自己选的,多大程度上是他不得不的,甚至是你多大程度上你可以坐在这儿去说他对了,他错了,你自己难道就真的立得那么高吗?有些时候我们不一定急着去做道德评判。”
《锵锵三人行》中,面对主持人,唐小雁诉说着自己的经历,慨叹道:“不管怎样,这都是过去的事。我们没念过什么书,也说不出文绉绉的漂亮话,但我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想努力地活下去。”唐小雁十分坦率和真实,窦文涛后来说“小雁其实很有能力,做了一整期节目,一句脏话都没讲”。
这几年,唐小雁随徐童去世界各地参加影展。许多人觉得唐小雁是生猛“逆袭”的幸运者。成了名,也脱离了原来的生活。唐小雁却说:“以前的日子,我不觉得苦,不过是没有安全感,经常会产生不想活的念头。我自己做生意,生意又不定,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在唐小雁看来,现在的日子就是“多了定数,少了自在。”
“其实这个事情很简单,不一样的圈子不一样的活法儿。如果你上我们的圈子里,自然而然,你就不会端着的。很多人就想,凭什么唐小雁能够做制片,其实他们没有弄明白,我不就是擅长和人打交道这点事儿吗?”
“至少让我们知道在那个时间点上,汶川地震的时间点,与此同时,在北京的郊区在发生这样的人生故事,这就是对时代进行的一个注解,哪怕是只写了一句话几个字的注解,它也是有它的意义的。”徐童说。
如今,距离徐童拍摄第一部纪录片已十年。在底层的江湖里,仍然有很多人挣扎在生存边缘上,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坦然而勇敢地活着。我们都受困于自己所在的阶层,看到的世界很难完整。其实谁又比谁更高贵,芸芸众生都有自己的活法。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编辑:周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