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诞崩溃的谐音梗,还是被明星玩坏了

发布时间:2025-09-23 23:50

让李诞崩溃的谐音梗,还是被明星玩坏了

网易公开课
网易公开课

2022-04-21 17:28 ·网易号优质内容创作者

明星公布恋情,似乎总偏爱13:14。

不得不说,比起那些还需要咱们自己去猜测比对的时间、年份、年龄、纪念日卡点,520、1314,简直是把告白直接打在了公屏上。

这老掉牙的谐音梗,如果让坚信“90%的谐音梗创作起来都是不费力的”的李诞看到,估计又要大喊“谐音梗,扣钱”了。

翻了翻微博,类似的谐音梗卡点官宣真的不少。

王彦霖、魏晨、郑凯等,都把官宣时间选在了5月20日、5月21日。

最绝的,是罗志祥写满他和周扬青9年爱情旅程的“千字告白文“,也选在了5月20日发布。

不光明星用得起劲,很多爱情电影,也不再执着于情人节、圣诞夜。

一旦发现了谐音梗的魅力,你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今年,“2022”就自带“爱”的谐音,20220214、20220222,宛如奇特数列的上映时间,是爱情片从宣发开始就隐藏的小小心机。

甚至光日期还不够,2月14日上映,还得用一波“1314”的梗。

1314、520,简直刻在了明星官宣、电影定档、商家营销的DNA里,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都把结婚登记日选在与告白有关的“谐音日”。

从前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情人节忙到飞起,现在好了,谐音梗又“平白无故”造出了好多纪念日。

适逢520、521、1314,222这类日子,民政局都会被挤爆。

据今年北京婚姻登记预约信息显示,朝阳区2月14日婚姻登记预约370对 ,而2月22日婚姻登记预约却达到了742对。

就因为这一天有很多个2,在中文谐音里,是充满“爱”的日子。

情侣过节,不发个520、521、1314的红包,都没办法晒朋友圈。

就连红包上限200的微信,都得尊重谐音梗带来的“风俗习惯”。

同时,还有不少热心人士“善意提醒”:

“情侣之间,发送含特殊数字(520、52、52.1、13.14等等)的红包和转账,一般会被认定为《民法典》第657条规定的赠与行为,这类红包在分手后主张返还,很可能不会被法院支持。”

毕竟,无处不在的1314、520,已成为全民公认的告白宣言。

人,不能不信“谐”。

无论是520(我爱你)还是1314(一生一世),还是更加高级的7758258(亲亲我吧爱我吧)……

数字类谐音,可能是第一批互联网原住民,有关谐音梗的最早记忆。

886,那时还不是“不想和你说了”的冷漠无情,而是俏皮的“拜拜咯”。

冲浪时路见不平,谁不曾说过一句7456(气死我了)?

遇见可爱的网上邻居,发表了让你不能再同意的发言,必须得来句9494(就是就是)。

还有被沿用到现在的555555(呜呜呜)、15555551(噫呜呜呜呜呜呜噫)……

别问,问就是在我地盘这,你就得听我的。

不过,互联网,不过是谐音梗万千阵地中的小小一隅。

翻翻文学作品和民间纪实,你才能明白,谐音梗真正做到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它不只是搞笑,还能含蓄优美,是不少文人的最爱:在古诗文中,谐音梗屡见不鲜,更确切的名字叫做“双关”“谐音双关”。

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莲谐音“怜”,藕谐音“偶”,收到这种情诗,真的很难不心动。

还有更耳熟能详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千万别以为谐音梗只是文人的小技巧,有时候它能干大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里,写蒯通借相面的机会,鼓动韩信造反,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

我看你的面相,不过是封侯,而且不太安稳;但我看你的背,感觉你能富贵到没边儿。

这里真的是“背”吗,不,是谐音梗,“背叛”的背。

如果韩信能说一句“谐音梗扣钱”,说不定就会走上另一条道路。

但论起谐音梗,真正的高手还是在民间。

打碎了东西,要喊“碎碎平安(岁岁平安)”;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对葫芦(福禄)、象(祥)装饰的喜爱等等,都是用谐音,求一个好彩头。

清代的金大吉葫芦挂屏

越到了人生的重要时刻,谐音梗就越是遍地开花。

春节,按理说应当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但不少地方吃饺子要吃素馅儿,就是图来年能“素素静静”、平平安安。

结婚,婚床要铺红枣和桂圆,寓意“枣生桂子(早生贵子)”。

我们采访了当事人甄嬛女士,她表示十分感动:“皇上竟这样把我放在心上。”

高考时,妈妈要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爸爸穿马褂,意味着“马到成功”。

图源/人民网 记者符武平 摄

考生也不能闲着,尤其是东北孩子,紫内裤必须得安排上。

为啥?因为“紫腚能行(指定能行)”!

日常交流中,为了加强喜剧或者怼人的效果,颇具智慧的人民群众,还发明了诸如“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水瓶)”“茅房里跳高——过分(粪)”等歇后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吸引了无数人前赴后继地参与到了谐音梗的创作当中。

有音乐才子:

有无问西东:

有顾左右而言他:

有结合时事:

遍地开花的谐音梗,其实算不上什么高级手法,就像谐音梗大师王建国说的那样,颇具幽默天赋的东北人民,一天能写46到个48个。

可是,谐音梗到底为什么这么好笑啊?

“谐音梗”爱好者们为了充分感受其中乐趣,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常常是表面上嚷着“谐音梗扣钱啊扣钱”,实际:

“谁也别跟我抢,我要成为第一个用这个谐音梗的搞笑急先锋!”

为什么大家如此热衷于用“谐音梗”搞笑?

心理学中在研究“幽默”时,曾提出过一种名为“失谐理论(又称乖讹消解理论)”的观点。

作为心理学,语言学中主要的幽默理论之一,失谐理论认为:所谓幽默,其实是由预期信息和实际结果的差异在认知上产生的不一致感引起的。

简言之,谐音梗,往往是通过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信息传达,让人产生幽默的情绪体验。

相声里的不少“包袱”,都是通过语音、语义、逻辑、修辞等,产生幽默效果。

当然用来“怼人”时也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常年霸占热搜的土味情话,之所以屡试不爽,也是因为完美诠释了“失谐”的魅力。

“用我的杯子吧……这样我们就是一辈子啦!”

“我去取一下东西,你等一下,我来娶你了。”

“我十拿九稳,就差你一吻。

得承认,谐音梗,正是凭借这种在“情理之中反反复复的打破人们的心理预期”的强大能力,撩倒了一茬又一茬的网友。

说法虽然土,但胜在好用;形式虽然不复杂,却莫名有些撩人的后劲是怎么肥四儿?

图源@施柏宇

另外,使用谐音梗,还不用担心灵感来源的枯竭。

曾几何时,也有人担心,随着网友们掌握了土味情话的套路,心理预期与实际信息间的偏差不断缩小,失谐效果逐渐降低。

但这种担忧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全新的“套路”与偏差便会出现,构建新的失谐。

现如今,我们总说:谐音梗真的不要太“滥俗”,仿佛使用谐音梗便是没有创意的表现。

然而,人人都“骂”谐音梗,人人也都爱谐音梗。

谐音梗的魅力,在于使用的自由与随意,无师自通,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谐音梗。

往往在想出一个梗的瞬间,就已经让人收获了极大的快乐。

它可能是对表达称赞的有力好句。

牛蛙(牛哇)!

可能是能够化解(当然也可能是制造)尴尬的最佳利器。

也可能是“戳中了谁的心我不说”的身份认同……

说到底,谐音梗的妙处,就像它的名字,在于“谐”,那是独属于幽默选手的、会心一笑的时刻。

不管那是对对方心意的领悟也好,还是以“嫌弃”掩盖欣喜的外衣也罢。

把它当成生活的调味剂,增添几分乐趣,总归,不会是太坏的事情。

网址:让李诞崩溃的谐音梗,还是被明星玩坏了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12592

相关内容

李诞常调侃王建国谐音梗,还搜对方词条,两人的真实关系如何?
脱口秀明星李诞爆料,“谐音梗大王”王建国被《再见爱人》气到失眠
乌龟是什么谐音梗
明星谐音梗谜语大全
《奇葩说》傅首尔对上熊浩,李诞用1句话,说出了崩溃的真相!
《明星谐音梗取名大全
《崩坏星穹铁道》一位明星的诞生成就攻略
《演员的诞生》开年首秀 俞灏明压力大险崩溃
演唱会现场玩起“谐音梗”? 汪苏泷疑用谐音梗回应年轮风波
明星大侦探:撒贝宁玩“谐音梗”被嫌弃,网友喊话节目组扣他的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