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们利润下滑,为何这家上游公司逆势增长?
《投资者网》引力丨张静懿
2025年7月,上海珈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珈凯生物)收到了北交所首轮问询函。
问询函直指核心:为何在现有产能利用率不足五成的情况下,仍计划扩产?其连续三年超过63%的毛利率,为何显著高于多家可比公司?同时,供应商集中度高企、股权变动价格剧烈波动等问题也被逐一抛出。
这家靠化妆品功效原料起家的企业,已从挂牌新三板的顺利过渡,步入更为严苛的实质审核阶段,但却暴露出了生长路上的诸多“矛盾点”。
珀莱雅、福瑞达之外的增长逻辑
珈凯生物的业绩曲线较为稳健。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为1.83亿元、2.18亿元和2.42亿元,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净利润则在2023年短暂下滑至4752万元后,于2024年回升至5694万元,恢复增长势头。
支撑这一业绩的核心,是其高度集中的主营业务——化妆品功效原料。报告期内,该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99%,主要产品包括悦肤宁、积雪草苷、β-葡聚糖等,广泛应用于护肤、面膜及洗护产品中。其下游客户名单不乏行业头部品牌:华熙生物、珀莱雅、山东福瑞达、水羊股份等均在其列。
具体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山东福瑞达以9.44%的销售占比成为珈凯生物第一大客户,林清轩、科丝美诗紧随其后。而在2022年与2023年,珀莱雅分别贡献了615.15万元和730.42万元的销售额,占当期营收约3.37%和3.36%。此外,持有珈凯生物3.663%股份的股东华熙朗亚,其关联方华熙生物同期销售占比也从1.97%上升至3.6%;另一股东水羊股份(持股1.52%)的销售占比则分别为3.9%和2.17%。
这种客户结构既体现了珈凯生物在产业链中的认可度,但前五大客户的集中采购行为也暗藏风险,意味着一旦主要客户调整供应链策略或自研原料能力提升,珈凯生物的订单稳定性或将受到冲击。尤其在当前化妆品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品牌方对成本控制和供应链自主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原料商的议价空间正在被压缩。
更受关注的是“逆势增长”的合理性。北交所在问询函中明确指出,2024年同行业可比公司普遍面临业绩下滑压力——华熙生物因消费情绪疲软导致功能性护肤品增速放缓,科思股份受防晒品海外需求波动影响利润承压。在此背景下,珈凯生物却实现逆势增长,监管层要求其说明差异原因及是否存在未来波动风险。
供应链与股权的“待解疑问”
如果说客户结构关乎“需求端稳定”,那供应商集中度则直接影响“供给端安全”与成本控制能力。
数据显示,珈凯生物对前五大供应商的依赖度颇高:2022年为64.56%,2023年为62.65%,2024年第一季度为57.67%。其中,2024年第一大供应商兰州新伟荣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的采购占比高达29.04%。公司解释称,集中采购有助于获得价格优惠、保障供应稳定。
然而,这一模式的风险同样清晰。若主要供应商出现产能受限、原材料涨价或合作关系变化,珈凯生物的生产节奏和成本结构将面临直接冲击。更令市场关注的是,多家主要供应商存在实缴资本为零或参保人数极少的情况。北交所已要求公司核查其与发行人、实控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潜在利益安排。
供应链的疑点之外,珈凯生物的股权变动如同“过山车”,定价公允性也遭质疑。数据显示,2020年5月,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增资价格仅为1元/股;同年10月又减资回1000万元。随后不足一年内,外部投资者入股价格从30元/股迅速攀升至98.62元/股。而到了2024年1月,又出现48.5元/股的“折价”增资。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历次股权变动的定价依据及公允性,并重点追问2022年8月前后两次股权转让价格差异较大的合理性。
此外,投入产出比的“反向逻辑”也成了问询焦点。2024年,公司植物提取物原料采购量为29.79吨,却产出绿色天然功效原料249.36吨。这意味着原材料经过加工后重量放大近八倍。要知道,植物提取行业的常规逻辑是“成品重量远低于投料重量”,毕竟加工过程中会有水分蒸发、溶剂回收等损耗,这种“反向放大”的情况并不常见。北交所已要求公司量化说明“采购量、耗用量与产量的匹配关系”,并对照行业惯例论证合理性,避免数据矛盾引发信任危机。
高增长预期能否兑现?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珈凯生物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仍执意扩产。
数据显示,2024年珈凯生物绿色天然功效原料的设计产能为500吨,实际产量仅为249.36吨,产能利用率不足50%。与此同时,公司机器设备成新率高达85%,表明现有生产设备仍处于高效运行周期,尚未到必须更新换代的阶段。
即便如此,珈凯生物仍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3.1亿元,用于“年产50吨功能性植物提取物项目”。新增产能虽仅占现有产能的十分之一,但考虑到当前产能已严重闲置,此举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其产能消化能力的担忧。
北交所已在问询函中要求公司结合现有厂房、设备、人员与产量的匹配情况,说明募投项目新建厂房的合理性,并模拟测算建成后折旧摊销对利润的影响。这一追问切中要害——若新增产能无法及时释放,高额的固定资产折旧将直接侵蚀本已承压的净利润。
事实上,珈凯生物的销售费用率近年来持续攀升,2022年为15.72%,2023年升至16.84%,2024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20.5%,显示公司在市场拓展上的投入持续加大。与此同时,应收账款余额占营收比例维持在18%左右,若未来行业环境恶化或客户回款延迟,现金流压力将随之上升。
而珈凯生物最亮眼的“标签”——高毛利率,也面临监管拷问。报告期内,其综合毛利率连续三年保持在63%以上,显著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公司将其归因于技术附加值和产品差异化。但商业规律往往是“高毛利伴高风险”:一旦市场竞争加剧或核心技术被模仿,毛利率极易出现断崖式下滑。监管层已要求其分产品、分区域与同行进行详细对比,并提示结合期后采购、销售价格变动趋势、产品结构变动等,说明毛利率是否存在下滑风险。
珈凯生物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小而美”科技企业寻求资本助力的典型案例。它拥有不错的技术平台、稳定的头部客户群和看似可观的盈利能力。但在通往资本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监管的审视愈发严苛。它需要回答的,不仅是数字本身,更是数字背后的真实性、可持续性与合理性。(思维财经出品)■
网址:华熙生物们利润下滑,为何这家上游公司逆势增长?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12175
相关内容
华熙生物们利润下滑,为何这家上游公司逆势增长?华熙生物上半年营收净利大幅下滑 护肤板块四大品牌全线下跌
华熙生物的业绩压力:恢复为时尚早,多家机构下调盈利预期
上市国货美妆洗牌:上美、巨子生物增长最快,华熙生物倒数
前三季度营收下滑 长城汽车全年盈利逆势增长19.9%
中国铁物: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44%
乐华娱乐与华熙生物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化妆品寻找第二增长点
公募基金转型阵痛期:11家公募机构去年净利润6降5增 中小公司经营维艰
A股26家游戏企业过半净利下滑,出海成为主流选择
被前高管“捅刀”,华熙生物陷入“举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