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腔里品嵇康风骨,昆曲《归鸿赋》首演天蟾逸夫舞台

发布时间:2025-09-21 23:28

9月20日晚,上海昆剧团原创力作《归鸿赋》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水磨雅韵悠悠响起,舞台上金属质感的“竹林”间,隐约可见宽袍大袖的魏晋名士身影,追随着他们的脚步,观众也仿佛穿越至千年之前,感受“竹林七贤”的超然风骨。

开拓题材:“十年磨一戏”闯出新赛道

“这部剧从2015年的小戏《嵇康打铁》走到今天,改了二十多稿!”编剧俞霞婷感慨。作为上昆2025年度重点剧目,《归鸿赋》不仅有京剧名家尚长荣坐镇艺术指导,作曲孙建安、舞美倪放等名家护航,更涌现一批新的“中坚力量”——全剧近七成主创、演员皆为80后、90后。此次演出由梅花奖得主吴双领衔,上海京剧院严庆谷加盟,生、净、丑行当全覆盖,让观众得以感受花脸的豪迈、老生的沉郁、小生的俊朗,突破昆曲“才子佳人”的传统设置,也为守正创新提供新思路。

现场,“铁声”一幕以嵇康锻铁编钟之意象抒其志节,演员手持道具铁器配合身段,台下仿佛能听见锻铁的铿锵。嵇康的铮铮傲骨亦如钢铁般,历经人生的磨砺锻造,让人听见生命的回响。

声景融画:传统昆曲玩出“现代美学”

“不只是铁声,酒声、琴声、雁声……每段声音都是一段故事。”导演俞鳗文在演出前透露,《归鸿赋》以“声音”为叙事线,融入哲学讨论、友情信义、人生抉择等多重主题。“酒声”场景,杯盏碰撞声伴着唱腔,道尽竹林友人的价值观冲突;“雪声”一幕通过“托孤”刻画嵇康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父爱,至“琴声”融汇荒诞派手法,桃林剖白时那段戏尽显嵇康的内心挣扎,深刻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文人风骨和命运。

舞台上,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更显巧思:古琴、琵琶勾勒昆曲本味,中西打击乐融入配器,原创主题歌《归鸿》一开口便呼应“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意境;红色外框舞台与变形竹叶形成视觉对抗,素雅真丝戏服上的自然纹样暗合名士哲思,连妆造都“因境设色”,让魏晋风度与昆曲美学撞出诗意火花。

守正创新:让千年风骨照进当下

“我们想让观众看懂嵇康的‘坚守’。”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坦言,此次《归鸿赋》既严守昆曲唱腔传统,又用现代视角解读历史——挖掘嵇康“澡雪精神”的内核,她说:“我们希望这部作品能让当代观众共情千年前文人名士的家国情怀与人格力量。”

上海昆剧团多年来秉持“继承经典、演绎经典、打造经典、传播经典”的精神,从《临川四梦》到四本《长生殿》,从全本《牡丹亭》到《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谷好好说:“上昆始终致力于推动传统经典在当代舞台焕发新生。”多年来,剧团“以戏推人、以戏育人,推动编导演等多领域人才成长,为中国戏曲的未来积蓄坚实力量。”

“十年磨一戏”并非终点。首演后,《归鸿赋》将于9月21日迎来第二场演出。未来,该剧将根据专家及观众意见“边演边改、常演常新”。

网址:水磨腔里品嵇康风骨,昆曲《归鸿赋》首演天蟾逸夫舞台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09847

相关内容

上昆今年新创大戏《归鸿赋》京昆合璧 9月首演
吴双严庆谷师兄弟合作,将“竹林七贤”嵇康搬上昆曲舞台
在天蟾演满100场!互演、合演、反串,上京和上昆强强联手
追忆王文娟,她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最后一次登台演出,候场3小时
沪上首部讲述本土战争故事的原创古装沪剧《酒魂曲》首演逸夫舞台
戴上VR眼镜感受梅派艺术,逸夫舞台首发“元宇宙定制专场”
被誉为“百戏之母”的昆曲,其唱腔唱词都有何考究?
采样传统戏曲唱腔 神曲《大展鸿图》火得不意外
嵇康简介及生平事迹(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嵇康)
采样传统戏曲唱腔,“土嗨”神曲《大展鸿图》火得不意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