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就写了一首诗,只有两句,人人都会背
范仲淹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其历史地位不仅因《岳阳楼记》而确立,更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韬略而闻名于世。作为庆历新政的核心人物,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积贫积弱的北宋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由于朝堂上的政见分歧,这位杰出的改革家屡遭贬谪。即便在被贬至河南期间,范仲淹依然心系朝廷,始终不忘为国举荐人才。
在河南任职期间,范仲淹结识了一位名叫苏麟的同僚。这位官员虽然早年入仕,但因缺乏伯乐赏识,仕途一直平平无奇。目睹范仲淹积极举荐贤能的举动后,苏麟既怀揣着为民造福的抱负,又渴望改变自己的仕途境遇,于是萌生了向范仲淹自荐的念头。然而,如何得体地表达这一诉求,成为困扰苏麟的难题。
经过深思熟虑,苏麟意识到直接开口请求提拔未免太过唐突。这位同样才华横溢的官员灵机一动,决定以诗才来婉转表达心意。他挥毫泼墨,将自己的诉求巧妙地融入诗句之中,相信以范仲淹的文学造诣,定能领会其中深意。当范仲淹收到这封特殊的自荐信时,发现信笺上仅寥寥数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短短十四字,既展现了苏麟的文学才华,又含蓄地表达了其核心诉求——指出范仲淹在选拔人才时往往优先考虑身边亲近之人,而像他这样的远水楼台则难获青睐。
阅毕此信,久经官场的范仲淹立即洞悉了苏麟的弦外之音。不过,这位兼具文学大家与朝廷重臣双重身份的伯乐,非但没有因此不悦,反而对苏麟的才华与胆识颇为欣赏。他欣赏苏麟不甘平庸的进取精神,更赞赏其敢于毛遂自荐的勇气。于是,范仲淹特意调阅了苏麟的完整履历,仔细考察其过往政绩。经过全面评估,确认苏麟确实具备真才实学后,范仲淹开始用心为其谋划合适的职位。经过多方考量与推荐,终于为苏麟物色到与其才能、性格相匹配的官职。
有人或许会质疑苏麟此举是政治钻营,但若没有真才实学作为支撑,仅凭几句妙语又怎能打动范仲淹这样的明眼人?正如璞玉需经雕琢方显其华,人才也需要合适的机遇才能施展抱负。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与风骨,更揭示了人才选拔的真谛:机遇固然重要,但个人能力才是立身之本。范仲淹与苏麟的这段佳话,至今仍为后世津津乐道,成为伯乐与千里马相得益彰的典范。
网址:历史上“最懒”的诗人:一生就写了一首诗,只有两句,人人都会背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09668
相关内容
“最懒”诗人,一生只写一首诗,一首诗只有两句,至今人人会背宋代奇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一首诗,一首诗只有两句,至今人人会背
他是史上“最懒”诗人,一生一首诗都未写完,但这半首诗人人会背
红楼梦里最不会写诗的两个人,却写了两句最好的诗
史上有一文盲皇帝,一生只写了一首23个字的诗,最后却成千古绝唱
唐朝有个怪诗人,一生只写2首诗,1首无人问,1首让李白自叹不如
皇后写了一首诗,随即被皇帝下狱,只因大臣说诗中有一人名
原创唐朝有位薄情的诗人,写下了一首经典的失恋诗,末尾两句令人断肠
宋朝一位“低产”诗人,一生只写了半首诗,却流传千年成为流行语
此诗人为人低劣,他的一首著名诗歌,精华的两句却是别人所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