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涨价到跌价,王耀庆用股市比喻道出演员片酬真相
"现在片酬像股市一样跌回地板价了。"5月22日,演员王耀庆在接受台媒专访时,以自嘲口吻道出两岸影视圈的微妙变化。这位以"精英专业户"形象深入人心的中国台湾演员,用一句戏谑之言,撕开了影视寒冬下演员生存现状的遮羞布。
"便宜好用"标签下的职业清醒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上调片酬时,王耀庆的回应堪称娱乐圈生存范本:"可以涨价的时间早就过去了。"这句看似调侃的话,实则暗含行业洞察。在横店剧组开机率不足三成的当下,他清醒认知到演员市场的供需逆转。相较于某些艺人动辄"天价片酬"的姿态,这位曾凭借《下一站是幸福》中"舅舅"一角翻红的实力派,选择用"性价比"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股市比喻折射行业寒潮
"片酬像股市"的类比,精准戳中行业痛点。2015年前后,资本疯狂涌入影视行业时,王耀庆这类兼具演技与观众缘的演员,确曾迎来身价攀升期。但随着资本退潮、限薪令出台、观众审美迭代,整个市场进入理性回调阶段。他以"地板价"自况,既是对现实的坦然接受,更是对行业浮躁期的无声批判。
台湾演员的"北漂"启示录
作为较早"登陆"发展的台湾演员,王耀庆的轨迹颇具代表性。从《失恋33天》的魏依然到《好先生》的江浩坤,他成功将"霸道总裁"演成个人标签,却始终保持着演员的敬畏心。在专访中,他强调"中国台湾演员"的身份认同,既是对地域标签的主动消解,也是对两岸影视融合的积极回应。这种身份认知,让他在主旋律剧《县委大院》中饰演台湾企业家时,展现出超越地域的表演张力和文化理解。
寒冬中的突围哲学
面对行业寒流,王耀庆展现出独特的生存智慧。他积极参与综艺《元气满满的哥哥》,用反差萌打破"精英专业户"的刻板印象;在直播带货领域,他以"金句王"体质创造独特记忆点;更在话剧舞台坚持"一年一部"的创作节奏。这种多线并进的策略,恰似他在专访中提到的"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务实态度。
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王耀庆的回答充满禅意:"演员就像股票,有涨有跌才是常态。"这种将职业命运与行业周期共振的清醒认知,或许正是他能在影视寒冬中保持"好用"状态的核心密码。在流量退潮、内容为王的新常态下,像王耀庆这样既保持专业底线,又具备市场敏锐度的演员,终将在行业洗牌中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举报/反馈
网址:从涨价到跌价,王耀庆用股市比喻道出演员片酬真相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09217
相关内容
王耀庆自曝片酬像股市一样:涨价的时间过去后跌回地板价!王耀庆自曝片酬跌回地板价,低价也没有戏接,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明星片酬涨得比房价快:一二线演员片酬去年涨250%
一二线演员片酬上涨近250% 一年内明星片酬涨得比房价凶
明星片酬涨价堪比火箭速度
小米跌成明星,股价较发行价跌去一半!说好的“上市买入赚一倍”呢
有人用天价片酬导致行业畸形来批判天价片酬,然而实际上天价片酬
别了天价片酬!演员报酬最高5000万封顶
周冬雨片酬两年从880万到1.08亿,谁是天价片酬的“幕后之王”?
惊呆,35倍大牛股闪崩,股价跌到只有0.1港元!暑期档票房火爆,影视股逆市大涨,最热门股20cm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