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浩延(重庆大学)
近日,关晓彤和鹿晗的恋情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从关晓彤未在鹿晗生日送祝福,到鹿晗演唱会关晓彤未现身,再到关晓彤宣传新剧时与搭档互动频繁,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被网友们放在放大镜下审视,分手传闻甚嚣尘上。明星的感情生活本是私人领域之事,可一旦涉及公众人物,似乎就失去了被妥善安放的“隐私空间”,被过度消费和解读。这不仅让我们反思:公众对明星隐私的关注,是否早已越过了合理的边界?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因其职业特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让渡部分隐私权。他们的作品面向大众,生活也常常暴露在媒体镜头之下,公众对他们的关注度天然较高。但这种让渡并非毫无底线,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有追求正常生活、守护私人情感的权利。关晓彤和鹿晗的恋情自2017年公开以来,一直备受瞩目,这本是他们勇敢面对公众的爱情宣言,却逐渐演变成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举一动都要接受公众的“审判”。这种过度关注,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人或许会说,明星享受着高人气和丰厚回报,就该承受这些关注。但享受关注与被侵犯隐私是两码事。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虽受一定限制,但限制的前提应是与公共利益相关。例如,明星的公益行为、职业道德等关乎社会价值观导向,公众有权知晓;而他们的恋爱细节、私人聚会等,纯粹属于个人生活范畴,与公共利益并无直接关联。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明星,就理所当然地窥探他们的每一寸生活角落,把他们的感情生活当作满足好奇心的“娱乐快餐”。
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度关注明星隐私,对整个社会风气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如今,娱乐新闻充斥着各种明星的私人生活爆料,从恋爱分手到家庭琐事,似乎明星的隐私越被深挖,越能吸引眼球、制造流量。这让大众的注意力过度聚焦在这些娱乐八卦上,忽略了更有价值的社会议题和精神文化追求。长此以往,会助长社会的浮躁之风,让人们陷入一种过度关注他人生活、不尊重他人隐私的不良氛围。
那么,如何才能还给明星适当的隐私空间呢?首先,公众要转变观念,理性看待明星。我们欣赏他们的作品,支持他们的事业,但也要尊重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不过分干涉他们的私人生活。其次,媒体和网络平台应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减少对明星隐私的过度炒作,把报道重点放在他们的艺术成就、社会责任等方面。最后,法律也应进一步完善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明确隐私与公众知情权的界限,对侵犯明星隐私的行为给予有力惩处。
当我们在热议关晓彤和鹿晗恋情时,不妨多问问自己:我们真正需要从明星身上获取的是什么?是他们精湛的演技、动人的歌声,还是他们的恋爱细节?尊重他人隐私,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别让过度关注成为套在明星身上的“枷锁”,让他们能在舞台上尽情绽放光芒的同时,也能在生活中拥有一片宁静的港湾。毕竟,我们欣赏的是他们的艺术,而非他们的隐私 。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石浩延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3/51/1528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