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站向美妆中央

发布时间:2025-09-20 06:50

“这几年我买护肤品,比以前纠结多了。”

刚工作不久的李薇发现,想选一瓶心仪的爽肤水并不简单——直播间主播卖力吆喝的爆款产品,似乎总是昙花一现;国际大牌频频促销,反而暴露了品牌溢价;国货和新锐品牌价格亲民,但研发实力和功效成分常受质疑。

李薇的犹豫不是个例。美妆行业似乎陷入了一场没有坐标的迷雾:流量四处飘散,爆品朝生暮死,价格战频繁上演。品牌深陷投放内卷,消费者却越发理性,不再轻易为营销故事买单,转而紧盯成分、溯源与长期使用体验。

正因如此,当京东美妆交出了一份“反周期”的成绩单时,便显得格外“突兀”。

9月19日,京东美妆在天津举办首届“至美奖”颁奖盛典。现场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京东美妆实现双位数增长,同时连续四个季度增长不断加速。

不仅如此,京东美妆进口高端品牌的生意占比,已悄然升至主流电商平台的头部梯队,SK-II、海蓝之谜、兰蔻、赫莲娜、雅诗兰黛、YSL、迪奥美妆、纪梵希等几十家高端品牌的线上销售渠道TOP,无一例外,都有京东。

在狂热与沉寂反复切换的美妆市场里,品牌们逐渐意识到,真正稀缺的不是流量,而是确定性。

当短期红利渐次退潮,谁能提供那些曾被忽略的“慢价值”——稳定、效率、供应链优势和购物体验,谁就能站向美妆中央。

“神仙水”们,为何在这卖爆了

一番纠结之后,李薇还是下单了“神仙水”。

这款高端护肤品牌SK-II的当家爆品,每天都有无数瓶,从京东美妆遍布全国的自营仓发出,最快当天就能抵达用户门口,然后被摆上化妆台。

对于“SK-II们”而言,中国市场既是必争之地,又是难守之城。这里坐拥庞大的美妆护肤人群,购买力旺盛,但市场风向流转极快,趋势瞬息万变。更重要的是,众多国货美妆正凭借敏捷的反应和“贴身短打”型营销,尝试改写竞争规则。

和其他进口高端品牌相比,SK-II布局京东美妆很早。2016年,出于拓宽销售渠道的需要,SK-II在京东开设了自营旗舰店。

起初,京东美妆对SK-II而言只是“边缘”平台。转折发生在2022年:京东美妆跃升为SK-II中国区第一大线上渠道,并将这一地位保持了三年,至今仍贡献着品牌约六成的销售额。

这条曲线背后的关键词不是“爆”,而是“稳”。

多家美妆品牌电商负责人向36氪表示,京东美妆是少数还能带来稳定增量的渠道。当下行业环境承压,美妆品牌愈发看重能否从平台获得可持续的利润,而非流量收割后留下的虚幻泡沫。

在直播电商快速崛起的几年中,“冲动下单-迅速退货”屡见不鲜。一位超头部达人可以带货上亿销售额,但动辄40%-50%的退货率,常常陷品牌于“虚假繁荣”。与其他品类不同,美妆产品一旦被拆封或试用,便无法二次销售,这意味着高退货率直接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损失。

据了解,SK-II的京东退货率常年稳定在9%左右,即使在618、双十一等瞬时爆发的节点,极值也不会超过10%。这意味着京东美妆的销售额更“干净”、含金量更高。

低退货率与高用户质量密切相关。如果你在京东APP搜索“SK-II”就会发现,排在前列的不只有明星产品“神仙水”,还有多款礼盒套装。“神仙水”与大红瓶面霜、清莹露、“小灯泡”精华等产品组合在一起,价格不菲却销量稳健。

这背后,是京东PLUS会员承接住了品牌的客群想象。

京东美妆采销介绍,日常平均每10位购买SK-II的消费者中,就有4位是京东PLUS会员;而到大促期间,这一比例可飙升至7成。这意味着SK-II收获的不仅是销售额,更是一批客单价高、退货率低、愿意为优质产品长期买单的忠诚用户。

另一方面,“礼遇”是在京东做美妆绕不开的话题。

对高端美妆品牌而言,爱情节日不只是销售之争,更是心智之战。“送礼送大牌”已成为普遍认知,谁能成为消费者的最终选择,谁就赢下了这块兵家必争之地。

今年七夕,SK-II选择在京东美妆全网首发“神仙水花束限定礼盒”,看中的正是其从仓配到服务的全链路能力。

百万量级的礼盒,提前数月便被运送至全国各地的京东美妆自营仓,确保用户无需等待预售,现货即发,最快当天就能到货。一位护肤国货品牌的创始人评价,“这是京东美妆不同于其他平台的最大优势。”

在七夕这一送礼高峰节点,SK-II在京东美妆迎来销售爆发,其超级品牌日期间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7倍。

更重要的是,京东美妆尊重品牌的销售成果,站内搜索排序完全基于销量、评价和复购率等指标,而不依赖于单次投放购买的曝光。“神仙水”长期位列京东面部精华排行榜第一位,就是不断以成交额“抛光”搜索权重的结果。

如果把这些碎片拼成一张图:一端是用户质量与低退货率,另一端是即时履约与搜索复利;中间由采销把品牌与场景勾连起来,从而实现了某种确定性。

SK-II只是一个缩影,类似的逻辑在海蓝之谜、兰蔻等进口高端品牌同样成立。过去几年,它们开始逐渐把京东美妆视为推新品、打爆品的重要场域,并收获了对应的稳定增长。

找到一种“共生关系”

对于高美品牌而言,京东美妆意味着确定性;而在国货和新锐品牌的叙事里,京东美妆更像一块实验田。

与追求“稳增”不同,国货和新锐品牌更需要的是“验证”:验证产品潜力、验证用户画像、验证场景匹配、验证品牌吸引力。

不少业内人士反映,国货和新锐品牌的新品推广高度依赖投放,一旦停止投入,销量容易即刻滑坡;用户增长则停留在数字层面,在口碑尚未完全打开时,难以转化为复购与忠诚。

凭借明确的成分和主打敏感肌的定位,敷尔佳已在3年内打出6个销售额过亿的单品,但仍然选择与京东深度合作,试图跳出“爆款依赖症”,解锁更多增长路径。

挖掘成熟品牌的增量并非易事。随着京东美妆对敷尔佳开启全线梳理与复盘,两个冷门单品进入视野。

一款是沙漠植物保湿修护贴,添加了月见草根、沙地马鞭草叶等7种植物复配提取物,尤其适合换季补水;一款是双肽舒缓修复面膜,手握亮眼的真人实测报告,能显著修护皮肤屏障,甚至获得了“中国发明协会成果奖”。相似的是,两款面膜的销量和声量都不够高。

在重启打爆老品,和简单地进行尾货包销之间,京东美妆选择了前者。

出于对产品力的信任,京东美妆将两款面膜大规模投放至“百补加赠”中。这是京东美妆行业首创的独家玩法:2024年起,只要在京东购买美妆产品,单笔订单满一定金额,就可以自由从赠品池中选择一份赠礼,既有面膜、次抛精华、粉底液小样等试用装产品,也有按摩梳、美容仪、化妆镜等高价值大件产品。

不仅如此,京东美妆还为敷尔佳量身打造了“种草小盒”。在特制的纸盒包装上印上二维码,再派发至高校、中韩航线、星级酒店等与品牌密切相关的场景。领取人扫码就可以看到由京东美妆采销录制的测评视频,学到选面膜、敷面膜的科学方法。

经过源源不断地线下精准派样和用户触达,2024年12月,敷尔佳沙漠植物修护贴月销突破15万盒,达到品牌过往TOP1产品的30倍。更惊人的是,两款面膜一年内为敷尔佳带来超30万新用户,爆品转化为了可观的人群资产。

敷尔佳货架电商负责人王鑫磊向36氪介绍,以往品牌不得不将大量预算押注于单一爆款,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放时机,甚至运气。但在京东,用户沉淀变得可追踪、可运营,“我们发现,这不是一次性的生意,而是有人帮你把盘子做厚。”

对新锐品牌而言,仅靠一次爆红不足以塑造品牌,必须让产品逻辑、价格体系、用户体验彼此咬合。

这个道理从阿芙的故事中得到印证。在整个美妆大盘中,精华油曾经被视作边缘品类。使用方法特殊,上手门槛较高,消费者认知教育成本较大。与传统的“水乳膏霜”相比,市场潜在客群始终有限。

在运营其他电商平台时,阿芙CEO小乙发现,通过平台的流量倾斜和策略扶持,阿芙的单品很容易“卖爆”,但“以油养肤”理念却难以渗透。

对于新锐品牌而言,单纯依靠一个爆款就像在流沙上筑塔。销量或许能一时冲高,但品牌却难以真正扎根。如果锚定一个清晰的护肤趋势,无疑能为品牌注入更多确定性,帮助其实现从“被看见”到“被记住”的关键跨越。

京东美妆决定帮助阿芙推广“以油养肤”赛道。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因为扶持一个细分品类,远比扶持一个品牌更具挑战。它意味着不仅需要推火一个产品,更需要培育一种观念、养成一种习惯,甚至重塑一整个时代中国消费者的护肤流程。

但结果证明是值得的:通过在新品推广、用户精细化运营和营销上的深度共建,近两年内阿芙在京东的成交额同比增长50%,用户增长近60%,11籽精华油在平台持续热销,用户好评率和复购率颇为亮眼。

在京东,品牌与平台更像“共生关系”——库存如何安排、价格带如何排布、人群如何扩展,平台都会给出系统性的方案,甚至通过自营入仓的模式,替品牌吃下一部分风险。对于资金有限的新锐品牌而言,“共生关系”意味着能有更多精力放回产品研发本身。

这种关系在“十倍增长计划”中得到了极致体现。据京东零售大时尚事业群美妆业务负责人介绍,这一IP不同于常规促销,而是共同选定一个爆发周期,押上彼此最核心、最集中、最适配的资源,品牌提供优惠的价格和具有吸引力的货盘,京东则开放核心流量入口、定制化营销活动、启动精准人群运营,双方以最大诚意和最高效率,推动目标达成。

自2024年京东美妆“十倍增长计划”启动至今,累计已有超230家国内外品牌积极参与,其中146家品牌成交额超过10倍增长,品牌平均增长幅度超过1400%。

这其中不乏高端美妆品牌,如海蓝之谜单天成交额同比增长2100%,阿玛尼美妆增长826%、雅诗兰黛增长565%,也不乏国货、新锐品牌,例如珀莱雅增长621%,花西子增长534%,方里增长706%。

京东,正在尽力让美妆行业“百花齐放”起来。

再造美妆购物体验

5年前,李薇还在读大学。那时某品牌的涂抹式面膜风靡全国,李薇是其忠实用户:厚敷10分钟擦掉后,皮肤的整体质感似乎都有所提升。

5年之间,中国消费者的护肤需求和偏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京东消费与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超50%的消费者购买护肤品时会专门注意补水保湿功能,近四成消费者明确表示有抗衰抗老、美白淡斑需求。国人护肤越发精准理性,功效偏好鲜明,更加注重硬核的产品体验。

在这种背景下,正品成为了美妆行业极敏感的神经。对于动辄千元以上、直接与面部肌肤接触的护肤品,用户的第一反应不再是“值不值”,而更多是“真不真”。

京东美妆依托“1+1模式”,即自营官旗店搭配品牌第三方官旗店,结合严格的品质把控和全链路运营能力,构筑起特有的正品护城河。每年,亿万消费者在京东美妆完成选购、下单和收货,不必再担忧买到假货。

而对品牌来说,投资京东美妆,本质上就是在投资用户的“信任成本”。当消费者不再为“是否是正品”而犹豫,品牌便能更专注地传递成分故事、功效能力与文化理念。无论是国际大牌,还是国货、新锐品牌,这都是它们真正渴望与用户对话的方式。

服务也正成为平台间另一道隐形的分水岭。

通过推出“过敏无忧”等服务,京东美妆尝试为用户的消费行为兜底。它重新定义了购物的终点,不是收货,而是安全地完成美妆或护肤流程,收获新的美丽。

不仅如此,京东美妆还将供应链优势转化为极致的时效体验。自2024年起,京东美妆接入即时零售“京东秒送”业务,将美妆购物周期压缩至分钟级,用户最快可在9分钟内收到商品,让应急护肤、即时礼赠等购物场景真正成为可能。

在正品和服务之外,京东美妆的玩法创新还有很多。

以明星合作为例。在不少平台,明星站台意味着一场发布会、几张海报。大量粉丝涌入下单,热度来得快,退货来得也快。

京东美妆创立的“超级星粉日”则把形式改造为共创,提前询问粉丝对于赠品周边的需求与偏好,哪些年龄段热衷小卡、哪些明星的粉丝更偏爱拍立得……京东美妆不断收集,并反向建议品牌推出对应赠品。

当肖战、迪丽热巴、张凌赫、林允等明星的超级星粉日开启,平台、品牌、用户实现了真正的“三方共赢”,尤其是消费者,从一次简单的美妆购物中,收获到了独一无二的情绪价值。这些超越交易的情感联结,构成了京东美妆独特的“引力场”。

细节上的优化,最终指向了同一个结果:品牌的增长是支点,京东的连接是杠杆,用户的感知是动力。三者循环往复,形成了一种复利效应。

当平台和品牌形成合力,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再造中国美妆消费者的品质购物体验,所谓的“站向美妆中央”,就不再只是一个华丽的口号,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

网址:京东,站向美妆中央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08889

相关内容

新锐国货实力崛起引央视点赞 京东美妆为新消费按下加速键
京东美妆旗舰店是正品吗(美妆品牌推荐)
京东美妆x美肤宝
京东美妆携SK
京东服饰美妆11.11进行中 品牌购物卡折上折、覆盖服饰、美妆、鞋靴等品类
京东美妆、国妆大牌花式配合 共促美妆国潮进入2.0阶段
国妆大品牌潮流涌动,京东如何掀起这场美妆巨浪?
2022京东金榜年度美妆金奖发布京东新百货同步上线美妆金榜专场
盘点!这些国际大牌为京东美妆11.11备足“百万爆品”
高端美妆需求强劲 京东美妆11.11带动高质量美妆消费趋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