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跟自己还是自己跟他人的关系?每个人说话时的情绪传递给对方,对方正常会同样回馈同样的情绪,这样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所以情绪大多是自我控制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是自己是自己的关系,但很多人一生气都本能反应是说给别人气的。如果抱着这样的想法,人际关系无改善的可能。中国式沟通特点。中国人同时说两句,嘴上说好话,内心说坏话。要同时听两句话,求合理点。沟通的三大特色。有话不一定说出来,说出来不一定是真的。说出来即使肯定,也可能是假的。沟通的三大原则。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你要告诉别人,不要说我说的。你要说我说的,我就说我没说。中国的拍马屁现象。中国人对待尊卑高低的态度有别。人前人后公开私下场合差别对待。沟通三点提醒。不说真话也不说假话。不拍马屁,不讨好。
总的来说,处理人际关系时候我提供四点建议给大家作参考:首先,中国社会是人伦社会。我们是讲求伦理的社会,即合理的不平等,而不是不合理的平等。我们最讨厌没大没小。伦理说的通俗点就是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我们对熟人和陌生人双重标准可见一斑。
其次,大家要牢记“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原则。同学相处以情为重,讲理次之。但情须以尊重为前提。也就是儒家所讲的‘仁’字,亦即“看得起”。仁和爱的区别在于一个‘敬’字。爱而又敬,才称得上仁;爱而不敬,只是爱。许多人口口声声爱人,却并不敬人,正应了孟子的话:“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把别人看成禽兽,又何爱之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只会让人敬而远之,即使表面不流露出来。长期以往,只会让人深恶痛绝。
再次,相处注重对方心理感受,只讲妥当话。人是不理性的,相当感性。古人早就说过情非得已。既然人是感情动物,发生情感波动乃是人之常情。故我们交往时要尽量为别人着想,注重对方的心理感受,消矛盾于无形。我们非常重视对自己的约束,不讲欺骗话。我们太多的时候,讲话要顾及对方的面子,或者考虑到对方有难言之隐,我们只讲妥当话。我们时常说:“做人要凭良心”。可见,非常重视对自己的约束,不讲欺骗话。我们太多的时候,讲话要顾及对方的面子,或者考虑到对方有难言之隐,我们只讲妥当话。如你朋友看你上街,请你带些水果。你回来忘了带,说:“我忘了”,这话很实在,却让对方很不高兴,很可能认为你是故意的。我们只能说:“我想买,但价格太贵,还有许多‘伤口’,怕吃了肚痛,我就自作主张没买”,讲妥当话,让对方情绪平稳,很容易接受。在中国真理经常越辩越糊,与西方人刚好相反,因为对方说得越对,你越觉得没有面子。
最后发生矛盾后,善于主动化解矛盾。我们当然不能不讲理,事实上又没有足够时间慢慢清晰地讲理,因此发生矛盾是必然的。但要学会化解矛盾,最好通过实际行动来弥补,使彼此关系又有缝合的可能。让相互情谊重新进入正常轨道,进入良性循环,如把别人手机弄坏了,仅仅通过口头上的道理是苍白无力的,最好主动帮助人修理,让人看到你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