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瓶”到“芭蕾舞者”:周也一年半苦练背后的职业觉醒

发布时间:2025-09-19 06:48

当95后小花周也晒出英国皇家舞蹈学院芭蕾证书时,舆论场瞬间分裂:有人赞叹“这才是真敬业”,也有人质疑“内娱镀金新套路”。从被嘲“演技木讷”到为角色苦练芭蕾一年半,这位年轻演员用每日三小时的练功房汗水,完成了一场沉默的职业正名。

明星跨界背后的“沉浸式”敬业

在“三天速成舞蹈”成为行业潜规则的当下,周也的芭蕾训练日志显得格格不入。为塑造新剧《你好1983》中的舞蹈家角色,她系统学习芭蕾长达18个月,期间即使外出工作也会自录练习视频请老师纠错。北京舞蹈学院教师透露:“她常加练到忘记时间,一个五位转反复磨几十遍。”这种近乎偏执的投入,与业内常见的“替身+剪辑”式表演形成尖锐对比。

专业认证:用实力打破“作秀”质疑

英国皇家舞蹈学院证书的含金量成为舆论焦点。该认证需通过十余项组合考核,包括即兴表演、音乐节奏等专业模块。面对“明星特权包过”的质疑,周也的芭蕾老师主动晒出其训练视频:脚背淤青、舞鞋磨损等细节,印证了“每天三小时”并非虚言。这种以时间沉淀换来的专业背书,恰恰戳破了内娱流行的“高价速成班”泡沫。#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95后小花的职业敬畏心:从标签到蜕变

为贴近舞者体态,周也主动减脂至45公斤,推掉多个商业活动专注训练。这种选择在流量至上的环境中堪称冒险——当同龄艺人忙着刷脸维持热度时,她选择用长达一年的“消失”换取角色可信度。早期“花瓶”标签反而成为反向驱动力,正如她在杀青微博所写:“所有努力都会变成未来的彩蛋。”

内娱需要更多“周也式”破局者

当证书沦为明星人设装饰品,周也案例的价值在于重申艺术创作的底层逻辑:真正的跨界从不是噱头,而是对专业体系的敬畏。观众早已厌倦“伪努力”叙事,唯有如她这般将训练伤痕转化为角色光彩,才能赢得持久掌声。这场始于芭蕾的职业觉醒,或许能为内娱浮躁的创作生态敲响警钟。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网址:从“花瓶”到“芭蕾舞者”:周也一年半苦练背后的职业觉醒 https://m.mxgxt.com/news/view/1804880

相关内容

周也苦练芭蕾一年塑造舞者林雪帆
从“花瓶”到舞者:周也18个月自虐式训练撕碎内娱假敬业标签
周也为新片《红舞鞋》零基础苦练芭蕾八个月
幕后纪实:宋歌为舞者角色苦练三个月芭蕾的 “笨功夫”
#周也学芭蕾一年半#...
罗云熙:从芭蕾舞者到偶像歌手的蜕变
朱晨丽:从芭蕾舞者到影视巨星的华丽蜕变
桑晨:从芭蕾舞梦想到央视金牌主持的职业坚守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芭蕾展演系列: “与星共舞”——芭蕾明星舞者专场
刘诗诗:从芭蕾舞者到影视巨星的华丽转身

随便看看